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汤)古今临床应用

摘要: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属于中成药,由熟地24g,山萸肉12g,干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白茯苓9g[1]组成。其组方简单,治疗面广。笔者从方剂溯源、古代应用、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角度探讨六味地黄丸(汤)治疗疾病谱的范围,明确六味地黄丸(汤)药理作用及肝肾阴虚病理实质。

  1方剂的溯源

1.1六味地黄丸方出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条,方中药物六味: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原书用以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囱开不合、神气不足、目白晴多、以及肾疳、骨疳、筋疳及肝疳等证。

1.2六味地黄丸(汤)重用熟地为君药,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大补真阴的功效;用补肝肾而涩精的山茱萸和健脾固肾而固精的山药为臣药,三味补药相配伍有滋肾、益肝、益脾的作用。佐以泽泻利水渗湿、泻肾水,防熟地之滋腻恋邪,丹皮清泄相火,凉肝而泻阴中伏火,制山茱萸之湿涩;茯苓渗湿健脾,既助山药补脾,又助泽泻利水,且防熟地滋腻有碍运化。合方三补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诸药合用,滋而不寒,温而不燥,三补治本,三泻治标,标本兼顾,滋补而不留邪,降泻而不伤正,被历代医家推崇,广泛用于临床。

  2古代临床应用

2.1在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中,六味地黄丸主要运用于儿科疾病临床治疗,如:小儿肾怯失音,囱开不合,肾疳、筋疳等。到宋代刘昉所撰《幼幼新书》里,六味地黄丸可治疗鹤节,慢惊风以及虚寒等多种儿科疾病。

2.2至元代,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已超越儿科范围,如朱震享《丹溪心法》用于治疗咳嗽、小便不禁、虚损、淋证以及消渴等多种疾病。杜思敬《济生拔粹》述:肾脏虚损,久病之后身体羸弱不堪,虚烦盗汗,骨蒸发热,肢体瘘软,诸般血症,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2]。

2.3至明代,六味地黄丸(汤),临床应用范围又得到进一步拓展,虞抟《医学正传.卷之三.虚损》载,"治肾经虚拈,欠新憔悴,盗汗发热,五脏齐损,瘦弱虚烦,骨蒸瘘弱,下血,咯血等证"。

2.4发展至清代,六味地黄丸(汤)主治范围更广,如高秉均《疡科心得.方汇.卷上》中载:可治疗肝肾不足,真阴亏损,舌燥喉痛,虚火牙痛,牙漏,牙宣等证。程钟龄《医学心悟》一书中,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疾病达十余种,包括中风、虚劳、头痛、痰饮,三消、小便不禁、咽喉疾病,耳病、腰痛、产后喘促以及发背。在顾松园所撰《顾代医镜》中,六味地黄丸(汤)治疗中风、噎、膈、虚劳、健忘、怔忡、惊悸、头痛、眩晕、腰痛、浊、产后以及遗精等十余种不同疾病,早已超越了原有的儿科范围[3]。

  3现代临床应用概况

大量实验研究已证实,六味地黄丸(汤)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保肝作用。减低在治疗肿瘤过程中的毒副作用,促进生精、改善生殖内分泌、提高妇女雌激素水平作用,对糖尿病肾病、高学压肾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的保护作用,以及冠心病、对人体骨组织的影响是近几年对六味地黄丸(汤)药校研究的新成果。在查阅了近几十年有关六味地黄丸(汤)文献,应用六味地黄丸(汤)病种(证)达435左右。涉及内、外、妇、儿、眼、耳喉、皮肤、骨伤、肿瘤、传染病等20个科别。临床上凡是因肝肾阴虚引起的下列病症,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作用。

3.1内科类 肺结核、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性高血压、冠心病、室性早搏、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后遗症、慢性肾炎、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早期食管上皮细胞增生证、肾阴亏损性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衰弱以及老年性痴呆、顽固性失眠、慢性食管炎、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手术后顽固性呃逆。

3.2外科类 骨结核、血栓性脉管炎、男子乳房发育、痔疮、食道癌术后复发、脱发、皮肤皲裂、鹅掌风、阴囊湿冷、小便不快等。

3.3妇科 更年期综合症、黄褐斑、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经期延长。

3.4儿科 小儿发育不良、小儿疳积、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小儿尿频、抽动-移语综合症、遗尿症等。

3.5眼科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外伤性角膜溃疡、睫状体炎、慢性葡萄膜炎等[4]。

