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百日咳的症状与中医辨证治疗

顿咳病疫痰与风,阵作痰鸣有回声。崖实寒热须细辨,随证施治痉咳平。

百日咳又名顿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小儿呼吸道传染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最后伴有吼声的回音为特征。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多发于冬末春初。以五岁以下小儿多见,年龄愈小,病情愈重,但预后一般良好。究其病因,主要由于外感时行风邪,内蕴伏痰所致。时行风邪疫气由口鼻传入,侵袭肺卫,后可传肝及脾,肺气不宣,酿液成痰,阻于气道,肺失清肃,以致肺气上逆,而痉咳阵发,必待痰涎吐出,气机通畅,痉咳方可缓解。若痉咳不已,血随气逆,上走空窍而目赤,咳血,鼻衄,疫火攻心则见神昏,引动肝风则见抽搐。

本病一般分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初咳期一般5-7天,其证与一般感冒咳嗽相似,应辨证施治。偏风寒者,方用止嗽散加减,偏风热者,方用桑菊饮加减。

痉咳期的特征为:痉咳阵作,连声不断,日轻夜重,咳呛气促,咳后有鸡鸣样回声,吐出痰涎或乳食可暂缓解。另外,由于久咳不已,可出现目胞浮肿。临床上由于兼证不同,其表现也不一。最常见的是痰热恋肺,症见咳嗽阵阵如上,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神烦面赤,小便黄,舌红苔黄稍厚,脉滑数。治以清热泻肺、止咳化痰,方用泻白散加味(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浙贝母、嫩前胡、杏仁、海浮石、银花)。兼呕逆顿作者,加姜竹茹、代赭石、枇杷叶,咳血者,加茅花炭、仙鹤草、荆芥炭。亦可见寒痰束肺者,伴咳吐涎液,量多色白,面目虚浮,涕泪交并,遇冷即咳,舌苔白滑。治宜温肺化痰、降气止咳,方用小青龙汤加炒苏子、橘红、炙紫菀、炙款冬等。

恢复期,痉咳由剧减缓,回吼亦渐消失,伴神怯气弱、因倦乏力、纳少神烦等症。有的是久咳伤气,有的是久咳伤阴,其临床表现不一。若咳嗽声低,痰稀而少,气短声怯,神疲乏力,纳呆少食,舌淡少苔,脉细弱,为肺脾气虚。治宜健脾益气、养肺止咳,方用人参五味子汤加姜半夏、陈皮、炒谷芽等品。若症见干咳乏力,手足心热,神烦颊赤,或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证属肺阴不足,方用沙参麦冬汤化裁(麦冬、沙参、桑叶、川贝、黄精、炙百部、灸甘草)

百日咳病程较长,关键要明确诊断,要点有二:一是询问患儿有无与百日咳患儿接触;二是根据典型症状(见痉咳期)。另外,发现患儿应及早隔离治疗,以免传染,亦属重要。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87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痛经首辨虚实寒热瘀

    临床上,在治疗妇女痛经的过程中,首先应辨虚、实、寒、热、瘀即可。就临床体会言之:虚证痛经大多属于功能性者为常见,中药的治愈率较高;实证痛经多有器质性改变为常见,如子宫1过于前屈或后…

  • 虎杖治疗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有显效

    虎杖一味,近年颇为医者赏识,不仅以其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且有降血脂,通络止痛,以及排石,止血等效用。文献中提到虎杖苷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颜老历年来有意识对虎杖作了系统观察和分析,…

  • 《泌尿与血液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内容简介本书为“临床用方配伍技巧丛书”的一个分册,以泌尿与血液疑难病证中医辨治为主要内容,简要介绍了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肾积水及尿潴留以及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

  • 民间补血方法3

    鲜桑椹1000克,糯米500克。鲜桑椹洗净捣汁(或以干品300克煎汁去渣),再将药汁,与糯米共同烧煮,做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每日随量佐餐食用。适用于肝…

  • 低血压

    党参10克、枸杞子20克,煎一碗汤一次服下,日服三次,连服半月。忌吃芹菜、海带、山楂。

  • 刘寄奴

    刘寄奴;苦,温。心,脾。破血通经,散瘀止痛。

  • 雀斑秘方

    中药方剂(一)【辨证】肺火郁于孙络,风血相搏,孙络瘀滞。【治法】凉血祛痰,清肺祛风。【方名】雀斑汤。【组成】丹参3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生地20克,鸡血藤30克,浮萍30克…

  • 仙鹤草的功效与作用,仙鹤草的临床应用

    仙鹤草始载于《图经本草》。《本草纲目拾遗》言其有“疗吐血各病……疟疾、喉痹、闪挫、肠风下血、崩痢、食积、黄疽、疗肿痛疽、肺痈、乳痈、痔肿”的功效。笔者在治疗小儿疮积、小儿虚汗及各种…

  • 胶艾汤加味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60例

    【摘要】目的:观察胶艾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以胶艾汤加味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60例,七天为一个疗程,2~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3.32%。结论:胶艾汤加味治…

  • 《名医用大黄》

    本文目录 1 内容简介2 图书目录2.1 第1章 大黄的本草学知识2.2 第2章 大黄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2.3 第3章 名医应用大黄经验2.4 第4章 大黄药对配伍经验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