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参_竹节参怎么入药_竹节参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土参、土精、血参、竹节三七、甜七、竹根七、、竹节人参、竹鞭三七、罗汉三七、竹节七、竹七、萝卜七、白三七、水三七、明七、野三七、鸡头七、野田七、、蜈蚣七、七叶子、大竹根七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补虚强壮;止咳祛痰;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主病后体弱;食欲不振;虚劳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倒经;崩漏;外伤出血;症瘕;瘀血经闭;产后瘀阴腹痛;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痈肿;痔疮;毒蛇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的根茎。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或更高。根茎横卧,呈竹鞭状,肉质肥厚,白色,结节间具凹陷茎痕,叶为掌状复叶,3-5枚轮生于茎顶;叶柄长8-11cm;小叶通常5,叶片膜质,倒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5-18cm,宽2-6.5cm,先端渐尖,稀长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或重锯齿,上面叶脉无毛或疏生刚毛,下面无毛或疏生密毛。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花50-80朵或更多,总花梗长12-20cm,无毛或有疏短柔毛;花小,淡绿色,小花梗长约10mm;花萼绿色,先端5齿,齿三角状卵形;花瓣5,长卵形,覆瓦状排列;雄蕊5,花丝较花瓣短;子房下位,2-5室,花柱2-5,中部以下连合,上部分离,果时外弯。核果状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直径5-7mm。种子2-5,白色,三角状长卵形,长约4.5mm。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600m的山谷阔叶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西、西藏等地。

文献

出处:1.竹节参载于《科学的民间药草》,但早在清代《纲目拾遗》中即载有昭参,谓:“浙产台温山中。出一种竹节三七,色白如僵蚕,每条上有凹痕如臼,云此种血症良药。”2.并引《宦游笔记》云:“人参三七以形圆而味甘如人参者为真,其长形者乃昭参水三七之属,尚欠分晰也。”3.又引沈学士云:“竹节三七,即昭参,解酲第一,有中酒者,嚼少许,立时即解。”可见‘昭参’条下所载的竹节三七即为本种。

摘录:《中华本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34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山荔枝果_山荔枝果的副作用有哪些_山荔枝果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山荔枝、野梅子 性味:微甘;性温 功能主治:理气;消食;利尿。主疝气;食积;小便不利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构棘的果实。2.Macluratricus…

  • 泽泻_泽泻的功效和作用_泽泻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鹅蛋、天秃、禹孙 性味:味甘;淡;性寒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 生长采收…

  • 霸王鞭

    霸王鞭(《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金刚杵、冷水金丹(《滇南本草》),金刚纂(《丹房本草》),刺金刚(《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霸王鞭的茎叶或茎中白色乳汁。 【…

  • 冂莶

    冂莶(《唐本草》) 【异名】稀莶草(《海上方》),火莶、猪膏莓、虎膏、狗膏、火枚草(《唐本草》),猪膏草(《本草拾遗》),粘糊菜(《救荒本草》),希仙、虎莶(《纲目》),黄猪母(《…

  • 猪苓

    猪苓(《本经》) 【异名】豕零(《庄子》),猳猪屎(《本经》),豕橐(《庄子》司马彪注),豨苓(《韩昌黎集》),地乌桃(《本草图经》),野猪食(《东北药植志》),猪屎苓(《四川中药…

  • 马桑叶_马桑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_马桑叶入药的禁忌和副作用说明

    基础信息 别名:马桑、醉鱼草、鱼尾草、扶桑、闹鱼儿、蛤蟆树、上天梯、蓝蛇风 性味: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主痈疽肿毒;疥癣;黄水疮;烫火伤;痔疮;跌打…

  • 薄荷油_薄荷油有什么作用_薄荷油有延时功效嘛

    基础信息 性味:味辛;性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痛;牙疼;皮肤风热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鲜茎叶经蒸馏而得的挥发油。 原形态:多年生…

  • 棘刺花

    棘刺花(《别录》) 【异名】刺原、菥蓂,马朐(《别录》),棘花(《唐本草》)。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花。植物形态详"酸枣仁"条。 【性味】《别录》:"味苦,平,无毒。" 【功…

  • 苦参

    【中文名】:苦参【类别】:根类苦参(《本经》) 【异名】苦骨(《纲目》),川参(《贵州民间方药集》),凤凰爪(《广西中兽医药植》),牛参(《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豆种植物苦参…

  • 白毛藤

    白毛藤(《百草镜》) 【异名】苻(《尔雅》),蜀羊泉、谷菜(《本经》),鬼目草(《尔雅》郭璞注),白草(《别录》),排风、白幕(《本草拾遗》),鬼目菜(《吴志》),天灯笼、和尚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