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胜玉歌(杨氏)

  胜玉歌兮不虚言,此是杨家真秘传。或针或灸依法语,补泻迎随随手捻。

  头痛眩晕百会好,心疼脾痛上脘先。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

  鸠尾穴禁灸,针三分,家传灸七壮。

  髀疼要针肩井穴,耳闭听会莫迟延。

  针一寸半,不宜停。经言禁灸,家传灸七壮。

  胃冷下脘却为良,眼痛须觅清冷渊。霍乱心疼吐痰涎,巨阙着艾便安然。

  脾疼背痛中渚泻,头风眼痛上星专。头项强急承浆保,牙腮疼紧大迎全。

  行间可治膝肿病,尺泽能医筋拘挛。若人行步苦艰难,中封太冲针便痊。

  脚背痛时商丘刺,瘰疬少海天井边。筋疼闭结支沟穴,颔肿喉闭少商前。

  脾心痛急寻公孙,委中驱疗脚风缠。泻却人中及颊车,治疗中风口吐沫。

  五疟寒多热更多,间使大杼真妙穴。经年或变劳怯者,痞满脐旁章门决。

  噎气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壮除膈热。目内红痛苦皱眉,丝竹攒竹亦堪医。

  若是痰涎并咳嗽,治却须当灸肺俞。更有天突与筋缩,小儿吼闭自然疏。

  两手酸疼难执物,曲池合谷共肩髃。臂疼背痛针三里,头风头痛灸风池。

  肠鸣大便时泄泻,脐旁两寸灸天枢。诸般气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

  小肠气痛归来治,腰痛中空穴最奇。

  中空穴,从肾俞穴量下三寸,各开三寸是穴,灸十四壮,向外针一寸半,此即膀胱经之中髎也。

  腿股转酸难移步,妙穴说与后人知。环跳、风市及阴市,泻却金针病自除。

  阴市虽云禁灸,家传亦灸七壮。

  热疮臁内年年发,血海寻来可治之。两膝无端肿如斗,膝眼三里艾当施。

  两股转筋承山刺,脚气复溜不须疑。踝跟骨痛灸昆仑,更有绝骨共丘墟。

  灸罢大敦除疝气,阴交针入下胎衣。遗精白浊心俞治,心热口臭大陵驱。

  腹胀水分多得力,黄疸至阳便能离。肝血盛兮肝俞泻,痔疾肠风长强欺。

  肾败腰疼小便频,督脉两旁肾俞除。六十六穴施应验,故成歌诀显针奇。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6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一·刺腰痛论

      黄帝问曰:“腰痛起于何脉。刺之奈何?”   歧伯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

  • 卷九·灸劳穴法(聚英);取肾俞法

      灸劳穴法(《聚英》)   《资生经》云:“久劳,其状手脚心热,盗汗,精神困顿,骨节疼寒,初发咳嗽,渐吐脓血,肌瘦面黄,减食少力,令身正直,用草于男左女右自脚中指尖量过脚心下,向…

  • 卷一·调经论

      黄帝问曰:“有余不足,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歧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

  • 卷五·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

      手太阴肺经,属辛金。起中府,终少商,多气少血,寅时注此。是动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是谓臂厥。所生病: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 卷三·十二经脉歌(聚英)

      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臑中行。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喘与咳,肺胀膨膨缺盆痛,…

  • 卷三·刺法启玄歌(六言)

      十二阴阳气血,凝滞全凭针焫,细推十干五行,谨按四时八节。   出入要知先后,开合慎毋妄别,左手按穴分明,右手持针亲切。   刺荣无伤卫气,刺卫无伤荣血,循扪引导之因,呼吸调和寒…

  • 卷八·疟疾门

      疟疾:百会经渠前谷。   温疟:中脘大椎。痎疟:腰俞。   疟疾发寒热:合谷液门商阳。   痰疟寒热:后溪合谷。   疟疾振寒:上星丘墟陷谷。   头痛:腕骨。   寒疟:三间…

  • 卷十·内八段锦

      红净为安不用惊,若逢红黑便难宁,更加红乱青尤甚,取下风痰病立轻。   赤色微轻是外惊,若如米粒势难轻,红散多因乘怒乱,更加搐搦实难平。   小儿初诞月腹病,两眉颦号作盘肠,泣时…

  • 卷八·心脾胃门

      心痛:曲泽间使内关大陵神门太渊太溪通谷心俞(百壮),巨阙(七壮)。   心痛食不化:中脘。   胃脘痛:太渊鱼际三里两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壮)膈俞胃俞肾俞(随年壮)。   心烦…

  • 卷五·流注时日

      阳日阳时阳穴,阴日阴时阴穴,阳以阴为阖,阴以阳为阖,阖者闭也。闭则以本时天干,与某穴相合者针之。阳日遇阴时,阴日遇阳时,则前穴已闭,取其合穴针之。合者,甲与己合化土,乙与庚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