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艽汤医案分析

【组成】秦艽9g 川芎 独活 当归 白芍 石膏各6g 羌活 防己 白芷 黄芩 白术 茯苓 生地 熟地各3g 细辛2g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症见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兼有恶寒发热,肢节疼痛,苔白或黄,脉浮紧或弦细。

【病案】张某,女,45岁,2003年7月20日初诊。患者肩部关节,双手指关节疼痛,晨起僵硬1月余,伴纳差神疲倦怠,失眠烦热,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60mm/h,在外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曾服抗风湿药及激素类药,因有胃溃疡病史,不能耐受西药治疗而转中医诊治。查:一般情况可,心肺正常,腹平软,双肾区无痛,T36℃,BP120/70mmHg,HR67次/min,律齐。形体消瘦,手指关节无红肿畸形,但有晨僵现象。中医诊断:痹证(寒凝血虚,风湿痹阻)。治法:益气补血,宣痹通络,方拟大秦艽汤加减:秦艽30g,羌活20g,独活20g,防风20g,川芎20g,牛膝20g,细辛8g,干蜜蜂30g,威灵仙30g,桑枝30g,鸡血藤膏20g,海风藤20g,潞党参20g,7剂后,肩关节,手指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失眠、纳差、体倦乏力等症状均有改善,续服上药1月后,症状完全缓解。查:血沉10mm/h。嘱服归脾汤加减继续调理1月后,随访未发。(摘自《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分析】从关节痛、明显晨僵就能判断是“类风关”,此病极难治,一旦关节变形几无彻愈可能,极早期即治则尚有可图。中医多辨为寒湿痹证。因其会逐渐蔓延至其他关节,故还兼风。该患者同时“伴纳差神疲倦怠,失眠烦热”,考虑其又有气阴两虚。本例当属此病早期(才一月余,关节亦未变形),风、寒、湿邪尚未深侵,经络蓄热还未炽盛(虽舌红,苔却不黄)。

故治疗当扶正蠲痹,兼祛瘀通络。大秦艽汤以祛风散邪,活血通络为功用,考虑患者有寒邪侵犯人体,故去方中石膏、黄芩、生地等寒凉药物;同时加入防风、威灵仙、桑枝、海风藤等药物以增强祛风除湿功效;加鸡血藤以活血养血。在此基础上加黄芪、潞党参加强补气,加牛膝活血祛瘀、强筋骨。证治较相符,及时遏止了类风关的发展恶化。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45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为主方治疗低热

    脾不化湿痰饮停,三焦阻塞发热寒。夜热早凉胸痞闷,饮水则呕肠水鸣。喘促气急苔滑腻,脉象弦滑痰饮蓄。健脾渗湿化痰饮,苓桂术甘小半宜。茯苓桂枝姜半夏,白术甘草生姜食。 方药: 苓桂术甘汤…

  • 二甲复脉汤加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不归经阴血虚,身起瘀斑青紫色。疲倦乏力面黄白,盗汗心烦手足热。查血血小极减少,或有鼻衄齿衄血。和血止血滋阴血,生地鳖甲归藕节。麦冬白芍五味子,阿胶地榆鹤小蓟。出血较多加三七,心烦…

  • 食管癌方十九

    硼砂60克,火硝30克,硇砂6克,礞石15克,沉香、冰片各9克。共研细末,制成散剂,口服,每次1克,含化后缓缓吞咽,每隔半小时至1小时1次,待粘沫吐尽,能进食时可改为3小时1次,连…

  • 《皮肤外科用药酒 畅销珍藏版》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中医药理论,收集了古今有关治疗毒蛇咬伤、瘰伤、疝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痈疽、痔 疮、肠梗阻、疔疮、静脉炎、烧伤、白癜风、冻疮、脚气、疥疮、麻风、牛皮癣、…

  • 牵牛临床应用经验,凡有实滞之象均可用之

    牵牛(又名二丑)为峻下之品。因有小毒,辛辣猛烈,临床应用不能不令人三思而行。近年来,牵牛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在肾炎、尿毒症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危笃疾病中,牵牛每每大显身手,疗效堪称…

  • 便秘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便秘时是通过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原则来施方用药。其治疗大法是实者清热通下或行气导滞;虚者益气养血或生津润燥,或温通开闭。1.如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

  • 黄豆芽茶

    [配方]黄豆芽90克,生车前草30克,陈茶叶1.5克。(民间验方)[用法]冷水煎熬加冰糖60克,再煮三沸,使糖溶化。一岁上下每次服6~12克,1日4次。至5岁每次服15克,6~10…

  • 治疗雀斑方4

    取鲜姜50克,加入50%酒精500毫升,浸泡15天,外搽患处,每天4-5次。1例男子雀斑患者,搽药半月后完全消退,无复发。

  • 补肺阿胶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补肺阿胶汤组成】2 【补肺阿胶汤方歌】3 【补肺阿胶汤方解】4 【补肺阿胶汤主治】5 【补肺阿胶汤医案】6 【医案分析】【补肺阿胶汤组成】 阿胶(烊)9g 牛蒡子3…

  • 热敷疗法治便秘

    连须葱头5个,生姜1块,食盐9克,豆豉10粒。上药共捣成饼状,烘热后贴脐上,用胶布固定,良久大便可通,如不通,可再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