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石膏汤合三黄汤加减治胃热郁蒸,热食汗出

主治:胃热郁蒸,热食汗出。

处方:西洋参(另煎兑入)7克,生石膏(先煎半小时)30克,竹叶、麦冬各20克,黄芩、黄连、木通、知母各10克,生大黄(后下)7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2次,取汁约400毫升,分2次服,日1剂。

疗效:治疗25例,用药15~20次,治愈20例,好转(汗出减少)5例。

按语:热食汗出一证,首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篇》:“黄帝曰:‘人有热饮食,其气未定,汗则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指出本证病机为“外伤于风”,风为阳邪,阳杂于上,其性开泄,热食慓悍滑疾之气,见开而出。然临床所见,本证多与胃腑郁热有关,胃无郁热,则热食之气虽悍.无由上蒸,头面为足阳明之经路。故本证的治疗.关键在于清泄阳明郁热。竹叶石膏汤滋阴清热,益气和胃,善清阳明郁热,黄芩、黄连,散上焦实火,大黄、木通引热从大、小便而出。

亦有湿热结聚上焦,气机不畅,上逆于头面见热食汗出者,其证汗出不如胃热之多,亦不仅限于头面,兼见身困胸痞,纳差苔腻等湿热见证,则非本方所宜。治疗期间忌饮酒,忌食辛辣煎炒有刺激性食物。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57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肺痨的病因病机,基于伏邪学说探讨肺痨辨治思路

    摘要:伏邪理论是后世医家在《黄帝内经》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解释、引申、发展而形成的一套成熟又完整的理论体系。伏邪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伏邪是指伏气温病;广义伏邪是指一切伏而不…

  • 炒南瓜子治疗前列腺炎的用法用量

    南瓜子,是从菜场中购买的南瓜,取出子后去瓤,洗净晒干,炒熟后食用。它不是炒货店所售白色粒大的瓜子。有时炒货店也有出售,若南瓜已经过时,可至种子公司购买。服用方法,炒熟后,每天嚼服1…

  •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泻”、“泄泻”范畴。未病先防做好病前调养护理与卫生十分重要…

  • 羚角钩藤汤加减治疗蛛网下腔出血症

    蛛网下腔出血症,起病暴急头痛烈。口眼歪斜颈强直,手足滞重语蹇塞。舌体强硬舌质红,半身不遂脉弦滑。潜阳熄风凉阴血,加减羚角钩藤灵。钩藤生地羚羊角,白芍滁菊霜桑叶。生草丹皮川贝母,菖蒲…

  • 小儿风湿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验方

    风湿化燥伤心阴,低烧不退关节疼。心慌心跳面苍白,阴虚盗汗舌淡红。清散风热安心神,秦艽五味生白芍。银花麦地莲子肉,瓜络银柴柏子仁。 方药: 秦艽10g 五味子10g 生白芍10g 银…

  • 温经汤医案分析

    【组成】吴茱萸 麦冬各9g 桂枝 当归 川芎 芍药 丹皮 阿胶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各6g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症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1月再行,或经停不至…

  • 手脱皮是怎么回事,手脱皮的原因,手脱皮最佳治疗方法

    手脱皮是什么原因  1、冬季气温干燥 冬季气温一般比较低,而且空气很干燥,如果手不注意保养,那么脱皮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大部分孩子出现脱皮是没有注意保养造成的。   2、手出汗没及…

  • 桑螵蛸

    临床应用:1.治疗滑精、尿频、小便白浊。2.阴虚火旺者忌用。

  • 产后腹痛各种治疗方法

    产后腹痛产后腹痛指产后伤血,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或因血少气虚,运行压力,以致血流不畅,迟滞而痛。症见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脉虚细,临床常用的治疗偏方如下。…

  • 慢性支气管炎病的预防及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主要症状少数人是由急性支气管炎未治愈而转为慢性支气管炎,大多数是隐潜发病。主要病因有细菌感染、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