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藿佩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钱某,女,3岁。初诊日期:1992年8月3日。

初诊(1992-08-03):高热十余天。患者于7月下旬起,高热起伏在39℃~40℃之间,曾用抗生素等静脉滴注,高热仍不见明显下降。刻诊高热神疲,汗出,口不渴,纳谷不香。体温39.5℃,面色萎黄,消瘦,苔白腻,舌质红,脉滑数。正气虚弱,营卫失调,暑湿熏蒸。治拟益正气,调营卫,清暑湿。

生石膏(先煎)15g 柴胡6g 桂枝1.5g 黄芩9g 车前子(包煎)9g 鲜藿佩(各)15g 青蒿6g 六一散(包煎)6g 太子参15g

二诊(1992-08-07):高热逐渐下降,苔仍白腻,舌质偏红,脉数。1992-08-03方加薏苡仁9g。

三诊(1992-08-11):药后患者精神好转,体温已降至37.5℃,苔薄白腻,舌质红,脉滑数。

1992-08-03方去石膏,加薏苡仁9g,金银花9g。

四诊(1992-08-14):热退。

 按:对于发热我们要区分是外感发热还是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发病急,病程短,有感受六淫、疫毒之病变,常兼有其他外感的兼症;内伤发热,发病缓,病程较长,大多继发其它病之后。

本案患儿炎夏高热起伏,虽用抗生素等静脉滴注,但高热下降不明显。审证求因关键是正气虚弱,且又外感暑热之邪,致营卫失调,暑湿熏蒸,治疗当从益正气、调营卫、清暑湿着手,选用清暑藿佩汤予以调治,即药到热退,疾病向愈。

——本文摘自《跟秦亮甫抄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93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食管癌方二十五

    硼砂80克,硇砂、三七各20克,冰片30克,制马钱子6克,仙鹤草30克。共研细粉,每日4次,每次10克,10天为1疗程,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10克,以巩固疗效。本方来自河南林县中医…

  • 桂枝去芍药汤症状表现,立方意义

    桂枝汤证,腹无拘挛而兼有胸满者,去芍药。——《伤寒论》 【组成】桂枝、大枣、生姜各11克,甘草7克。以水二合五勺,煎一合,去滓。一日三次,温服。 【症状表现】原文:太阳病,下之后,…

  • 国外研究新发现——治感冒8个偏方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多发病,是疾病家族的小兄弟,远远比不上癌症、艾滋来得可怕。话虽这么说,可感冒病毒一旦上身,却是吃什么特效药也都不管用。因此国外医学研究机构在正经八百研制感…

  • 治湿疹偏方2

    :荆芥、防风、透骨草、蝉蜕各30克。制用法:加水4碗,熬5-6滚。先熏后洗患处,每日2次。疗效:2-3天痊愈。

  • 明目方七

    甘菊花、霜桑叶各9克,薄荷3克,羚羊角尖1.5克,生地、夏枯草各9克。水煎,先熏后洗。本方以药液外用熏洗,直接作用于眼部,可增加眼部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对眼睛保健十分有益。

  • 眼睑下垂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辨证】脾肾虚损,气血失和,经脉失养。【治法】补脾益肾。【方名】温肾益脾汤。【组成】党参20克,黄芪25克,芡实10克,金樱子10克,巴戟10克,仙茅25克,肉桂5克…

  • 治荨麻疹一法

    我小时候得荨麻疹,久治不愈。后服用一种叫桐臭蒿子的草本植物,采一把在锅中煮沸约5-10分钟后喝汁,即愈。

  • 坐骨神经痛

    食用粗盐1斤,炒热后加艾叶半两,用布包好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连用5~10天。(盐可每天反复使用)

  • 保湿偏方

    *将人参洗净切成薄片,浸入50%甘油中,10天后用这种甘油搓脸、手、能润泽皮肤,减少水分流失。*香蕉1根,捣烂,再加入二汤匙奶油、二汤匙冷却的浓茶水调均,敷面15-20分钟,用温水…

  • 肾结石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辨证】肾阴亏损,兼有湿热。【治法】益气滋阴,清热利湿。【方名】四六利湿汤。【组成】党参12克,茯苓9克,生地9克,泽泻9克,牛膝9克,茵陈9克,白术9克,知母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