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详解-思路方法与注意事项

大青龙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寒热夹杂证且以寒为主的重要治病方,只有重视研究方中麻黄与石膏之间的用量比例关系,辨清大青龙汤与“太阳中风”、“脉浮缓”、“无少阴证”、“烦躁”之间的内在相互关系,充分重视服用大青龙汤注意事项与大汗出、厥逆、筋惕肉瞤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运用大青龙汤的思路与方法等,以此才能学好用活大青龙汤以辨治诸多疑难杂病。

大青龙汤由麻黄去节、六两(18g),桂枝去皮、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杏仁去皮尖、四十枚(7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枚,石膏碎、如鸡子大(48g)所组成。其用法及注意事项是“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敷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主治①太阳伤寒证与里热证相兼,如《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②太阳营卫湿郁证,如《伤寒论》条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③溢饮夹热证,如《金匮要略》第十二23条: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结合多年运用大青龙汤治病体会,现将学用大青龙汤的若干问题探讨于次。

1 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

张仲景设大青龙汤主治表寒里热证,即太阳伤寒证与里热证相兼,运用大青龙汤除了辨证、用方准确外,还必须重视调配麻黄与石

膏用量 比 例,麻 黄 用 量 为 六 两 约18g,石膏用量如鸡子大约 48g,比例关系是 3: 8。若石 膏 用 量 偏 大则直接影响麻黄发汗透达,若麻黄用量偏大则直接影响石膏清热,运用大青龙汤只有按比例调配用量,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再则,石膏既能制约麻黄发汗太过伤津,又能生津益汗源。

2 大青龙汤与“太阳中风”

辨识“太阳中风”的临床意义有二: ①以“风”代风寒之邪侵入;②以“风”代里有阳热之邪,即里热证。可见,张仲景论“太阳中风”,不是辨 太 阳 中 风 证,而 是 辨 表 里兼证。

3 大青龙汤与“脉浮缓”

辨识“脉浮缓”的辨证精神有二: ①大青龙汤主治因人不同而有“脉浮紧”与“脉浮缓”; ②辨“脉浮缓”是重点论大青龙汤既能主治表寒里热证,又能主治太阳营卫湿郁证。因湿邪浸淫太阳,郁滞营卫,太阳之气奋起抗邪则脉浮; 湿邪壅

滞经气则脉缓。可见,运用大青龙汤,既是主治表寒里热证的重要代表方,又是主治太阳营卫湿郁证的重要基础方,以此才能学好用活大青龙汤。

4 大青龙汤与太阳营卫寒湿证

张仲景设大青龙汤方药组成,解表散寒药以麻黄等为主,清泻里热药以石膏为主,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解表散寒,清泻里热,主治表寒里热证。大青龙汤为何又能主治太阳营卫湿郁证? 因太阳营卫寒湿证,非用发汗药则不能治疗寒湿,用发汗药量小又不能达到发散寒湿的目的,而用量大又有发汗太过而损伤阴津,所以大青龙汤重用麻黄为 18g,大发其汗以除湿散寒,又重用石膏为 48g,制约麻黄大发汗而不致大出汗,且达到微微汗出以除湿散寒。

5 大青龙汤与“无少阴证”

张仲景论大青龙汤主治与“无少阴证”之间的辨证重点有二: ①辨太阳营卫寒湿证之身重与少阴阳虚寒湿证相类似,应与少阴阳虚寒湿证相鉴别,即辨少阴阳虚寒湿证,身虽重但以疼痛为主; 而大青龙汤证身虽痛但以重为主; ②运用大青龙 汤,既 有 适 应 证 又 有 禁 忌证,以 此 学 用 才 能 更 好 地 辨 治病证。

6 服用大青龙汤与注意事项

运用大青龙汤主治表里兼证,在表不是太阳伤寒证而是太阳中风证,则不能用大青龙汤; 在里是郁热夹气虚或为阳虚证,也不能选用大青龙汤,若逆而用之,则会导致病证发生变化。

7 大青龙汤与“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

运用大青龙汤,①张仲景论“服之则厥逆”的目的是强调运用大青龙汤主治太阳中风证与里热证相兼,必定会损伤阳气,导致阳虚不能温煦则演变为厥逆;②张仲景论“筋惕肉瞤”的目的是强调误用大青龙汤而损伤阳气阴津,导致筋脉既不得阳气温煦,又不得阴津滋养。

