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黄

雌黄
(《本经》)

【异名】黄安(《石药尔雅》)。

【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雌黄的矿石。

【矿物形态】雌黄
单斜晶系。晶体常呈柱状,往往带有弯曲的晶面,集合体则呈杆状、块状、鸡冠状。柠檬黄色,有时微带浅褐色。条痕与矿物本色相同,惟色彩更为鲜明。光泽视方向不同而变化,由金刚光泽至脂肪光泽,新鲜断面呈强烈的珍珠光泽。半透明。解理完全。硬度1.5~2。比重3.4~3.5。具柔性,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通常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温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常与雄黄、辉锑矿等共生。

【采集】采挖后,除去杂石、泥土。

【药材】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呈柠檬黄色,杂有灰绿色。表面常覆有一层黄色粉末,微有光泽,不平坦。体较重,质脆易碎,断面不平坦。结晶块呈柱状,半透明,有树脂样光泽;含夹杂物则呈灰绿色,不透明,无光泽,微有特异臭气。有毒,勿用口尝。以块大、透明、质脆、黄色鲜明、有树脂样光泽者为佳。不溶于水及盐酸,可溶于硝酸,溶液呈黄色;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呈棕色。燃之易熔融,成红黑色液体,生黄白色烟,有强烈的蒜臭气,冷却后熔融物凝结成红黑色固体。
产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等地。

本品与雄黄的性状比较相似,但雄黄呈红色或橘红色,雌黄则为黄色,可以区别。

【化学成分】含三硫化二砷,其中砷61%,硫39%,通常带有杂质如Sb2S3、FeS2、SiO2、泥质等。北京市售品主含三硫化二砷,其中砷60.64%,硫30.88%,并含铁、硅等杂质。

【药理作用】雌黄1:2的浓度,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研成粉末。

【性味】辛,平,有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纲目》:"辛,平,有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肝经阴分。"

【功用主治】燥湿,杀虫,解毒。治疥癣,恶疮,蛇虫螫伤,癫痫,寒痰咳喘,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恶疮头秃痂疥,杀毒虫虱、身痒、邪气诸毒。"

②《别录》:"蚀鼻中息肉,下部匿疮,身面白驳,散皮肤死肌及恍惚邪气,杀蜂蛇毒。"

③《医学入门》:"治乌癞,肺劳久嗽,妇人血气久冷,心痛不止。"

④《纲目》:"治冷痰劳嗽,血气虫积,心腹痛,癫痫,解毒。"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调敷。内服:入丸、散。

【宜忌】阴亏血虚及孕妇忌服。

《得配本草》:"阴虚血燥者禁用。"

【选方】①治牛皮顽癣:雌黄末,入轻粉,和猪膏敷之。(《仁斋直指方》)

②治乌癞疮:雌黄,不限多少。细研如粉,以醋并鸡子黄和令匀。涂于疮上,干即更涂。(《圣惠方》杀虫方)

③治头上生疮及一切恶疮:雌黄一两(细研),黄连一两半(去须),苦参一两,礜石、闾茹一两,莽草半两,朱砂二分(细研)。上药,先细锉四味(草药),以腊月猪脂一斤,慢火同煎,三上三下,去滓,下研了药,不住手搅令成膏,入瓷盒中盛。每用少许,涂于疮上。(《圣惠方》雌黄膏)

④治癫痫瘈疭,眼暗嚼舌:雌黄、黄丹(炒)各一两。为末,入麝香少许,以牛乳汁半升熬成膏,和杵千下,丸如麻子大。每温水服三、五丸。(《仁斋直指方》)

⑤治风痫,欲发即精神不定,眼目不明,瘈疭恶声,嚼舌吐沫:雌黄一两(叶子者),铁粉二两,黄丹二两(与雌黄同略炒过)。上药都细研为末,以粳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牛乳下五丸;如无牛乳,温水下亦得。(《圣惠方》雌黄丸)

⑥治咳嗽喘急:雌黄一分,雄黄二分,杏仁七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药细研为末,以蟾酥和丸,如粟米大。不计时候,以灯心煎汤下三丸。(《圣惠方》)

⑦治停痰在胃,喘息不通,呼吸欲绝:雌黄一两,雄黄一钱。为末,化蜡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半夜时投热糯米粥中食之。(《济生方》)

⑧治胃反呕吐不止,饮食不下:雌黄-分(研),甘草半分(生)。上二味为末,烂饭和丸,如梧桐于大。用五叶草,糯米同煎汤下四丸。(《圣济总录》雌黄丸)

⑨治久心痛,时发不定,多吐清水,不下饮食:雌黄二两。细研,以醋二升,下雌黄末,慢火煎成膏,入于蒸饼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姜醋汤下七丸。(《圣惠方》)

⑩治小便滑数:雌黄(研如粉)一两,干姜半两(锉,入盐四钱匕,同炒黄色)。上二味捣研为末,用干蒸饼为末,入水内拌和捣熟,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空心盐汤下。(《圣济总录》雌黄丸)

【名家论述】《纲目》:"雌黄、雄黄同产,治病则二黄之功亦仿佛,大要皆取其温中、搜肝、杀虫、解毒、祛邪焉尔。"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55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零陵香

    零陵香(《本草拾遗》) 【异名】熏草(《山海经》),燕草(《南越志》),蕙草(《别录》),香草(《开宝本草》),铃铃香、铃子香(《梦溪笔谈》),黄零草(《庚辛玉册》),熏香(《本草…

  • 百部―对叶百部

    【中文名】:百部―对叶百部【类别】:根类【英文名】:TuberSiemonaRoot【别名】:大百部、野天门冬根、山百部。 【来源】:为百部科植物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

  • 鸢脑髓

    鸢脑髓(《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脑髓,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 【功用主治】治头风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具。 【选方】治老年头风痛:鹰脑髓、天麻、白芷、…

  • 大叶钩藤根

    大叶钩藤根(《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的根,植物形态详"大叶钩藤"条。 【性味】甘苦,凉。 【功用主治】舒筋活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 【用法…

  • 三楞草_三楞草是中药吗_三楞草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三轮草、细三棱、三棱草、水三棱、小三棱草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调经。主风湿筋骨疼痛;瘫痪;月经不调;闭经;育经;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

  • 鳗鲡鱼血

    鳗鲡鱼血(《纲目》) 【来源】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血,动物形态详"鳗鲡鱼"条。 【功用主治】《纲目》:"疮疹入眼生翳,以少许点之。"

  • 沙前胡子

    沙前胡子(《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硬阿魏的种子。植物形态详"沙前胡"条。 【采集】8~9月种子成熟时采收。 【功用主治】理气,健胃。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

  • 地涩涩

    地涩涩(《陕西草药》) 【异名】仙桃草、养皮草(《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玄参种植物小婆婆纳果实中有虫瘿的全草。 【植物形态】小婆婆纳又名:百里香叶婆婆纳。多年生小草本,高6~…

  • 白接骨

    白接骨(《浙江民间草药》) 【异名】玉龙盘、无骨苧麻、玉梗半枝莲(《百草镜》),玉按骨、血见愁、玉钱草、麒麟草、玉连环(《纲目拾遗》),接骨丹、接骨草、猢狲节根、金不换(《浙江民间…

  • 地莓子

    地莓子(《陕西中草药》) 【异名】黄帽子、黄刺儿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黄果悬钩子的根。 【植物形态】黄果悬钩子低矮半灌木状多年生草本,全体疏生墓部膨大的皮刺。茎匍甸或向上,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