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的中医辨证论治

小儿发热不一般,表里虚实莫同看。里宜清解表宜汗,辨证论治热自安。

小儿发热是儿科常见的证候之一,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发热,临床多见者,不外外感、内伤。外感又分风寒、风热,内伤多因伤食积滞。在儿科临床外感夹食尤为常见。在小儿易感的很多传染病,初期每多发热,须与其他症状结合仔细辨证,切不可以从感冒着眼,以免误病机。俗说:“走马看小儿”,意思是说,小儿稚阴稚阳,抗病力弱,起病骤急,变化神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表里传变较之成人为快,故业儿科者,辨热不可稍有疏忽。

小儿发热,易生痰、变痉、变厥,热、痰、痉、厥往往互为因果,交相出现。热极生风,风火相煽,变痰作痉,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因此,更不可因为发热为小儿科常见证候,而麻痹大意,只知轻清解表,不作深入研究,否则祸不旋踵。

辨热是儿科医生临床上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尤其对三岁以内的孩子。口不能诉其痛苦,全凭医生仔细辨认,非熟练者不能洞悉病机。经验之谈,初学者宜亲自实践,仔细体察,方可日积月累,决策于手挥目送之间。辨小儿发热,首辨表热、里热、风寒、风热,夹食、夹湿、实热、虚热。表热须看面上证、目内证;里热须诊肌肤、腹部;风寒须指纹、脉诊合参,还须以医者用拇指、食指诊其两太阳穴脉浮紧否,辨其鼻塞、声重、咳嗽等;风热面目证须在候诊中望诊始得,不宜等抱至医生跟前,再望其面色,因哭闹假象易将风寒辨为风热。夹食手足心热、腹热;夹湿者,热缠绵,舌苔多白润而腻。实热二便艰涩,虚热发无定时,以上皆积自临床经验,也就是“诊眼”。至于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更须全面掌握,灵活运用,方可运用自如。

辨证论治举例,如:凡大病之后,潮热时来,或渴或不渴,二便如常,午后发热者,此乃虚热,宜滋阴以制之。

面赤颊红,鼻孔干焦,喜就冷,或合面卧,或仰面卧,露出手足,揭被烦躁,大渴不止,二便秘涩,多发在午前,此乃实热,治当宜下之。

外感风寒,鼻塞流清涕,咳嗽喷嚏,面带惨色,周身拘急,睡藏头面,喜暖恶风,此乃表热,宜桂枝汤加柴胡、葛根以汗之。

喜藏头面,仰身卧,扬手掷足,扬被去衣,渴欲饮水,吮乳口热,小便赤,大便秘,此乃里热,宜解利之,用导赤散送泻青丸(泻青丸:川羌活、防风、龙胆草、川芎、当归、栀子、大黄)。

至于夹食宜消导,夹湿宜渗利芳化,须配伍清热之中,组方均宜轻、小、通、灵,不可胶柱鼓瑟,成方搬用。作者治较大儿虚热,喜用青蒿、白薇,伍以益气养阴之剂,每加一、二味和胃之品,往往收效。最忌滞腻和苦寒直折,以护生生之气。

治外感发热,虽辨风寒、风热,但组方切忌呆板,荆、防、羌、柴、葛、银、翘、板兰、桔梗、升麻,表、散、利、开、清、解,须酌情加减,灵活掌握。外感多夹食,是儿科临床常见之病机,消导药与清热并用,往往收到表里双解之效果。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86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子宫脱垂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气虚失摄。【治法】补气升提。【方名】补气升肠饮。【组成】人参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酒洗)30克,土炒白术15克,川芎(酒洗)9克,升麻0.3克。【用法】…

  • 小儿惊痫的治疗偏方

    鱼鳔黄酒治小儿惊风药物:鱼鳔15克,黄酱120克。用法:将鱼鳔黄酒同煮,待鱼鳔呈胶液壮即可。灌服。

  • 食管癌方十一

    活壁虎5条,白酒500毫升。以锡壶盛酒,将壁虎放人,两天后即可服用。每次服10毫升(慢慢吮之),早、中、晚饭前半小时服。本方祛瘀消肿,适用于食管癌全梗阻者。

  • 风温的中医治疗医案二则

    医案一: 张某某,女,57岁,市民。于1975年4月22日初诊。病史:头痛发热,但不恶寒,口干而渴,但不多饮、咽喉干痛,鼻孔发干,心中烦燥,全身不适,有时微咳,项背强痛,食欲减少,…

  • 佝偻病方二

    鲜鸡肉500克,青辣椒、葱、火腿、蒜各50克,猪油250克,酱油20克。将鲜鸡肉削去皮,揩干净,切为滚刀,炒锅内放人猪油,待油温上升到50℃时,将鸡肉入锅炸一下捞起,锅中留油25克…

  • 苹果减肥法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英国的这句谚语众所周知,但是利用苹果减肥却是在日本发扬光大的一一这就是眼下在日本流行的“三日苹果减肥法“:不必挨饿,不必吃药,不必花钱,只要在3天内纯吃苹…

  • 参苏饮方歌方解,组成与加减运用

    参苏饮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 紫苏叶 干葛洗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炒  前胡去苗  茯苓去皮,各三分(6g)  枳壳去瓤,麸炒  桔梗去芦  木香 陈皮去白 甘…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

    结石久停脾肾虚,腰背酸痛足无力。神疲纳差脘腹胀,沉细乏力虚弱脉。舌苔薄白尿不畅,大便溏薄因脾虚。利水排石健脾肾,加减参苓白术医。参苓白术生苡仁,巴戟杜仲菟丝子。砂仁山药海金砂,金钱…

  •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本文将详细的为大家介绍鹿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相信大家看完后,就会弄清楚鹿茸有哪些主要的作用和功效,鹿茸的具体吃法了。 鹿茸简介 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

  • 治疗痛经单方

    处方与用法:白芥子3克。研末,敷于肚脐上以医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水温约50℃)熨烫,每日3次。每次30分钟。可以在月经来潮前2天开始使用,连用3次即可。下次月经来潮前如法用药,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