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茯苓丸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桂枝 茯苓 丹皮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9g)

【用法】 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3g),不知,加至三丸(现代用法,共为末,炼蜜和丸,每日服3~5g;亦可水煎,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 瘀阻胞宫证。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

【方解】 本方原治妇人素有癥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证由瘀阻胞宫所致。瘀血癥块,停留于胞宫,冲任失调,胎元不固,则胎动不安;瘀阻胞宫,阻遏经脉,以致血溢脉外,故见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瘀血内阻胞宫,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腹痛拒按等。治宜活血化瘀,缓消癥块。方中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为君药。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君药以化瘀消癥,用之为臣;丹皮、芍药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芍药并能缓急止痛;茯苓甘淡平,渗湿祛痰,以助消癥之功,健脾益胃,以扶正气,均为佐药。丸以白蜜,甘缓而润,以缓诸药破泄之力,是以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功,使瘀化癥消,诸症皆愈。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既用桂枝以温通血脉,又佐丹皮、芍药以凉血散瘀,寒温并用,则无耗伤阴血之弊。二为漏下之症,采用行血之法,体现通因通用之法,俾癥块得消,血行常道,则出血得止。

《妇人良方》引本方更名为夺命丸,用治妇人小产,子死腹中而见“胎上抢心,闷绝致死,冷汗自出,气促喘满者。”《济阴纲目》将本方改为汤剂,易名为催生汤,用于妇人临产见腹痛、腰痛而胞浆已下时,有催生之功。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瘀血留滞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的常用方。以少腹有癥块,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为辨证要点。妇女经行不畅、闭经、痛经,以及产后恶露不尽等属瘀阻胞宫者,亦可以本方加减治之。但对妇女妊娠而有瘀血癥块者,只能渐消缓散,不可峻猛攻破。原方对其用量、用法规定甚严,临床使用切当注意。

2.加减法:若瘀血阻滞较甚,可加丹参、川芎等以活血祛瘀;若疼痛剧烈者,宜加元胡、没药、乳香等以活血止痛;出血多者,可加茜草、蒲黄等以活血止血;气滞者加香附、陈皮等以理气行滞。

3.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等属瘀血留滞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末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下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2.方论选录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卷20:“药用桂枝茯苓丸者,桂枝、芍药,一阴一阳,茯苓、丹皮、一气一血,调其寒温,扶其正气。桃仁以之破恶血,消癥癖,而不嫌于伤胎血者,所谓有病则病当之也,且癥之初,必因寒,桂枝化气而消其本寒;癥之成,必挟湿热为窠囊,苓渗湿气,丹清血热;芍药敛肝而肤脾,使能统血,则养正即所以去邪耳。然消癥方甚多,一举两得,莫有若此方之巧矣。每服甚少而频,更巧。要之癥不碍胎,其结原微,故以渐磨之。此方去癥之力不独桃仁。癥者,阴气也,遇阳则消,故以桂枝扶阳,而桃仁愈有力矣。其余皆养血之药也。”

 【临床报道】

钱氏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用桂枝茯苓丸加血竭粉、淫羊霍,煎汤服,每天1剂,每周服5天,3个月为1疗程。结果:服药1~2疗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22例,用西药丹那唑,亦服药3个月为1疗程。结果:服药1~2个疗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8.2%。经X2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 <0.05)。1年后随访,中药组复发率仅17.4%,西药组复发率为31.8%。[钱铮.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辽宁中医杂志 2000;27(4):170]

【实验研究】

家兔静脉注射或口服本方1.5小时后,经血液流变学测定,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低切),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均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减少,但对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浆中胆固醇均无明显影响。表明本方降低血粘度的作用与血细胞数量或血中胆固醇浓度降低无关,而与血浆中链状高分子物质,尤其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有关。[谢家骏,等.桂枝茯苓丸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成药研究 1986;(5):24]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76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蛋清治疗老年斑

    取鸡蛋清涂在斑点上,每日数次。一周后可见效。

  • 胃溃疡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肝胃不和。【治法】疏肝和胃,行滞镇痛。【方名】两和镇痛饮。【组成】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

  • 气虚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

    气虚感冒选何方,玉屏补中桂枝汤。咳嗽明显参苏效,兼有热象小柴良。 中医治疗感冒,辨别偏寒偏热的不同性质,注意挟燥挟湿等不同兼证,因人施治,同病异治,是其特色,亦其优势。而善治体虚感…

  • 小便不通

    (尿闭鼓胀)生田螺肉一个,葱白一根,加盐少许,共捣成糊状,取一小团敷肚脐上,用胶布贴牢,过3~5小时后取下,一日一次,2~3天即愈,神效。

  • 肋间神经痛药膳12

    当归佛手炖黄鳝配方:当归10g,佛手6g,黄鳝300g,绍酒15g,姜lOg,葱15g,盐4g。制作:当归、佛手洗净切片;黄鳝去骨和内脏切片;姜切片,葱切段。黄鳝加入盐、料酒,腌渍…

  • 外阴痒

    (包括男子下身痒)葱白连根一两,花椒50粒,水一斤烧开,洗阴部,每天两次,共洗3天。

  • 白发方十三

    宣连若干克。将药用酒浸一宿,焙干为末,用蜜做丸如梧桐子大,午睡前酒吞20粒。

  • 治湿疹偏方2

    :荆芥、防风、透骨草、蝉蜕各30克。制用法:加水4碗,熬5-6滚。先熏后洗患处,每日2次。疗效:2-3天痊愈。

  • 八珍益母丸加减治疗痛经

    隐痛绵绵气血虚,语言低微身乏力。心跳气短食欲退,经量稀少面苍白。气血双补调经血,八珍益母加减医。归芎苓芍益母草,党参香附血琥珀。 方药: 八珍益母丸加减: 当归10g 川芎9g 益…

  • 健骨强腰方5

    小鱼500克,发酵粉6克,面粉250克,胡椒粉、植物油、猪油各适量。取小鱼,品种不限,去头及肠脏,洗净,用食盐、黄酒、胡椒粉腌渍;将面粉、发酵粉、少量食盐及植物油与猪油,加水调成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