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川楝子
(《本草正》)

【异名】楝实(《本经》),练实(《本草经集注》),金铃子。仁枣(侯宁极《药谱》),苦楝子(《本草图经))。

【来源】为樟科植物川楝的果实。

【植物形态】川楝(《摘元方》)
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2回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2厘米,羽片4~5对,各对间距离疏远;小叶2~5对,卵形成窄卵形,长4~7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常不对称,全缘或有疏锯齿。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密生短毛及星状毛;总花梗长达10厘米;花淡紫色,直径6~8毫米;萼5~6片,灰绿色;花瓣5~6枚,狭长倒披针形;雄蕊2倍于花瓣数,花丝连合成管状;子房瓶状,6~8室,偶或5室。核果长圆形或近圆形,黄色或栗棕色。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黑色,长约1厘米。花糊3~4月。果期9~11月。
生于疏林中潮湿处。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及甘肃南部等地。

本植物的根皮或树皮(苦楝皮),叶(楝叶)、花(楝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药材】干燥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长径1.5~3厘米,短径1.5~2.3厘米。表面黄色或黄棕色,微具光译,具深棕色或黄棕色圆点,微有凹陷或皱缩。一端凹陷,有果柄脱落痕迹,另一端较平,有一棕色点状蒂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厚,浅黄色,质松软。果核球形或卵圆形,两端平截,土黄色,表面具6~8条纵棱,内分6~8室,含黑紫色扁梭形种子6~8枚。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酸而苦。以表面金黄色,肉黄白色,厚而松软者为佳。

主产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

陕西、安徽、江苏、山东、湖北等地,有时以同属植物苦楝的果实,作本品使用。苦楝果实形状较小,直径1~2厘米。表面红褐色间有黄棕色,具光泽,多皱缩,有多数棕色小点。一端可见果柄残痕,另一端有一圆形凹点。果皮革质,易剥离。果核长椭圆形,具5~6条纵棱,内含种子4~6枚。种子扁梭形,紫红色,皮薄,内有子叶2片,黄白色,富油性。气微而特异,味酸而后苦。原植物洋"苦楝皮"条。

【炮制】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雷公炮炙论》:"(楝实)采得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化学成分】 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性味】苦,寒,有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有小毒。"

③《珍珠囊》:"酸,苦。"

④《医林纂要》:"核:苦辛;寒。"

【归经】入肝、胃、小肠经。

①《珍珠囊》:"入心。"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

④《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纲目》:"茴香为之使。"

【选方】①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②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③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庙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④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⑤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⑥治小儿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为末,猪胆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⑦治耳有恶疮:楝于,捣,以绵裹塞耳内。(《圣惠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乳腺炎
将苦楝子连皮和仁,捣碎晒干,炒微黄,研细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钱,红糖2两,用黄酒或开水100~200毫升冲服,每日1~2次,连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诊时未化脓者34例,服药2~4次,均在3天内治愈。

②治疗头癣
苦楝子烤黄研成细末,用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油膏。先将患者头发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净疮痂,再以5~10%明矾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约厚2~3毫米),每日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愈。上法共治发癣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52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绢毛苣

    绢毛苣(《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扫工色尔布(藏名)。 【来源】为菊科植物绢毛苣的全草。 【植物形态】绢毛苣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高4~25厘米。茎膨大而中空。叶倒披针形、线…

  • 酸枣仁

    酸枣仁(《雷公炮炙论》) 【异名】枣仁(《药品化义》),酸枣核(《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 【植物形态】酸枣(《本经》),又名:棘(《诗经》),槭(《尔雅…

  • 青蛙胆

    青蛙胆(《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蛙科动物黑斑蛙或金线蛙的胆汁。动物形态详"青蛙"条。 【化学成分】黑斑蛙的胆汁含5β-鲤胆醇、5β-胆甾烷-五醇-3α,7α,12α,26,27…

  • 杠香藤_杠香藤和石岩枫有什么区别_杠香藤治高尿酸吗

    基础信息 别名:倒挂金钩、木贼枫藤、万刺藤、犁头枫、倒金钩、干香藤、岩桐麻、黄豆树、青倒钩、犁头柴、舒力起、万子藤、倒钩柴、小金杠藤、青钩藤、闹钩、大力王、桶交藤、加吊藤、狂狗藤、…

  • 香樟叶

    香樟叶(《红河中草药》) 【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叶片,植物形态详"香樟"条。 【采集】全年可采,阴干。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2~3.7%。 同属植物黄樟的小品种鲜叶含挥发油2.…

  • 水杨梅根_水杨梅根怎么入药_水杨梅根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头晕药根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活血解毒。主感冒发热;咳嗽;腮腺炎;咽喉肿痛;肝炎;风湿关节痛;创伤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

  • 藤子甘草

    藤子甘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异名】土甘草、鸡血藤(《广西药植名录》),美丽相思子(《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豆科植物毛果鱼藤的藤或根。 【植物形态】毛果鱼藤木质大…

  • 螺厣草_螺厣草的副作用_螺厣草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镜面草、蟢儿草、地连钱、石龙、石茶、抱树莲、抱石莲、山豆丬草、血草、石耳坠、痞子药、石瓜子、瓜子草、瓜子莲、金指甲、风不动、金茶匙、铁指甲、飞龙鳞、猫龙草、铺地阴桃…

  • 灯台树_灯台树治什么病_灯台树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六角树、梾木、鸡肫皮、乌牙树、伞柄树、猫猫头 性味: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消肿止痛。主头痛;眩晕;咽喉肿痛;关节酸痛;跌打肿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

  • 天脚板_天脚板有毒吗_天脚板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痈疽肿毒;痔疮;水火烫伤;冻伤;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蛾眉桃叶珊瑚或桃叶珊瑚的叶。 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