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承气汤治疗小儿厌食100例临床报道

【摘 要】目的:观察小承气汤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效果。方法:100例患儿应用小承气汤治疗两周,进行服药前后对比。结果:小承气汤明显改善厌恶进食及食量明显增加,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传统中医药在小儿厌食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厌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脾胃病证,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厌食症[1]。是现今小儿常见的疾病,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造成小儿“面黄肌瘦,个子矮小”,是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2]。病因分为“脾失健运,脾胃虚弱,脾胃阴虚”型,笔者跟师郑启仲老中医,从传统医学“六腑以通为用”的治则,应用仲景小承气汤治疗小儿厌食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就诊于本院儿科的患儿,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3—4岁30例,4—6岁50例,6—8岁20例;病史3—6个月20例,6—12个月30例,大于12个月20例,

1.2 诊断标准 以《中医儿科学》、《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为依据。主要有厌恶进食及食量明显减少,可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等,体重、身高均低于同龄儿正常水平,病 史超过三个月,均排除全身或器质性病变。

1.3 治疗方药 大黄3~6g、厚朴6~9 g、枳实3~6g

便干者加炒卜子6~9 g,嗳气泛恶者加陈皮6~9 g、姜半夏3~6g,汗多乏力者加黄芪6~9 g、防风6~9 g,烦躁易怒者加桅子3~6g、黄芩3~6g,每日一剂,水煎服,每剂100ml,分2~3次温服,服药期间禁忌生冷油腻之品。七剂为一疗程。

1.4 疗效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治愈 两个疗程后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

好转 两个疗程后食欲好转,食量较强增加。

无效 两个疗程后食欲、食量未见改善。

1.5 治疗效果 治愈62例,好转2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

2 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五岁,2008年五月就诊,其母代述进食减少一年余,期间口服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增加胃动力等中西药物疗效欠佳。查体患儿面黄肌瘦,磨牙口臭,大便 2~4天一次,质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处方:大黄5 g、厚朴5 g、枳实3 g、炒卜子6 g。一个疗程后,食欲明显改善。继口服一个疗程巩固疗效。随访半年,纳食睡眠均正常。

  3 体会 

古代中医医籍中,并无厌食症的记载,但有“不思食、不嗜食、恶食”的描述。本病为一种独立疾病,也可发生其它疾病之后,多以脾胃为主[1]。小儿消化机能较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加之喂养失司、工业化食品进食较多,则以壅滞气机,致使脾不升清、胃失受纳。郑师非常欣赏江育仁老中医“脾健不在补贵在运”,郑师认为:无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司,总之均归脾胃受损,以恢复受损的脾胃功能为当务之急。小承气汤出自《伤寒论》: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以腹大满不通而潮热等证较轻者,应用小承气汤轻下以和胃气[4]。大黄主要功能泻热通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主要成分是蒽醌甙,其中以番泻甙的泻下活性最强[5],可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的吸收,促进排便,亦有抗感染作用,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小儿胃肠功能较弱,郑师一般嘱患儿家长,药沸后5分钟再加入大黄,既可攻下消积而又不耗伤胃气。郑师认为该病时间较长,多兼见瘀血之象,尤以舌体为主(舌虽胖大但细看周围往往可见青紫瘀点),加之患儿指纹较滞、脉象有沉涩感,故大黄活血化瘀,瘀血不除,新血难生。厚朴,行气燥湿,用于湿阻中焦,脾胃失和,而致食积停滞大便秘结者[5],《名医别录》:“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现代药理研究对小鼠及豚鼠离体肠管,小剂量出现兴奋,大剂量则为抑制[5],枳实,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本草再新》:“破气,化痰,消食宽肠,杀虫,败毒”,现代药理研究,对小鼠离体肠管,在短暂抑制后,可呈现兴奋作用,振幅加大,频率加快。对胃肠造瘘的犬,则呈一定兴奋作用,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有力[5]。小承气汤为经方中的代表,组方简单,疗效明显,调节了脾胃气机,改善了脾胃升降、消导运化功能,因而缓解了厌食的症状。郑师继承发扬经方,应用该方治疗小儿脾系疾患尤其是厌食,该方较苦,郑师常嘱患儿家长加入少量红糖温服。郑师认为该病时间较长,治疗上也应该持久,病情稳定后,郑师常把该方制成散剂,每周每岁一克口服,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105.

[2]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127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 王琦.伤寒论讲解[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229.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1509 1628.

本文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作者:张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70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21

    白术500克,党参120克(切片)。[制用法]用水浸泡一夜,用桑树柴火煎成浓汁,放人蜜糖500克再煎成膏。每早用水调服30克。[适应证]肺气虚证。

  • 六味地黄丸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六味地黄丸组成】2 【六味地黄丸方歌】3 【六味地黄丸方解】4 【六味地黄丸主治】5 【六味地黄丸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六味地黄丸的论…

  • 治雀斑方2

    将西红柿揉汁,加甘油一匙,用其混合液洗脸,每日2-3次,每次洗1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长期使用,雀斑逐渐变淡,以致完全消失。

  • 中医美容方

    1.去皱膏用蜂蜜、白糖和牛奶各适量调为膏,每日早晨或晚上涂于面部,保留10~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去。经常使用可以减少或消除面部皱纹,并有润肤增白的作用。出处:《千金要方》2.嫩肤…

  • 人参鸽蛋汤

    人参6克,鸽蛋3枚。人参水煎,煮鹊蛋。每次食鸽蛋1枚,饮汤,日3次。功能益气养阴。适用于顿咳恢复期。

  • 蝉蜕散,泻心导赤汤加减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外邪热侵心火炽,高烧咽峡肿溃疼。心烦不眠脉滑数,尿黄苔黄舌尖红。清心导热解咽毒,蝉衣生地草黄连。元参竹叶牛蒡子,栀子豆根桔梗芦。 方药: 蝉蜕散,泻心导赤汤加减: 蝉衣6g 生地1…

  • 治疗夜啼的偏方19

    治小儿夜啼不巳,医所不治者方。取狼屎中骨,烧作灰末,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心悸探析

    【摘要】心悸的病因与外感六淫、七情内伤、气血阴阳失常、饮食不节有关。病位在心,与肝、肺、脾、肾有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对肝郁气滞出现心悸,胸胁疼痛,胸闷喜太息…

  • 肺炎症状及表现,肺炎吃什么好,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肺炎的症状 肺炎是指肺的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以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以及放射性射线、吸入异物等物理化学因子引起。 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

  • 夏日绿豆食疗方

    绿豆性凉味甘,入心、胃二经、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水的功用。常用的绿豆食疗处方有以下几种:绿豆银花汤绿豆100克,金银花30克,先煮豆后下银花,吃豆喝汤,可预防和治疗中暑、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