3.6五官科 复发性口疮、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

3.7增强化疗效果,辅助治疗肿瘤、癌症,减少化疗者副反应。

3.8预防保健,有降低血脂,防治骨质疏松,对免疫功能低下的调节,维持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

  4注意事项

六味地黄丸(汤)作为传统有效的方剂,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药理和药效研究越来越深入,但作为建立在中医学基础上的组方,临床应用仍需以辩证施治为准绳。六味地黄丸(汤)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肾,所以临床上无肝肾阴虚的患者不宜服用,也不适宜一年四季服用,应选择秋冬两季服用,以顺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宗旨。该药具有滋养肾阴的作用,适用于肾阴虚的中老年人。对肾阳虚所致的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者禁用。如果人体本身身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各种生理功能基本正常的健康人群也禁用,否则可能会因为滋阴过度破坏身体阴阳平衡状态而致疾病发生。六味地黄丸(汤)属于滋补之剂,有腻胃和阻碍脾胃运化之弊,所以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大便便溏泄者慎用。六味地黄丸(汤)中的山茱肉能析出大量的有机酸,能导致利福平肾脏重吸收而引起肾中毒,所以服用利福平时禁用该药。

  5讨论

六味地黄丸(汤)在治疗的疾病方面较广,现代许多学者都在各个方面和医学领域对此方详细的研究探讨过。此方可以间接的反应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但在临床上还需根据具体的病情来合理的用药。

参考文献:

[1]张玉双;郝巧光;辛国彬,等.浅议六味地黄丸在古今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新医学论坛,2007,7(9):91.

[2]谢兴笔.六味地黄丸对去势大鼠鼻粘膜改变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

[3]孙静.六味地黄丸组方的临床应用及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四大怀药与地道药材研究论坛暨中药炮制分会第二届第五次学术会议与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2007.

[4]朱瑄.六味地黄丸的药理研究新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0,02(24):23-25.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3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海蜇大枣治胃溃疡

    海蜇、大枣各500克,红糖250克,将它们熬成膏状即可,每日2次,每次1匙。

  • 生黑发方四

    菟丝子、茯苓各15克,白莲肉10克,黑芝麻15克,紫珠米100克,食盐适量。将以—上药物洗干净,与紫珠米加适量的水,在旺火上煮开后,移至微火上煮成粥,加少许食盐食用。本方滋阴补肾,…

  • 痤疮方二

    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本方出自《云南中…

  • 药引子的作用,药引子怎么用,常用引经药介绍

    “用药如用兵,善于用兵者,足智多谋,用兵如神,指挥打仗,方能节节取胜。善于用药的医家,切中病机,用药如神,医治疾病,才能药到病除。大黄能起沉疴,人参可杀人命,古有明训,如果辨证不明…

  • 龙胆草是治疗膝关节积液的要药

    膝关节积液,与中医痰湿留滞骨节相似。膝为筋之腑,肝主筋,筋附于骨节,即关节处之滑膜、韧带(筋)为肝所主。风寒湿邪侵袭,郁而化热,火炼津液为痰;或因气机不利,聚湿为饮,水湿痰饮,停于…

  • 肋间神经痛药膳4

    甘草人参蒸鲮鱼配方:人参10g,白术10g,甘草6g,大枣6枚,鲮鱼500g,豆豉30g,绍酒20g,姜10g葱15g,盐4g,酱油20g。制作:鲮鱼洗净,去鳃、内脏、鳞;人参白术…

  •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

    很多人都很依赖甘草,不仅仅是因为甘草价格低廉,更是因为甘草的作用有很多,能治疗以及预防多种身体疾病。甘草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药材,不但可以和中缓急、润肺,还能起到解毒,调和诸药…

  • 婴幼儿便秘的治疗偏方1

    通便茶药物:胖大海3枚用法:上药放入盖杯中,用沸水冲泡,当水饮用。疗效:次方治婴幼儿便秘32例,均收显效。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90

  • 白菜姜葱汤

    白菜姜葱汤【原料】白菜120克,生姜、葱白各10克。【制作】将白菜连根茎洗净,切碎,与生姜、葱白一同加水煎煮后,去渣即成。【服法】日饮2次,连服2-3日。【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或预…

  • 产后病方四

    螃蟹数只,洗净,盛碗内,隔水蒸将熟时加入米酒1-2汤匙,再蒸片刻。饮汤,食蟹肉(可蘸熟植物油、酱油、味精等调味晶)。本方适用于产后瘀血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