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剂的分类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本类方剂是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治寒以热”的原则立法,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里寒证是指寒邪在里所致的病证。里寒证或因素体阳虚,寒从中生;或因外寒直中三阴,深入脏腑;或因过服寒凉,损伤阳气。无论何种成因,总不外乎外寒入里和寒从中生两个方面。里寒证以畏寒肢凉,喜温踡卧,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脉沉迟或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当从温里祛寒立法,但因病位有脏腑经络之别,病势有轻重缓急之分,故本章方剂又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类。

温中祛寒剂,适用于中焦虚寒证。脾胃位居中州,主运化而司升降。脾胃虚寒,运化无权,升降失常,常见脘腹疼痛,呕恶下利,不思饮食,肢体倦怠,手足不温,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等症。常用干姜、吴茱萸等温中散寒药与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药配伍组成。代表方剂有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

回阳救逆剂,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甚或阴盛格阳、戴阳的危重病证。症见四肢厥逆,精神萎靡,恶寒踡卧,甚或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常用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物为主组方,或配人参等益气固脱之品。代表方剂有四逆汤、回阳救急汤。

温经散寒剂,适用于寒邪凝滞经脉所致诸病证。本类病证多由阳气虚弱,营血不足,寒邪入侵经脉,血行不畅所致。临床多表现为手足厥寒、或肢体疼痛、或发阴疽等。常用桂枝、细辛等温经散寒药与当归、白芍、熟地等补养营血药配伍组成。代表方剂有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本类方剂多配伍补气药物,以使阳复气充。其次,温里剂多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成,临床使用时必须辨别寒热之真假,真热假寒证禁用;素体阴虚或失血之人亦应慎用,以免重伤阴血。再者,若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服药入口即吐者,可反佐少量寒凉药物,或热药冷服,避免格拒。此外,使用温里剂尚需注意药物用量,当因人、因时、因地,随证变通。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22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阿胶糕的家庭制作方法,阿胶糕的功效与作用

    阿胶糕的功效与作用 阿胶糕的功效与作用,随着阿胶糕产品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选择,这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心的问题。阿胶糕由于大众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而变得更加被关注。 阿胶糕,作为我国特…

  • 《卫生家宝汤方》

    医方著作。又名《卫生家宝》。六卷,另有卷首一卷。宋·朱端章辑,徐安国补订,刊于1184年。本书为作者历年所收集和试用效方的汇编。卷首为方剂目录,药件修制总例(记录300余种药物的炮…

  • 苓桂术甘汤的组成,功效与作用

    苓桂术甘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茯苓四两(12g) 桂枝去皮三两(9g) 白术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

  • 茶漱法

    每次饭后未刷牙前用温度适中的茶水漱口,让茶水在口腔内反复运动,冲刷牙齿。此法能清除牙垢,提高口轮匝肌和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并能增强牙齿的抗酸防腐能力。

  • 核桃油方

    组成:核桃油(用核桃仁适量放勺内熬取油)用法:外涂患处,并用手按摩片刻,每日早晚各一次。作用:除腋臭。

  • 《结石病实效良方》

    《结石病实效良方》精选了200余种治疗胆石症、泌尿系统结石、胃结石的中医良方,每个方剂分别介绍其组成、用法、功效等,方法实用、通俗易懂、疗效确实。《结石病实效良方》适合基层中医师及…

  • 治疗痢疾长期不愈,时发时止的中药方剂

    脾阳不振湿热蕴,下痢时发又时止。发时烦热欲呕吐,痢下脓血腹痛急。长期不愈时轻重,倦怠畏寒或肛坠。温运脾阳清湿热,治宜黄连党参桂。半夏干姜马齿苋,白术木香枣草配。 方药: 黄连8g …

  • 脚气、手气

    陈醋(最好用镇江陈醋)一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明矾1钱,泡3天后用醋浸手、脚,一次5分钟,浸后可以洗去,一日一次,连用10天,不会再发。

  • 肝癌方十四

    蟾蜍、天龙、儿茶、龙葵、藤梨根、山豆根、夏枯草无剂量。各药共研细末,加人辅料后,压制成片剂,口服,每日3次。本方为上海市启东县肿瘤防治小组治疗肝癌验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 除臭偏方6

    牡丹30克,甘松1克。将药捣为细末,每洗衣、最后泽水3克。本方用于香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