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宝丹的功效与作用

  至宝丹

  《灵苑方》引郑感方,录自《苏沈良方》

  【组成】 生乌犀 生玳瑁 琥珀 朱砂 雄黄各一两(各30g) 牛黄一分(0.3g) 龙脑一分(0.3g) 麝香一分(0.3g) 安息香一两半(45g),酒浸,重汤煮令化,滤过滓,约取一两净(30g) 金银箔各五十片

  【用法】 上丸如皂角子大,人参汤下一丸,小儿量减。(现代用法:水牛角、玳瑁、安息香、琥珀分别粉碎成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将牛黄、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口服,每次1丸,1日1次。小儿减量。本方改为散剂,犀角改为水牛角浓缩粉,不用金银箔,名“局方至宝散”。每瓶装2g,每服2g,1日1次;小儿3岁以内1次0.5g,4~6岁1次1g;或遵医嘱)。

  【功用】 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主治】 痰热内闭心胞证。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绛苔黄垢腻,脉滑数。亦治中风、中暑、小儿惊厥属于痰热内闭者。

  【方解】 本方证因痰热内闭,瘀阻心窍所致。痰热扰乱神明,则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涎壅盛,阻塞气道,故喉中痰鸣,辘辘有声,气息粗大;舌绛苔黄垢腻,脉滑数,为痰热内闭之象。至于中风、中暑、小儿惊厥,皆可因痰热内闭,而见身热烦燥,痰盛气粗,甚至时作惊搐等证。邪热固宜清解,然痰盛而神昏较重,尤当豁痰化浊开窍,故治以化浊开窍,清热解毒为法。叶天土所谓“舌绛而苔黄垢腻,中夹秽浊之气,急加芳香逐之”即是此义。方中麝香芳香开窍醒神;牛黄豁痰开窍,合犀角清心凉血解毒,共为君药。臣以安息香、冰片(龙脑)辟秽化浊,芳香开窍,与麝香同用,为治窍闭神昏之要品;玳瑁清热解毒,镇惊安神,可增强牛黄、犀角清热解毒之力。由于痰热瘀结,痰瘀不去则热邪难清,心神不安,故佐以雄黄助牛黄豁痰解毒;琥珀助麝香通络散瘀,而通心窍之瘀阻,并合朱砂镇心安神。原方用金银二箔,意在加强琥珀、朱砂重镇安神之力。本方配伍特点:一是于化浊开窍、清热解毒之中兼能通络散瘀、镇心安神;二是化浊开窍为主,清热解毒为辅。因清热之力相对不足,故《绛雪园古方选注》云:“热入心包络,舌绛神昏者,以此丹入寒凉汤药中用之……”。

  原书用人参汤送服,意在借人参益气养心之功,以助诸药却邪开窍,适用于病情较重,正气虚弱者。另有“血病,生姜、小便化下”一法,意取童便滋阴降火行瘀,生姜辛散祛痰止呕之功,二者为引,既可加强全方清热开窍之功,又可行瘀散结,通行血脉,适用于热闭而脉实者。

  本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均可清热开窍,治疗热闭证,合称凉开“三宝”。就寒凉之性而言,吴瑭指出“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但从功用、主治两方面分析,则各有所长,其中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邪热偏盛而身热较重者;紫雪长于熄风止痉,适用于兼有热动肝风而痉厥抽搐者;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用于痰浊偏盛而昏迷较重者。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痰热内闭心包证的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绛苔黄垢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本方芳香辛燥之品较多,有耗阴劫液之弊,故神昏谵语由阳盛阴虚所致者忌用。孕妇慎用。

  2.加减运用:本方清热之力相对不足,可用《温病条辨》清宫汤送服本方,以加强清心解毒之功;若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热邪与痰浊并重,症见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舌绛上有黄浊苔垢者,可用《温病全书》菖蒲郁金汤(石菖蒲、炒栀子、鲜竹叶、牡丹皮、郁金、连翘、灯心、木通、淡竹茹、紫金片)煎汤送服本方,以清热利湿、化痰开窍;如营分受热,瘀阻血络,瘀热交阻心包,症见身热夜甚,谵语昏狂,舌绛无苔或紫暗而润,脉沉涩者,则当通瘀泄热与开窍透络并进,可用《重订通俗伤寒论》犀地清络饮(犀角汁、丹皮、连翘、淡竹沥、鲜生地、生赤芍、桃仁、生姜汁、鲜石菖蒲汁、鲜茅根、灯心)煎汤送服本方;如本方证有内闭外脱之势,急宜人参煎汤送服本方。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脑血管病、脑震荡、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膜炎、肝昏迷、冠心病心绞痛、尿毒症、中暑、癫痫等证属痰热内闭者。

