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调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虚寒型慢性胃炎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姜半夏、陈皮各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健中,调胃止痛,敛疡制酸。
【方解】方中取党参、白术益气健中,调补脾胃;半夏、陈皮理气化痰,降气和胃;降香化瘀止血;公丁香温中降逆;海螵蛸制酸敛疡;炙甘草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健中调胃,敛疡止痛之功,对脾胃虚弱,气滞停饮,偏虚偏寒之胃痛,嘈杂、泛酸诸证,有良好的效果。
【主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虚寒型)。证见胃痛,嘈杂,泛酸,空腹尤甚,得食稍缓,喜暖喜按,噫气矢气,大便或溏或燥,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细或弦。
【加减】偏阳虚寒盛者,冷痛较重,加良姜、毕澄茄;兼气郁不畅者,脘腹胀满,噫气矢气多,加佛手、香橼皮;兼停饮者,泛吐清水或胃有振水音,加茯苓、生姜;兼脾不统血,大便色黑或呕血,倍党参,加炮姜、三七粉。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李寿山方。
【附记】笔者用本方,或合小建中汤治疗虚寒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45例,平均服药20剂,均获痊愈,并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秘方验方精选》

相关文章: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分析

浅表性胃炎,胃脘痛的中医治疗秘方

胃脘痛中医辨证论治:名老中医治疗胃脘痛一例

麦门冬汤加味治疗胃阴虚,胃脘痛,胃粘膜溃疡受损

胃脘痛的中医辨证分型,胃脘疼痛治疗医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32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男女科5000金方》

    作品目录一、性欲篇二、房事篇三、犯房篇四、嗣育篇五、男病篇六、月经篇七、带下篇八、胎孕篇九、产后篇十、乳病篇十一、前阴篇十二、性病篇十三、虚劳篇十四、更年篇十五、杂治篇十六、美容篇…

  • 三七的功效与作用,三七的临床应用

    三七是常用的,化瘀止血药,其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破血,在瘀血与出血单独或同时出现之时,具有其他单味药不可比拟的优势。《本草纲目》首载其药,谓其有“止血、散血、定痛”的功效,可治金…

  • 铁棍山药的功效和作用

    铁棍山药是历代中华名药典籍倍加推崇的名贵补品。《药鉴》:“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益气力、润泽皮肤、长肌肉、兼强筋骨。”《唐本草》曰:“怀山药日干捣细筛为粉,食之大美,且愈疾而补。…

  • 痫症的中医疗法

    周某,男,16岁,学生。 初诊:1978年5月27日。6年前患痫证,开始4个月一发,现1个月一发。发时先感胸闷,热气自胸上冲至头,旋即眩晕、惊恐、昏倒仆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牙关…

  • 夜啼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人粳米同煮为粥。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 白果莲肉粥治带下病

    【原料】白果6克,莲肉15克,江米50克,乌骨鸡1只去内脏。【制作】先将白果、莲肉研末,纳入鸡膛内;再入米、水,慢火煮熟。【用法】食肉饮粥,日服2次。【功效】补肝肾,止带浊。【主治…

  • 生姜药用有奇效

    减少心脏病1和中风的发病率国外心血管病治疗专家通过一项研究证实,生姜能减少心脏病和中风发作的危险。在对百余名中老年妇女的试验中,专家们让志愿者每天服用生姜5克,坚持8个月后,这批老…

  • 大承气汤方歌,组成,功效与作用

    大承气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去皮,炙,半斤(24 g) 枳实炙,五枚(12g ) 芒硝三合(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

  • 鼻咽癌方五

    陈葫芦250克,麝香30克,冰片30克。将葫芦炒灰存性、研末,再加入麝香,冰片混匀,把少许药粉吹入鼻咽部,每日数次。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开通鼻窍,适用于鼻咽癌。

  • 睡觉流口水是怎么回事,睡觉流口水怎么办

    很多人睡觉的时候都会不经意的流口水,一般都是因为,睡姿不当、口腔卫生不好以及使用了一些药物引起的。而中医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脾精、脾气充足,涎液化生适量,上行于口而不溢出口外,若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