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详解-思路方法与注意事项

大青龙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寒热夹杂证且以寒为主的重要治病方,只有重视研究方中麻黄与石膏之间的用量比例关系,辨清大青龙汤与“太阳中风”、“脉浮缓”、“无少阴证”、“烦躁”之间的内在相互关系,充分重视服用大青龙汤注意事项与大汗出、厥逆、筋惕肉瞤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运用大青龙汤的思路与方法等,以此才能学好用活大青龙汤以辨治诸多疑难杂病。

大青龙汤由麻黄去节、六两(18g),桂枝去皮、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杏仁去皮尖、四十枚(7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枚,石膏碎、如鸡子大(48g)所组成。其用法及注意事项是“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敷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主治①太阳伤寒证与里热证相兼,如《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②太阳营卫湿郁证,如《伤寒论》条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③溢饮夹热证,如《金匮要略》第十二23条: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结合多年运用大青龙汤治病体会,现将学用大青龙汤的若干问题探讨于次。

1 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

张仲景设大青龙汤主治表寒里热证,即太阳伤寒证与里热证相兼,运用大青龙汤除了辨证、用方准确外,还必须重视调配麻黄与石

膏用量 比 例,麻 黄 用 量 为 六 两 约18g,石膏用量如鸡子大约 48g,比例关系是 3: 8。若石 膏 用 量 偏 大则直接影响麻黄发汗透达,若麻黄用量偏大则直接影响石膏清热,运用大青龙汤只有按比例调配用量,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再则,石膏既能制约麻黄发汗太过伤津,又能生津益汗源。

2 大青龙汤与“太阳中风”

辨识“太阳中风”的临床意义有二: ①以“风”代风寒之邪侵入;②以“风”代里有阳热之邪,即里热证。可见,张仲景论“太阳中风”,不是辨 太 阳 中 风 证,而 是 辨 表 里兼证。

3 大青龙汤与“脉浮缓”

辨识“脉浮缓”的辨证精神有二: ①大青龙汤主治因人不同而有“脉浮紧”与“脉浮缓”; ②辨“脉浮缓”是重点论大青龙汤既能主治表寒里热证,又能主治太阳营卫湿郁证。因湿邪浸淫太阳,郁滞营卫,太阳之气奋起抗邪则脉浮; 湿邪壅

滞经气则脉缓。可见,运用大青龙汤,既是主治表寒里热证的重要代表方,又是主治太阳营卫湿郁证的重要基础方,以此才能学好用活大青龙汤。

4 大青龙汤与太阳营卫寒湿证

张仲景设大青龙汤方药组成,解表散寒药以麻黄等为主,清泻里热药以石膏为主,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解表散寒,清泻里热,主治表寒里热证。大青龙汤为何又能主治太阳营卫湿郁证? 因太阳营卫寒湿证,非用发汗药则不能治疗寒湿,用发汗药量小又不能达到发散寒湿的目的,而用量大又有发汗太过而损伤阴津,所以大青龙汤重用麻黄为 18g,大发其汗以除湿散寒,又重用石膏为 48g,制约麻黄大发汗而不致大出汗,且达到微微汗出以除湿散寒。

5 大青龙汤与“无少阴证”

张仲景论大青龙汤主治与“无少阴证”之间的辨证重点有二: ①辨太阳营卫寒湿证之身重与少阴阳虚寒湿证相类似,应与少阴阳虚寒湿证相鉴别,即辨少阴阳虚寒湿证,身虽重但以疼痛为主; 而大青龙汤证身虽痛但以重为主; ②运用大青龙 汤,既 有 适 应 证 又 有 禁 忌证,以 此 学 用 才 能 更 好 地 辨 治病证。

6 服用大青龙汤与注意事项

运用大青龙汤主治表里兼证,在表不是太阳伤寒证而是太阳中风证,则不能用大青龙汤; 在里是郁热夹气虚或为阳虚证,也不能选用大青龙汤,若逆而用之,则会导致病证发生变化。

7 大青龙汤与“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

运用大青龙汤,①张仲景论“服之则厥逆”的目的是强调运用大青龙汤主治太阳中风证与里热证相兼,必定会损伤阳气,导致阳虚不能温煦则演变为厥逆;②张仲景论“筋惕肉瞤”的目的是强调误用大青龙汤而损伤阳气阴津,导致筋脉既不得阳气温煦,又不得阴津滋养。