  【附方】

  行军散(《随息居霍乱论》) 西牛黄 当门子 真珠 梅片 硼砂各一钱(各3g) 明雄黄飞净,八钱(24g) 火硝三分(0.9g) 飞金二十页 八味各研极细如粉,再合研匀,瓷瓶密收,以蜡封之。每服三五分(0.3~0.9g,1日2~3次),凉开水调下。功用:辟秽解毒,清热开窍。主治:暑秽,吐泻腹痛,烦闷欲绝,头目昏晕,不省人事;以及口疮咽痛;风热障翳(现代主要用于夏季中暑、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等属暑热秽浊者。外用可治口腔粘膜溃疡、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热毒病证。夏季以本品适量涂抹于鼻腔内,有预防瘟疫之效)。

  【文献摘要】

  1.原书方治

  《苏沈良方》卷5引自《灵苑方》:“旧说主疾甚多,大体专疗心热血凝,心胆虚弱,喜惊多涎,眼中惊魇,小儿惊热,女子忧劳,血滞血厥,产后心虚怔忡尤效。”

  2.方论选录

  徐大椿《医略六书》卷1:“诸中卒倒,痰热闭遏,血气不能流利而神志失养,故寒热交错,神昏不语焉。生犀、玳瑁清心热以存阴,朱砂、琥珀散瘀结以安神,牛黄、雄黄燥湿豁痰,麝香、龙脑通窍开闭,金箔、银箔镇坠心热以安神明也。诸药为末,入安息膏丸,取其解热散结、通窍辟邪,为暴仆卒中,痰血闭结之专方。调化用参汤、用童便、用姜汁,乃扶元、散瘀、降火、开痰之别使也。”

  吴瑭《温病条辨》卷1:“此方会萃各种灵异,皆能补心体,通心用,除邪秽,解热结,共成拨乱反正之功。大抵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长,临用对证斟酌可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18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肝炎的偏方4

    白薯叶汤处方:白薯叶1000克。用法:将白薯叶洗净,煮熟,食叶饮汤。功效:利尿消肿。主治:肝硬化1腹水。来源:民间验方。

  • 绝经过早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脏腑虚损。【治法】补气益血,养营调经。【方名】养营汤。【组成】人参3克,蜜炙白术3克,茯苓3克,蜜炙黄芪3克,熟地黄3克,当归3克,陈皮3克,白芍6克,肉桂1…

  • 龙胆泻肝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组成】龙胆草酒炒(6g)黄芩炒(9g)桅子酒炒(9g)泽泻(12g)木通(6g)当归酒炒(3g)地黄酒炒(9g)柴胡(6g)生甘草(6g)车前子(9g)(原书无用量) 【方歌】龙…

  • 生化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妇科疾病举隅

    【摘要】生化汤是《傅青主女科》中用于治疗产后病的主方,被誉为产后第一方,具有祛瘀生新的功效。失笑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血瘀作痛的常用方。笔者运用两方加减治疗胎盘娩出…

  • 五风内障的分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五风内障证险恶,肝胆受邪惹大祸。首辨青绿斯为贵,抓紧施治莫错过。 五风内障,乃青风、绿风、黄风、乌风、黑风之总称,发病急骤,证情险恶,左右相传,最终双目俱损。 究其发病之源,有谓青…

  • 治疗雀斑方7

    取鲜姜50克,加入50%酒精500毫升,浸泡15天,外搽患处,每天4-5次。1例男子雀斑患者,搽药半月后完全消退,无复发

  • 治疗宫颈癌的偏方1

    败酱草30克,土贝母15克,土茯苓、金银花各20克,炒槐花15克,半枝莲、夏枯草各30克,川楝子炭15克,灵脂炭10克,青皮15克,生薏仁30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对早期…

  • 先兆子痫的临床表现,治疗先兆子痫的中医验方

    先兆子痫的临床表现 妊娠后期头晕疼,浮肿高血尿蛋白。恶心呕吐并心悸,目眩先兆子痫征。病因多缘脾气虚,运化失常水湿停。肝肾阴虚肝阳亢,头痛心悸血压升。 注:妊娠后期,出现头晕头痛、恶…

  • 小儿感冒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外感风热,内挟食积。【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消食。【方名】祛风寒。【组成】金银花6克,钩藤6克,薄荷6克,连翘6克,蝉蜕3克,炒莱菔子5克,甘草2克。【用法】此…

  • 迎风冷泪的三种常见类型和治疗方法

    有的老人一遇冷风刺激,就会出现流泪,西医称为“溢泪症”,中医名之“迎风流泪”。由于老人遇风流出的多是“冷泪”,热泪较少,故本病又常称“迎风冷泪”。 中医认为,目为肝窍,泪为肝液,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