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医案分析

【组成】黄芪120g 赤芍5g 当归尾 川芎 桃仁 红花 地龙各3g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病案】陈某,男,78岁。患中风后遗症口歪舌强,双下肢活动不利1年余。曾用维脑路通等药物治疗未效。刻诊:口角向左歪斜,流口涎,舌强,语言謇涩,双下肢震颤而乏力,举动艰难,步履蹒跚,神智虽清但反应迟钝,思维不灵,近事喜忘,心悸。舌苔薄黄而腻,舌体胖大,向左斜,脉弦硬。血压150/90mmHg。头颅CT示: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辨证为痰瘀阻络,机窍不灵。治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导痰汤加减:当归10g,川芎10g,生黄芪30g,桃仁10g,赤芍12g,红花8g,炙甘草6g,炙地龙15g,竹茹10g,枳实10g,瓜蒌皮15g,天竺黄6g,制南星6g,制半夏8g。竹沥水20ml×3支(每日3次),8剂。嘱注意情志调畅,饮食宜清淡,忌油腻肥厚。

二诊:服方后口斜较正,双下肢震颤好转,活动较自如而有力。原方加丹参、北沙参各15g,20剂。

三诊:口角歪斜已正,言语流利,肢废复用,步履几如常人。遂停药调养。半年后随访:言语行动如常人,面色红润,精神如常。因经济条件所限,未再作头颅CT复查。(摘自《新编方剂学》)

【分析】该患者虽没有典型的偏瘫,但根据患者症状“口角向左歪斜,流口涎,舌强,语言謇涩”,以及“头颅CT示: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可以确诊为中风后遗症。对于中风后遗症的辨证,临床多为气虚血瘀证,本例患者亦有“双下肢震颤而乏力,举动艰难,步履蹒跚",以及“脉弦硬”等症状,颇类气虚血瘀证,唯脉象颇可疑,弦脉本硬,脉弦可由风动导致。“舌体胖大,舌苔薄黄而腻”,此为阳虚水湿不化之象。作者选补阳还五汤以益气活血通络外,还合导痰汤加瓜蒌皮、天竺黄、竹沥水,是怀疑苔黄腻由痰热所致。药证较相合,8剂后症状有所改善,原方加丹参以增强活血作用,加北沙参以滋阴(可能为防化痰药燥烈太过而伤阴)。从全方用药看,舌象应无改善,恐需后续调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黄芪用法,一是关于其使用剂量,原方中黄芪的剂量虽有120g之多,但在临床实际运用时,一般开始仅用30~60g,如果患者疗效不佳,且没有出现腹胀等副作用后,可酌情增加,极少数人可以直至120g。本例因疗效较好,效不更方,直至痊愈。二是关于黄芪的选择,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时,黄芪一般选炙黄芪,因其炙用升阳补阳作用更强。这是因为中风后遗症的病机,王清任认为是阳气不足,如全身阳气为十分,则半身不遂之中风后遗症是欠五分之阳气,而补阳还五汤就是补其不足之五分阳气,故本方称补阳还五汤。

另外谈一点关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一方面由于该病往往病程较长,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疗效,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应当进行患肢功能锻练,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还可配合针灸、推拿等以加快患肢的功能恢复。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42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烫伤的偏方2

    米酒治烫伤用料:米酒适量。制用法:用药棉蘸米酒轻轻涂擦患处,直到患处有凉感,每隔半小时涂擦一次,次数越多好的越快。

  •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及基本方

    胃脘痛——胃脘痛基本方(于慎中方) 【组成】生白芍15-30g,炙甘草6-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 【功效主治】通滞止痛。用于胃脘痛。 【方解】胃脘痛可因致病因素不同,有…

  • 《新鲜中草药菜疗指南·彩图版》

    内容介绍:《新鲜中草药菜疗指南》将常见鲜中草药87种附以原创彩照逐一介绍,使医家治病除疾的精奥学识,与就地取材的食疗经验在美味品食中融为一体且一目了然,不仅为弘扬中华食疗文化浓墨重…

  • 《中医方剂临床新用》

    本书收录144首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系统综述了每首方剂的方源、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和临床新用,重点对方剂在临床各科的创新使用、方剂组成、加减法和临床观察疗效等做了详细的介绍。…

  • 越婢加术汤症状表现,立方意义,治疗范围

    【组成】麻黄7克,石膏20〜100克,大枣5克,甘草2.5克,生姜5.5克,白术5克。煎法、用法同上。 【症状表现】原文: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

  • 白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本文目录 1 白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 白果的食用方法3 白果的营养价值4 白果的药用价值4.1 中药白果的药性4.2  白果的食疗偏方5 白果的饮食禁忌6 白果的适用人群白果…

  • 阳和汤的组成,方歌,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医案

    【组成】熟地30g 肉桂3g 麻黄2g 鹿角胶9g 白芥子6g 姜炭2g 生甘草3g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主治】阴疽,贴骨疽…

  • 白头翁汤加减治疗中、后期急性细菌性痢疾

    湿热内遏气机阻,发热渐退利不止。便频量少下脓血,里急后重痢不爽。恶心呕吐苔黄腻,食少纳差脉滑数。解毒止痢清湿热,白头加减效特殊。秦皮木香马齿苋,黄连白芍白头翁。槟榔黄芩炒麦芽,藿香…

  • 治疗夜啼的偏方13

    (崔氏名五惊丸)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芎藭散方。芎藭﹑白朮﹑防己(各半兩)o右三味治下筛,以乳和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验,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

  • 抗皱方八

    桃仁(汤浸去皮尖、研如泥)不拘多少。用研烂之桃仁加蜜少许,用温水化开,涂摩面部,后用王霄膏涂贴。本方活血润肤,去皱益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