8 服大青龙汤与大汗出

运用大青龙汤,既有主治证,又有禁忌证。根据病证表现不能用大青龙汤,一定不能用;若逆而用之,则会导致大汗出而损伤阳气。常用补救方法有二:①选用桂枝加黄芪汤内服,以益气固表止汗;②选用黄芪牡蛎粉(即黄芪、牡蛎各等分,研为细粉)外用,以益气敛阴固表,也可选用内服药与外用药相结合。

9 大青龙汤与“烦躁”

运用大青龙汤主治里热以“烦躁”为主,其病变证机是郁热内扰心神,治当清泻里热;而误用大青龙汤而出现烦躁,其病变证机是阳气受损而不能守护心神。

若阳虚误用大青龙汤则可引起的阳虚烦躁证,其病证表现比较轻者,可用干姜附子汤;若病证表现比较重者,可用茯苓四逆汤、或用吴茱萸汤。总之,辨治烦躁,若病变证机是内热肆虐,则舌红苔黄;若病变证机是阳虚不固,则舌淡苔薄白。

10 运用大青龙汤思路与方法

运用大青龙汤主要有三:①主治表里兼证即太阳伤寒证与里热证相兼,类似于受凉感冒而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咯黄痰),或因受凉而诱发慢性鼻炎急性发作(黄鼻涕),或因受凉而诱发神经性头痛急性发作(舌红苔黄)等;②太阳营卫寒湿证,类似于肌肉风湿,或关节风湿;③溢饮热证,类似于肺气肿或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肾病等所引起水肿。

11 合方应用

大青龙汤运用大青龙汤,若以胃热为主,可与白虎汤合方应用;若以肺热为主,可与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合方应用;若是肌肉风湿,可与白虎加桂枝合方应用等。

学用大青龙汤既要辨证准确,又要用方无误,更要深入研究运用大青龙汤的若干问题,以此才能学好用活大青龙汤以辨治诸多疑难杂病。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39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性欲低下的偏方6

    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各15克,肉苁蓉、锁阳、山药、巴戟肉、白人参、炒枣仁、菟丝子各12克,天门冬、甘草各9克,淫羊藿叶30克,鹿茸6克。将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3次…

  • 治疗宫颈癌的偏方8

    北沙参、石斛各20克,黑木耳6克,太子参、女贞子各20克,旱莲草30克,白芍、双花各20克,败酱草30克,川军炭15克,黑山栀10克,茯苓20克,明党参3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

  • 八月感冒

    (1)木瓜半个切片,杨桃1个切片(横片)、香蕉1条(去皮)切片,加一些糖,半小时后可吃一些,功效如神。(2)香蕉1条(去皮)切片、柠檬1个切片、加一些糖,放半小时后可吃一些。此方有…

  •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耳鸣的治疗方法,耳鸣怎么消除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耳鸣是由多种疾病的不同的病变引起的,病因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表现为没有外部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在耳或颅内感觉到声音。 在临床上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也是…

  • 健骨强腰方3

    鸡头实30克,羊脊骨1副,生姜汁10毫升。将鸡头实磨成粉,待用;煮羊脊骨熬取汤汁,用汁调鸡头粉,再加入姜汁、食盐等佐料调味,煮熟食之。每日1次。配方中的鸡头实即人们熟知的芡实,善补…

  • 乌贼骨的功效与作用,乌贼骨的临床应用

    乌贼骨味咸涩性微温,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止带固精,制酸止痛,燥湿生肌。遍查历代本草,未有言其能降逆者,唯《素问》血枯证中有“胸胁支满者,防于食”之句,治以四乌贼骨一芦菇(即茜草)方。…

  • 紫草的功效与作用,紫草的图片,紫草的副作用

     紫草的简介   形态特征 紫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富含紫色的物质。   茎通常1-3条,直立,高40-90厘米,有贴伏和开展的短糙伏毛,上部有分枝,枝斜升并常稍弯曲。 叶无柄…

  • 心肌梗死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气阴两虚,心阳不足,血瘀痰滞。【治法】益气温阳,养阴活血。【方名】养心汤。【组成】朝鲜白参12克(另煎冲),山萸肉12克,瓜蒌12克,熟附片6克(先煎),薤白…

  • 百日咳食疗方3

    绿豆羹:绿豆100克,鱼腥草30克,冰糖20克。绿豆浸24小时,鱼腥草洗净煎水取汁200毫升,与绿豆冰糖共煮,成糊状即可,每日1剂,分3次服完,连服10天。

  • 遗尿方剂4

    [方剂]生黄芪120克,生甘草24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小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