8 服大青龙汤与大汗出

运用大青龙汤,既有主治证,又有禁忌证。根据病证表现不能用大青龙汤,一定不能用;若逆而用之,则会导致大汗出而损伤阳气。常用补救方法有二:①选用桂枝加黄芪汤内服,以益气固表止汗;②选用黄芪牡蛎粉(即黄芪、牡蛎各等分,研为细粉)外用,以益气敛阴固表,也可选用内服药与外用药相结合。

9 大青龙汤与“烦躁”

运用大青龙汤主治里热以“烦躁”为主,其病变证机是郁热内扰心神,治当清泻里热;而误用大青龙汤而出现烦躁,其病变证机是阳气受损而不能守护心神。

若阳虚误用大青龙汤则可引起的阳虚烦躁证,其病证表现比较轻者,可用干姜附子汤;若病证表现比较重者,可用茯苓四逆汤、或用吴茱萸汤。总之,辨治烦躁,若病变证机是内热肆虐,则舌红苔黄;若病变证机是阳虚不固,则舌淡苔薄白。

10 运用大青龙汤思路与方法

运用大青龙汤主要有三:①主治表里兼证即太阳伤寒证与里热证相兼,类似于受凉感冒而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咯黄痰),或因受凉而诱发慢性鼻炎急性发作(黄鼻涕),或因受凉而诱发神经性头痛急性发作(舌红苔黄)等;②太阳营卫寒湿证,类似于肌肉风湿,或关节风湿;③溢饮热证,类似于肺气肿或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肾病等所引起水肿。

11 合方应用

大青龙汤运用大青龙汤,若以胃热为主,可与白虎汤合方应用;若以肺热为主,可与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合方应用;若是肌肉风湿,可与白虎加桂枝合方应用等。

学用大青龙汤既要辨证准确,又要用方无误,更要深入研究运用大青龙汤的若干问题,以此才能学好用活大青龙汤以辨治诸多疑难杂病。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39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习惯性流产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阴虚血热,肝脾多火多滞。【治法】清肝柔肝,调气固胎。【方名】固胎煎。【组成】黄芩8克,白术4-8克,当归6克,芍药6克,阿胶6克,陈皮4克,砂仁2克。【用法】…

  • 顺气导痰汤加减治疗精神病

    精神病发是何因,多缘七情五志伤。祖国医学称癫狂,狂症为阳癫为阴。癫病沉默发痴呆,哭笑无常语无伦。狂病多怒打骂躁,爬高喧唱扰不宁。药物治疗很重要,精神安慰不可忽。心病还要心药医,思想…

  • 胃癌方十三

    人参(另煎)10克,猪茯苓各30克,焦白术10克,生炙黄芪各30克,补骨脂15克,吴菜萸10克,[厶萸肉15克,肉豆蔻12克,半枝莲20克,椿根皮30克,赤芍、白芍各、禹余粮各10…

  • 王士雄肺肾同治法治疗阴虚痰喘

    薛某,男,63岁,成都部队后勤干部。初诊:1983年6月6日。患慢性支气管炎近30年,10年前出现肺气肿,1981年起,病情加重,气短喘促,呼吸艰难,经西医检查为较严重肺心病,曾多…

  • 九味煎治疗心悸

    心悸之因虽有外感或受惊吓、内因情志失调及脏腑气血阴阳亏损等,但慨之不外虚实二端。虚即心之气血阴阳亏虚,实乃痰饮淤血为患。但本病多虚实夹杂,互为影响。根据上述病因分析而制定的九味煎,…

  • 气淋(前列腺肥大)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与经验

    冉某,男,51岁,驾驶员。初诊:1982年4月3日。主诉:排尿困难、小便频而艰涩已4月余,近年更夜尿失禁。从1981年11月以来,即感夜尿次数增多,尿量甚少,每晚小便7~8次,甚至…

  • 橘梗

    橘梗为橘梗科植物橘梗的根,含橘梗皂甙,菠菜甾醇及其甙、橘梗酸等;其中橘梗皂甙能刺激粘膜,引起粘膜分泌亢进,使痰液稀释,促使其排出;同时皂甙还有镇咳、镇静和解热的作用;此外,橘梗还具…

  • 治疗斑秃的偏方26

    桑白皮150克。煎汤去渣,浓缩,装入瓶内,外涂患处,每日数次。

  • 生使君子方

    【功能主治】功能驱除肠道蛔虫。主治肠道蛔虫病。【处方组成】生使君子,每岁1克,最大最至6克。每天清晨空腹嚼服,连服3日。

  • 治疗荨麻疹偏方8

    处方:生芪15g、党参12g、白术12g、川芎9g、防风6g、当归12g、红花9g、白蒺藜12g、炙甘草3g。(四)肝阴不足型荨麻疹方症状: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或肝阳上亢易发火。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