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廉

飞廉
(《本经》)

【异名】飞轻(《本经》),天荠、伏猪、伏兔、飞雉、木禾(《别录》),飞廉蒿(《千金翼方》),老牛错(《黑龙江中药》),红花草、刺打草,雷公菜(《湖南药物志》),大力王、枫头棵。飞帘(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菊科植物飞廉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飞廉
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70~100厘米,具纵条棱,并附有绿色的翼,翼有齿刺。下部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2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的边缘具刺,上面绿色,具细毛或近平光滑,下面初具蛛丝状毛,后渐变光滑;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2~3枚,着生于枝端,直径1.5~2.5厘米;总苞钟形,长约2厘米,宽1.5~3厘米,苞片多层,外层较内层逐渐变短,中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长尖成刺状。向外反曲,内层苞片线形,膜质,稍带紫色。花全部为管状花,两性,紫红色,花管长15~16毫米,先端5裂;雄蕊5,花药合生;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长3毫米,顶端平截,基部收缩;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长约15毫米,呈刺毛状。花期6、7月。
生于荒野道旁。分布全国各地。

西藏以同属植物科刺飞廉作飞廉入药,其特征:茎具翼,有刺,幼时被白色柔毛。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抱茎;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浅裂,边缘有齿,齿上有针刺。头状花序单生;总苞片数层,先端具刺;花紫红色。瘦果椭圆形,稍扁,具光泽;冠毛白色多层,基部合生。

【采集】冬、春季采根,夏季采茎;叶及花,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咸,有毒。"

④《西藏常用中草药》:"苦,凉。"

【功用主治】: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风热感冒,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疔疮肿毒,汤火伤。

①《本经》:"主骨节热,胫重酸疼。"

②《别录》:"治头眩顶重,皮间风邪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益气明目。"

③《药性沦》:"主留血。"

④《唐本草》:"疗疳蚀,杀虫。"

⑤《四声本草》:"小儿疳痢,为散,以浆水下。"

⑥《纲目》:"治头风旋运。"

⑦《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跌打瘀肿,恶疮,烧伤,烫伤。"

⑧苏医《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清热,消肿。治乳糜尿;尿血,尿路感染,流感,白带过多,月经过多;外用治疔疮肿毒,痔疮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入散剂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掺。

【宜忌】《本草经集注》:"得乌头良。恶麻黄。"

【选方】①治关节炎:老牛错(全草)一斤,何首乌三两,生地半斤。用酒浸泡一周,每天服一小杯。(《黑龙江中药》)

②治无名肿毒,痔疮,外伤肿痛:老牛错茎叶,捣成泥状,敷患处。(《黑龙江中药》)

③治疳匿蚀口齿及下部:飞廉蒿烧作灰,捣筛,以两钱匕服(每次煎两小时),每日服二次。(江苏《中草药新医疗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65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刺老鸦

    刺老鸦(《黑龙江中药》)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辽东楤木的根皮或树皮。 【植物形态】辽东楤木,又名:龙牙梅木、刺龙牙、虎阳刺。小乔木,高1.5~3米。树皮灰色,密生坚刺,老时渐脱落;…

  • 猕猴骨

    猕猴骨(《证类本草》) 【异名】猴骨(《贵州民间方药集》),申骨(《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猴科动物猕猴的骨胳。 【动物形态】猕猴(陆玑《诗疏》),又名:狙(《庄子》),沐猴(…

  • 象牙

    象牙(《药性论》) 【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牙齿,动物形态详"象皮"条。 【采集】多以雕刻象牙时剩下的碎料供药用。 【药材】多呈碎屑状,形状极不规则。表面浅赤或黄色,并有纵行的浅…

  • 雉子筵_雉子筵的副作用_雉子筵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莓叶委陵菜、瓤子、满山红、毛猴子、软梗蛇扭、经如草、菜瓢子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养阴清热。主疝气,干血痨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莓叶委…

  • 鹅胆

    鹅胆(《滇南本草》)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胆或胆汁,动物形态详"鹅肉"条。 【化学成分】胆汁含鹅脱氧胆酸。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纲目》:"解热毒及…

  • 红半边莲

    红半边莲(《广西药植名录》) 【异名】半边风、山蚂蝗、红莲(《广西药植名录》),鬼边榜、大半边莲(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肉半边莲(《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来源】为秋海…

  • 鹳骨

    鹳骨(《别录》) 【来源】为鹳科动物白鹳的骨胳。 【动物形态】白鹳(陶弘景),又名:冠雀(《后汉书》),鹳雀、负釜、黑尻、背灶、皂裙(陆玑《诗疏》),鹳(《别录》),老鹳、捞鱼鹳。…

  • 山橿根

    山橿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樟科植物山橿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态】山橿,又名:大叶山橿、米珠、副山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幼时有绢状毛。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

  • 螃蟹甲

    螃蟹甲(《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露木尔(藏名)。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螃蟹甲的块根。 【植物形态】螃蟹甲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被硬粗毛。根粗壮,分枝,侧根局部膨大…

  • 野苏麻

    野苏麻(《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野藿香。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细锥香茶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细锥香茶菜多年生直立草本。茎四方形,紫红色,具毛。叶对生,卵形,先端渐尖,基部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