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与中药处方

湿疹瘙痒多形疹,内因责脾外邪成。理脾化湿为大法,祛邪养阴相须行。

湿疹系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瘙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损呈多形性,既可侵犯全身的各个区域,又能发生于任何年龄,况且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素为临床医家所重视。

鉴于湿疹病因复杂,临床分类也很不统一。一般而论,按病演变分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按病变部位分头皮湿疹、耳部湿疹(月蚀疮)、口周湿疹(燕窝疮)、眼周湿疹、乳部湿疹(乳疳)”、脐窝湿疹(脐湿疮〉、股部湿疹、肛门湿疹、女阴湿疹、阴囊湿疹、手部湿疹(恶疮);按病者年龄分成人湿疹和婴儿湿疹;按皮损形态分丘疹性湿疹、水疱性湿疹、糜烂渗出性湿疹、脓疱性湿疹,干燥性湿疹、红斑性湿疹等;按病因分细菌性湿疹、职业性湿疹、素质性湿疹、脂溢性湿疹、营养不良性湿疹等。总之,从中医学角度认为,湿疹是形现于外而因发在内的一种皮肤病,在内的因素,主要责在饮食伤脾,如过食腥燥、炙煿厚味、烟酒、浓茶、辛辣等,致使脾为湿热所困;在外的因素以风湿热邪为主。正是由于内蕴的湿热与外来的风湿热邪相搏,使之湿热之邪充于腠理,发为风湿疡。又因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湿性氤氲,故病程缠绵,经常复发。

辨证论治本病应当重视标本同治,内外兼顾的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治本的重点在脾;治标的要点则要分别而论,比如热重于湿,相当于急性湿疹,以治标为主;湿重于热,相当于亚急性湿疹,以治脾为主,湿蕴日久不解,相当于慢性湿疹,酌加祛风止痒,或养血润肤之品,不过,理脾化湿是治疗湿疹的基本大法。作者曾跟随近代名中医赵炳南老师侍诊,发现赵老对湿疹的处方不仅配伍严谨,而且用药井然有条。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自拟内治基本方:

茯苓皮12克、土炒白术10克、生薏苡仁15克、白藓皮10克。

以热为主(证见皮疹潮红,状如云片涂丹,轻度肿胀,继而粟疹融合成片,或水疤密集,渗液流津,自觉瘙痒不休;伴心烦口渴,大便秘结,或小便短赤,脉多弦数洪大,舌质红,苔黄腻)加龙胆草、黄连、栀子、黄芩、泽泻、连翘、炒槐花、生地、车前草、大黄、木通、甘草;

以湿为主(证见皮疹增厚变粗、脱屑,色泽暗褐,渗液较少,瘙痒剧烈,甚则影响睡眠;偶见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多沉缓)加陈皮、枳壳、厚朴、猪苓、大豆黄卷、赤茯苓、苍术、滑石;

顽湿郁结日久(证见皮疹肥厚,色泽暗黑,状如席纹;瘙痒难忍)加全蝎、苦参、苍术、皂角刺、威灵仙、黄柏、干地黄;

湿热化毒(证见皮疹焮赤,渗液,糜烂,结有脓痂)加龙葵、连翘心、莲子心、野菊花、天花粉、栀子、大黄。

这里,要强调指出:在内治方面祛湿不忘养阴;养阴不碍化湿。如猪苓、泽泻之用,取其利湿而不伤阴;但又考虑病程较长,湿郁化热,热灼阴液,故养阴、护阴,亦不可少,常用干地黄、丹参、丹皮,既能起到养血润肤的作用,又能体现滋阴而不恋湿,可谓两全其美。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88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除皮肤粗黑

    靠化妆品增白皮肤,只能一时掩饰,治表不治本。现向您介绍一种治表治本能使皮肤增白而真白的妙方,即简单又有特效!用白醋与甘油,按2:1混合,常搽皮肤,一日二至三次,能使皮肤湿润,减少黑…

  • 口疮方二

    西瓜1个,白糖少许。将西瓜肉去籽,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拌匀腌渍,再曝晒至于,再加白糖少许即可。本方常食可治口疮,以及目赤、热病消渴等症。

  • 加减葳蕤汤方歌,功效与作用

     加减葳蕤汤 出自《通俗伤寒论》 【组成】 生葳蕤二钱至三钱(9g) 生葱白二枚至三枚(6g) 桔梗一钱至钱半(4.5g)  东白薇五分至一钱(3g)  淡豆豉三钱至四钱(12g)…

  • 民间的补血方法3

    鲜桑椹1000克,糯米500克。鲜桑椹洗净捣汁,再将药汁,与糯米共同烧煮,做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每日随量佐餐食用。适用于肝肾阴亏消渴、便秘、耳鸣、目暗…

  • 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辨证治疗医案

    孙×× 男 36岁[主证]左颊颐部及太阳穴疼痛,状如刀割、针刺,每发痛而难忍,严重影响饮食,多医不效,此证已1年余,经西医诊为“三叉神经痛”,本欲手术治疗,患者畏惧,抱着对中医希望…

  • 食管癌方二十六

    当归20克,红花、桃仁、山甲、酒军各10克,党参30克,天冬15克,生赭石30克,蔷术、半夏各15克,寸冬30克,知母15克,柿霜10克,半枝莲30克,干蟾皮10克。每日1剂,水煎…

  • 秦艽鳖甲散加减治疗低热

    房劳伤肾损阴液,虚热内扰午后热。骨蒸潮热夜盗汗,五心烦热经超前。腰酸遗精头晕眩,心悸失眠红两颧。口燥咽干便燥结,舌红体倦脉细数。滋养阴液清虚热,泰艽鳖甲加减痊。秦鳖萸肉归地骨,知母…

  • 健体滋补方3

    活的乌龟750克,火腿肉30克,清汤1500克,猪油15克,香油、葱段各20克,姜块10克,味精、料酒、胡椒面各适量将活龟剁头放血,剥开壳,去苦胆,取龟肉和内脏洗净,切成3厘米长,…

  • 《中华本草-傣药卷》

    本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编纂的《中华本草》民族药卷之一,是一部全面介绍傣药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反映当前傣药学成就和发展水平的综合性巨著。全书共载傣医临床常用、疗效确切,并有一定研发…

  • 泻下剂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以治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本章方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