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承气汤治疗小儿厌食100例临床报道

【摘 要】目的:观察小承气汤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效果。方法:100例患儿应用小承气汤治疗两周,进行服药前后对比。结果:小承气汤明显改善厌恶进食及食量明显增加,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传统中医药在小儿厌食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厌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脾胃病证,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厌食症[1]。是现今小儿常见的疾病,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造成小儿“面黄肌瘦,个子矮小”,是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2]。病因分为“脾失健运,脾胃虚弱,脾胃阴虚”型,笔者跟师郑启仲老中医,从传统医学“六腑以通为用”的治则,应用仲景小承气汤治疗小儿厌食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就诊于本院儿科的患儿,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3—4岁30例,4—6岁50例,6—8岁20例;病史3—6个月20例,6—12个月30例,大于12个月20例,

1.2 诊断标准 以《中医儿科学》、《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为依据。主要有厌恶进食及食量明显减少,可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等,体重、身高均低于同龄儿正常水平,病 史超过三个月,均排除全身或器质性病变。

1.3 治疗方药 大黄3~6g、厚朴6~9 g、枳实3~6g

便干者加炒卜子6~9 g,嗳气泛恶者加陈皮6~9 g、姜半夏3~6g,汗多乏力者加黄芪6~9 g、防风6~9 g,烦躁易怒者加桅子3~6g、黄芩3~6g,每日一剂,水煎服,每剂100ml,分2~3次温服,服药期间禁忌生冷油腻之品。七剂为一疗程。

1.4 疗效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治愈 两个疗程后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

好转 两个疗程后食欲好转,食量较强增加。

无效 两个疗程后食欲、食量未见改善。

1.5 治疗效果 治愈62例,好转2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

2 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五岁,2008年五月就诊,其母代述进食减少一年余,期间口服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增加胃动力等中西药物疗效欠佳。查体患儿面黄肌瘦,磨牙口臭,大便 2~4天一次,质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处方:大黄5 g、厚朴5 g、枳实3 g、炒卜子6 g。一个疗程后,食欲明显改善。继口服一个疗程巩固疗效。随访半年,纳食睡眠均正常。

  3 体会 

古代中医医籍中,并无厌食症的记载,但有“不思食、不嗜食、恶食”的描述。本病为一种独立疾病,也可发生其它疾病之后,多以脾胃为主[1]。小儿消化机能较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加之喂养失司、工业化食品进食较多,则以壅滞气机,致使脾不升清、胃失受纳。郑师非常欣赏江育仁老中医“脾健不在补贵在运”,郑师认为:无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司,总之均归脾胃受损,以恢复受损的脾胃功能为当务之急。小承气汤出自《伤寒论》: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以腹大满不通而潮热等证较轻者,应用小承气汤轻下以和胃气[4]。大黄主要功能泻热通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主要成分是蒽醌甙,其中以番泻甙的泻下活性最强[5],可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的吸收,促进排便,亦有抗感染作用,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小儿胃肠功能较弱,郑师一般嘱患儿家长,药沸后5分钟再加入大黄,既可攻下消积而又不耗伤胃气。郑师认为该病时间较长,多兼见瘀血之象,尤以舌体为主(舌虽胖大但细看周围往往可见青紫瘀点),加之患儿指纹较滞、脉象有沉涩感,故大黄活血化瘀,瘀血不除,新血难生。厚朴,行气燥湿,用于湿阻中焦,脾胃失和,而致食积停滞大便秘结者[5],《名医别录》:“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现代药理研究对小鼠及豚鼠离体肠管,小剂量出现兴奋,大剂量则为抑制[5],枳实,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本草再新》:“破气,化痰,消食宽肠,杀虫,败毒”,现代药理研究,对小鼠离体肠管,在短暂抑制后,可呈现兴奋作用,振幅加大,频率加快。对胃肠造瘘的犬,则呈一定兴奋作用,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有力[5]。小承气汤为经方中的代表,组方简单,疗效明显,调节了脾胃气机,改善了脾胃升降、消导运化功能,因而缓解了厌食的症状。郑师继承发扬经方,应用该方治疗小儿脾系疾患尤其是厌食,该方较苦,郑师常嘱患儿家长加入少量红糖温服。郑师认为该病时间较长,治疗上也应该持久,病情稳定后,郑师常把该方制成散剂,每周每岁一克口服,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105.

[2]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127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 王琦.伤寒论讲解[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229.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1509 1628.

本文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作者:张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70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痤疮的偏方9

    胡萝卜5000克。制用法:煮熟用纱布取汁,再熬成糊状,涂于疮面约铜钱厚,日2-3次。疗效:2-3日即愈。

  • 呕吐方八

    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先煎良姜,去渣取汁,后下米煮粥,空腹食。本方适用于胃寒所致呕吐。

  • 治老年人虚性便秘

    处方与用法:芒硝30克,蜂蜜2匙,开水调服。功效:润燥,通下。主治老年人虚性便秘,腹部微痛等。病愈后,宜服六味地黄丸2周以巩固。

  • 肝癌方十九

    茵陈30克,黄柏、栀子各10克,猪苓30克,泽泻12克,水红花子、丹参各30克,莪术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来源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功能清热化湿,解毒…

  •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验方

    荨麻疹亦风疹块,皮肤瘙痒起风团。发生突然消退快,呈现水肿与红斑。 注:荨麻疹亦称风疹块,多由湿热郁结肌肤所致。其特征是瘙痒性风团,呈现红斑与水肿。发生突然,退消迅速。 皮疹瘙痒色淡…

  •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淡竹叶的副作用与禁忌

    本文目录 1  淡竹叶的简介2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3 淡竹叶的食用方法3.1 淡竹叶的配伍应用3.2 淡竹叶的常用配方3.3  淡竹叶的营养价值4 中药材淡竹叶的鉴定5   淡竹叶…

  • 治便秘良方

    枳实25克、玄参25克、寸冬15克、生地20克、麻仁20克、桃仁20克、水三碗煎服,一至三剂痊愈。

  • 玄参炖猪肝

    原料]玄参15克、猪肝500克、花生油、淀粉、糖、酱油、料酒、葱、姜、精盐、味精各适量。[做法]取玄参片洗净用纱布包好,与猪肝同煮1小时,取出猪肝切片备用;将油锅烧沸,入姜、葱煸炒…

  • 慢性胃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气滞食阻,胃失和降。【治法】理气和血通降。【方名】加味香苏饮。【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5克,香橼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

  • 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方剂

    肢体关节疼痛酸,屈伸不利病缠绵。寒重见冷疼痛剧,麻木肿胀是湿缠。素体虚弱腠理空,风寒湿邪乘虚入。流注经络关节肉,气血不畅病因生。 注:临床上常见的关节炎有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样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