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病因病机,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痛经的中医治疗方剂

痛经血滞兼血虚,养血和血痛自除。疏通冲任调整体,固护精血效迥殊。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以行经前后小腹疼痛,并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为特点。古称“经引腹痛”。痛经见于《诸病源侯论》,时至明代已有较全面认识。历代医家虽仁智互见,各有发挥,但对防治该病,均有指导意义。

作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本病多见于年轻未婚女子,或继发房劳、多产之后。多数患者伴有精伤血耗症状。考虑到经期泻而不藏、伤精耗血的特点,因而认为,痛经的病因病机虽错综复杂,但总的而言,除冲任气血郁滞外,精伤血耗也应该是主要病理。故痛经虽可由阳虚寒凝肝郁气滞、瘀血内阻而致,不通则痛,但也不可忽视血少滞而不行的一面。正如《景岳全书》所说:“夫气血犹如源泉也,源盛则流畅,虚则无有不滞者。”所以,对痛经的治疗,不仅要活血理气,还应注意补养精血。

根据痛经这种病理特点,作者以养血和血为基本大法,自拟“痛经基本方”: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20克、枸杞子15克、香附12克、甘草6克。方以当归、白芍养肝血;枸杞补肾精;川芎、香附理气行血;芍甘相伍,又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当归温润,养血之中也兼行血之妙。旨在标本兼顾,使精血充足,冲任调畅,疼痛自除。若见精神抑郁或胸胁胀痛,则加竹柴胡舒肝理气。阳虚寒凝,畏寒肢冷,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加巴戟天、菟丝子温肾助阳;寒甚,加吴茱萸温阳散寒;婚久不孕,腰酸乏力,加熟地、山萸肉、川续断补肾填精;兼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上方去香附,加生地、丹皮、麦冬、川楝子滋阴清热;带下色黄,有腥臭味者,加生薏苡仁、黄柏清热解毒;寒瘀,加泽兰、鸡血藤、炒蒲黄;热瘀,加益母草、丹参;子宫内膜异位有实质性结节者,加血竭化坚止痛;经期便溏,加土炒白术、茯苓;呕吐兼热加竹茹,兼寒加吴茱萸。作者以上法用之临床,奏效频捷。

在涉猎医籍,遣方用药之中,倍感治疗痛经须照顾妇人不足于血的生理特点,大辛大热、大苦大寒药应当慎用。温补肾阳,尤忌附子、肉桂、干姜之类,因诸药大辛大热,功在回阳,弊在耗阴,用之不当,致祸甚速。常用巴戟天、菟丝子温肾益精,佐以归芍、枸杞,意在阴中求阳。对肝郁气滞证,不宜过用辛香理气之品,应以养血为主,兼以舒肝理气。务使精血充足,木气敷荣,而肝气条达。此即叶天士所谓:“肝为风木之脏,全赖肾水以濡之,血液以养之……则刚劲之质得以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

此外,疏通冲任,应当照顾气血温润盛通的特点,着眼肝肾冲任之整体,不可一见痛经就用活血理气之法。临床上,每以当归、白芍、枸杞填精血、滋冲任。又选川芎、香附以通行冲任。虽有瘀血,也慎用破血之品。使冲任舒卷自如,气血温润盛通,则冲任流通,自无疼痛之忧。对于阴虚血滞证,多在滋阴清热之中佐以归、芎二味,此遵《内经》:“血气者,喜温而恶寒”之旨。若痛经与月经先期并见,则以调补肝肾为主,每收经调痛止之效。

古有经前痛属实,经后痛属虚之说,然临床上痛在经前或经行1~2天,而辨证为虚证或以虚为主的病例,也不少见。因此,作者认为此说尚有某些局限性,对痛经虚实辨证,应着眼于临床具体证候,四诊合参,全面分析,诚如张景岳所谓:“妇人经行作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即如以可按、拒按及经前、经后辨虚实,固其大法也,然有气血本虚,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于经前亦常有此证,此以气虚血滞,无力流通而然,但察其形证脉息”。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78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夜啼的偏方20

    治小儿惊啼方。取鸡屎白熬末,以乳服之,佳。

  • 呕吐方四

    橘皮3-5克,粳米50克。将橘皮晒干,碾炒细末,用粳米加水入砂锅内,煮作稀粥,入橘皮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每日早晚复温热服食,5天为1疗程。

  • 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肩关节周围炎采用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同时配合功能锻炼。所有患者治疗1~3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52…

  • 《中药材经验鉴别手册》

    内容简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这无疑带动中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的理化鉴别已在各个药品检验机构得到应用,但是,作为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永远不会过时。一则,经验鉴别是识别中药材的第一道…

  • 顽固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辨证】血热蕴湿结于肌脸。【治法】凉血、疏风、祛湿。【方名】驱疹汤。【组成】白藓皮30克,生地24克,槐花24克,苦参15克,蝉衣12克,丹皮12克,赤芍9克,防风9…

  • 痔疮11

    红糖100克,金针菜120克。将金针菜用水2碗煎至1碗,加入红糖,温服,每日1次。本方活血消肿,适用于初起痔疮。

  • 大蒜泥

    [原料]生大蒜3瓣。[做法]将生大蒜捣烂如泥,摊在布上如硬币大小,贴在脚底涌泉穴,包扎固定。左鼻出血贴左足,右鼻出血贴右足,两鼻出血贴双足,至足底疼痛欲起泡即可。[作用]大蒜辛温,…

  • 胃、十二指肠溃疡

    鸡蛋壳30个,炒脆磨成粉末,一次10克,早晚饭前用白糖水冲服,一般一剂可愈,病重者需两剂。忌酸辣。

  • 流行性急性腮腺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内有蕴热,外合时邪之毒,结于少阳、阳明之络。【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方名】六味消毒饮。【组成】板蓝根15克,忍冬藤15克,夏枯草10克,僵蚕10克,赤芍…

  • 《健康大讲堂:汉方青草药养生圣经》

    《健康大讲堂:汉方青草药养生圣经》收录常见青草药160种,依药名首字笔画数编排,查找方便,每种青草药皆附有彩色图片,清晰呈现青草药样貌,并详细说明别名、特征、采集、性味、功能、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