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医治疗方:固脱保元汤

【组成】黄芪30g,党参30g,熟地黄30g,山茱萸30g,龙眼肉30g,山药 30g,枸杞子15g,茯神12g,酸枣仁12g,白术9g,生龙骨,生牡蛎各12-30g, 甘草3g。

【功效主治】补气固脱。用于中风中脏腑之脱证。

【方解】卒然昏仆不语,口开、眼合、手撒、遗尿、鼻干声,或四肢清冷,汗出如油,或面赤如妆,脉浮大无根,或沉细欲绝。口开为心绝,鼾声为肺绝,眼 合为肝绝,手撒为脾绝,遗尿为肾绝。汗出如油、四肢清冷为阳绝,面赤如妆为 阴绝,脉浮大无根为阳气外越,脉沉细欲绝为阴阳俱竭。凡五绝俱全者死症,五绝中之心肺两绝者为严重。如再兼四肢逆冷,汗出如油,危在倾刻。为了挽救于万一,可用参附汤(人参30g,附子15g)以回阳救逆,扶正固脱。对五绝中仅出 现肝、脾、肾三绝者,余常用固脱保元汤,补气固脱。遗尿为肾绝,系指突然发病,遗尿而言,如病后昏迷之遗尿,不应以肾绝论。本方之党参、黄芪、甘草大补元气;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诸药大补肾阴;龙眼肉、茯神、酸枣仁强心; 山药、白术健脾;生龙牡敛精固脱。只要五绝尚未完全出现者,此方即可应用。

【加减】如四肢清冷汗出如油,脉微细者,加附子(先煎)15g、干姜6g, 四肢转温即去之;药后病情好转,但仍昏迷时,加十香丹1粒(分2次或3次服 用);如天柱骨倒(症见头不能直竖)系督脉虚损,加鹿茸(冲服)0.6g,或用人参鹿茸丸1粒(分2-4次服);大便干燥加肉苁蓉30g,或火麻仁20-30g。

【体会】中经络多为脑血栓形成之类,中脏腑即为脑出血之类,此不过言其常也,然亦有不尽然者,如中经络之重者有时亦出现昏迷兼有中脏腑证候,如脑 出血病灶小,也可能仅出现中经络证候。但必须结合脑电图、脑脊髓化验,方能证明其是否脑出血。

【方源】 《名老中医传略·学术·传人--孔伯华》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31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麻雀治小儿百日咳

    用药:麻雀一只。用法:麻雀去毛及内脏,在火上烤焦,洗净炖熟。每日一只,治愈为止。

  • 《二十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 五官科卷》

      内容提要 本书本着尊重历史、反复精选的原则,对二十世纪中医五官科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全书以病为纲、以病统方,介绍了耳鼻喉科疾病、眼科疾病、口腔科疾病及其他疾病的中医治疗…

  •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12

    金银花、菊花各15克,山楂30克,桑叶10克。[制用法]研末。水冲代茶饮,连用10-15天。[适应证]高血压病初期。

  • 麦冬白莲子治慢性咽炎

    麦冬、白莲子各15克,冰糖适量,加水同煲后代茶饮用,有滋阴益肾、生津止渴之功效。对慢性咽炎咽部疼痛、干燥、心烦口渴、声音沙哑等疗效甚佳。

  • 名中医四逆散临床应用经验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是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后世疏肝诸方…

  • 八正散的功效与作用

    八正散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车前子 瞿麦 萹蓄 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 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 【用法】 上为散,每服二钱(6g),水…

  • 颈椎增生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辨证】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经络不畅。【治法】益肾养血,和络止痛。【方名】益肾坚骨汤。【组成】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12克,菟丝子12克,狗脊12克,川断1…

  • 遗尿方剂6

    [方剂]银杏10枚。[制用法]将银杏炒黄,临睡前服,连用5~7天。[适应证]遗尿。

  • 常吃核桃好处多

    核桃又名胡桃,在国际市场上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它的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很多地方。其产量除美国外,即推中国。核桃在国外,人称“大…

  • 痤疮方七

    士瓜根60克。捣细为散,以浆水和研成膏,瓷盆中盛贮,临卧洗面后涂之。本方泻热消瘀,适用于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