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茄

藏茄
(《陕甘宁肯中草药选》)

【异名】樟柳柽、唐传那保(藏名)。

【来源】为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的根和种子。

【植物形态】唐古特莨菪
多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根圆柱形或圆锥形,肥厚深长。茎圆柱形、直立,多丛生,有纵沟纹,中上部有分枝。单叶互生;基生叶鳞片状;茎生叶卵形或长卵形,长5~20厘米,宽4~16厘米,先端急尖,边缘波状或具齿,少有锯齿状细小刺;下面及叶脉上有毛茸;叶柄长1~3厘米,有毛。花单生于叶腋,紫褐色;花萼钟状,长3.5厘米,先端边缘具不规则的浅5齿裂,有明显脉纹10条,结果后膨大;花冠钟状,比萼稍长,被白色短柔毛,径3~3.5厘米,先端5浅裂,反卷;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雌蕊1。蒴果球形,中部环裂,径约1.5~3厘米,包藏于宿有的木质萼内。种子圆形,稍扁平,棕褐色。
生于路旁、沟边、林下。分布青海、甘肃。四川、西藏。

【采集】根:9~10月采挖,洗去泥沙,除去外皮、须根,切片晒干,研碎,经加工处理后备用。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

【药材】①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顶端根茎粗大而短,具纵沟。主根径约3~5.6厘米,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具钿根痕。质坚硬而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淡黄白色或灰棕色,有放射状细小裂隙及同心轮层。粉质,无臭,味苦。

②种子圆形而稍扁,褐棕色,长3.5~4毫米,宽2.5~3毫米,厚约1.5毫米,表面有疣状突起,脐点处稍向内陷。无臭,味油样而苦。
产西藏。

【化学成分】含山莨菪碱。根中尚含樟柳碱、天仙子胺、天仙子碱、红古豆碱、托品碱等生物碱。其中红古豆碱最多,莨菪碱次之,东莨菪碱最少。

植物在开花初期含生物碱最多,此时叶含0.582%,茎含0.587%;初生根含生物碱1.730%,5年生根含1.56%。

【药理作用】①中枢作用
山莨菪碱为阿托品结构类似物,作用亦相似。中枢作用方面较阿托品弱6倍甚至20余倍(不麻醉猫的脑电活动、大鼠回避性条件反射以及对抗震颤素对小鼠的作用等)。一般对动物行为尤见明显影响,部分动物较给药前更安静,甚至瞌睡,较大剂量很少出现类似阿托品引起的动物行为的兴奋。

②末梢作用及毒性
山莨菪碱有明显的外周抗胆碱作用及解痉作用,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离体大鼠回肠、大鼠及猫的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及麻醉猫的血压下降,作用较阿托品稍弱或近似;并能使在位猫及兔小肠的张力降低,作用强度亦与阿托品近似。对唾液分泌(犬注射毛果芸香碱)的抑制较阿托品约弱20倍。扩瞳作用(兔、小鼠)较阿托品约弱10倍。对抗或缓解各种有机磷毒剂(丙氟磷、敌百虫、E-605)对小鼠引起的中毒症状,提高有机磷化合物的半数致死量,作用强度与阿托品相似。急性毒性(小鼠腹腔、静脉注射以及口服的半数致死量)较阿托品低。慢性毒性方面,每日给犬皮下注射山莨菪碱2毫克/公斤,在肝肾功能及血象方面均无改变。

③体内过程
大鼠试验证明,药物不被胃肠道所破坏,口服自胃肠道的"半量消失时间"为3.5小时。在人体吸收实验中,根据尿中药物排出量推断,口服30毫克后4小时内药物在人体组织中的浓度,可能与肌注10毫克者相近。给大鼠静脉注射后,药物迅速从体内消失,其"半衰期"为40分钟,从肾脏排泄的速度可能比阿托品快1倍多,因此无蓄积作用。注射同剂量后,血浆的山莨菪碱含量低于阿托品。给人肌内或静脉注射后24小时可由肾脏排出1/3~1/2,另有半量以上药物在体内被转化成无效物质。临床上用以抢救感染性休克及治疗一些血管、神经性疾病。地上部分提得的总碱,作用虽略逊于阿托品,但毒性更较后者为低,可作为阿托品的代用品。

【性味】①《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苦辛,温,有毒。"

②《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甘辛,温,有毒。"

【功用主治】镇痛,麻醉,解痉,消肿。

①《陕甘宁青中草药选》:"镇痛解痉,有麻醉作用。"

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③《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有麻醉镇痛作用。治病毒恶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配成酊剂、合剂口服,外用: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胃肠官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石症等引起的疼痛:藏茄根100克,研碎,加入70%酒精适量,按《中国药典》规定(同颠茄酊)制成藏茄酊。每次0.6~1.5毫升,一日量2~4.5毫升。如配成合剂:藏茄酊60毫升加水至1000毫升。每次10~15毫升,一日2~3次内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②治牙痛:藏茄子,研细。填塞牙洞。(《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③治疮疖痈疽,无名肿毒:唐古特莨菪适量,研细末,调适量凡士林制成软膏,外敷患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28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白线蛇

    白线蛇(《东北动物药》) 【异名】白脊蛇、黄脊蛇。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黄脊游蛇的全体。 【动物形态】黄脊游蛇体长约80厘米。体背呈绿褐色;有一条明显的黄白色纵走带;自头部额鳞的前…

  • 紫玉簪根

    紫玉簪根(《品汇精要》) 【异名】红玉簪花头(《重庆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紫玉簪的根茎。植物形态详"紫玉簪"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甘苦,平。 ①《贵州民间草药…

  • 珠儿参

    珠儿参(《本草从新》) 【异名】珠参(《纲目拾遗》),珠子参、疙瘩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雪三七(《中药材品种论述》),钮子七、扣子七(《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五…

  • 柳枝_柳枝有什么危害_柳枝哪些人不可以使用

    基础信息 别名:杨柳条、柳条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小便淋浊;黄疸;风疹瘙痒;疔疮;丹毒,龋齿;龈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垂…

  • 枳实

    【中文名】枳实(《本经》) 【类别】果实类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或香圆的幼果。 【植物形态】①枸橘,详"枸橘"条。 ②酸橙小乔木。茎枝三棱形,光滑,有长刺,长5~20毫米…

  • 山橙

    山橙(《本草求原》) 【异名】屈头鸡(《本草求原》),山大哥(《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山橙的果实。 【植物形态】山橙,又名:马骝藤。高大木质藤本,除花序稍被毛外,…

  • 桑柴灰

    桑柴灰(《唐本草》) 【异名】桑灰(《补缺肘后方》)。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木材所烧成的灰。 【性味】《唐本草》:"味辛,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水肿,金疮出血,目赤肿痛。…

  • 黑及草

    黑及草(《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椭圆叶花锚的根。 【植物形态】椭圆叶花锚二年生草本。茎直立,有分枝,具棱,绿色,高30~50厘米。单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

  • 暴马子皮_暴马子皮有什么副作用_暴马子皮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清肺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喘痰多。 生长采收 来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Bl.) Haravar. …

  • 蝴蝶草根

    蝴蝶草根(《贵阳民间药草》) 【异名】夜关门。 【来源】为豆科植物拟粉叶羊蹄甲的根。 【植物形态】拟粉叶羊蹄甲,又名:蝴蝶草。攀援性木质藤本,长1.5~2.5米。全株被有稀少的红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