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方-内异方

方名:内异方【功能主治】
功能行气破瘀,软坚消症。主治子宫1内膜异位症。
【处方组成】
炒当归9克、丹参12克、赤芍9克、制香附9克、血竭3克、川牛膝9克、桂枝3克、炙甲片9克、皂角刺12克、干漆4.5克、茯苓12克、海藻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痛经剧烈者,去炙甲片、皂角刺、莪术、海藻、干漆,加延胡索9克、没药4.5克、失笑散(包)15克;月经过多者去药如上,复去桂枝,川牛膝改为怀牛膝,丹参减为6克,加白芍9克、花蕊石15克、熟军炭9克、震灵丹(包)12克。此两加减方均于行经前2-3天起服用,连服7剂,经净后服用基本方。肝郁气滞者如柴胡4.5克、川楝子9克、丹皮9克、乌药9克;肛门坠痛加槟榔9克、枳壳6克;气虚者加党参12克、黄芪12克;阴虚者加生地12克、麦冬9克、女贞子9克,去桂枝;肾虚者加杜仲9克、狗脊9克、桑寄生9克;寒凝者加吴茱萸3克、炮姜4.5克;湿热者加败酱草30克、鸭跖30克。
【临床疗效】
应用43例,显效13例(包括治愈不孕4例),占30.2%;有效25例,占58.2%;无效(包括反复)5例,占11.6%,总有效率为88.4%。
【处方来源】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蔡小荪。
【按语】
本方由蔡庄整理发表。蔡氏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的主要病机为宿瘀内结,故治疗必从化瘀立法。针对于宫内膜异位病灶,本方即用化瘀消症法,而痛经则用化瘀止痛法,尤须提出的是内异症月经过多或至崩漏,若单纯用止血法则效果不显,仍当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固摄,于经前3天投药,藉以搜剔瘀血,方可奏止血定痛之功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587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清燥救肺汤组成,方歌方解,药理,功效

    清燥救肺汤 出自《医门法律》 【组成】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三钱(9g)  石膏煅,二钱五分(8g) 甘草一钱(3g) 人参七分(2g) 胡麻仁炒,研,一钱(3g) 真阿胶八分…

  • 消瘰丸组成,主治,临床运用医案

    【组成】玄参12g 煅牡蛎12g 贝母12g 【主治】肝肾阴亏所致的瘰疬。 【病案】庞某,男,5岁。1994年11月初诊。患儿于1年前出现咽部干涩不适,堵塞感,睡眠时憋气及张口呼吸…

  • 保和丸加减治疗小儿伤食泻

    食伤中焦滞失职,泻下粘滞味酸臭。腹胀而硬食不振,恶心嗳气吐奶块。排气恶臭苔垢腻,颊红烦急手足热。清热消导除积滞,加减保和丸相宜。陈皮厚朴莱菔子,黄连茯苓焦三仙。 方药: 保和丸加减…

  • 石黄桐油膏治疗腹腔脓肿

    主治:腹腔脓肿。 处方:生石膏、大黄、桃仁、姜黄,四味药的比例为:4:3:2:1。 用法:共为细面,用生桐油调成糊状即成。先将患处放一块纱布,将药膏摊于纱布上,四角折起以防药液外流…

  • 痤疮方二

    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本方出自《云南中…

  • 大枣汤

    单验方原料大枣10枚0.5克,每2日1剂,连服15次为1疗程。

  • 治疗哮喘的偏方10

    生石膏30克,杏仁、麻黄、桑白皮、半夏、苏子各10克,瓜蒌仁15克。[制用法]生石膏应先煎。[适应证]热证哮喘。

  • 适度少睡眠可以保长寿

    在现代社会,睡眠问题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你似乎总觉得睡不够,而即使睡够了,又会觉得睡得不好。牛津大学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的凯特·福克斯认为,人们总觉得自己睡眠不足,更大程度上说是心…

  •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歌,功效与作用

    枳实薤白桂枝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枳实四枚(12g) 厚朴四两(12g) 薤白半升(9g) 桂枝一两(6g) 瓜蒌一枚,捣(12g) 【用法】 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

  • 《二十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 内科卷》

    《二十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内科卷》,共分十章,分别介绍了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