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

甘蔗
(《别录》)

【异名】薯蔗(《南都赋》),干蔗(《南方草木状》),接肠草(《重庆堂随笔》),竿蔗(《随息居饮食谱》),糖梗(《国药的药理学》)。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秆。

【植物形态】甘蔗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粗壮,坚实,高2~4米,径2~5厘米,绿色、淡黄或淡紫色,表面常被白粉。叶片阔而长,长0.5~1米,宽2.5~5厘米,两面粗糙,边缘粗糙或具小锐齿,中脉粗厚,白色,鞘口有毛。圆锥花序大,长40~80厘米,白色,生于秆顶,花序柄无毛;分枝纤细,长10~80厘米,节间无毛;小穗长3~4毫米,小穗柄无毛;基盘微小,被白色丝状长毛,毛长约为小穗的2倍;第一颖无毛,近纸质;第二颖约与第一颖等长;不孕小花中性;结实小花的外稃甚狭或缺;内稃小,披针形。春季抽穗。
广植于温带及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安徽、江西、浙扛、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茎皮(甘蔗皮)、榨去糖浆后的渣滓(甘蔗滓)、茎节间生长的嫩芽(蔗鸡)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后采收,砍取地上部分。削去上部梢叶捆扎,置阴暗不通风处,保持水分。

【化学成分】每lOO克可食部分中,含水分84克、蛋白质0.2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12克、钙8毫克、磷4毫克、铁1.3毫克。蔗汁中含多种氨基酸,有天门冬素、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正亮氨酸、赖氨酸、羟丁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和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还含甲基延胡索酸、延胡索酸、琥珀酸、乌头酸、甘醇酸、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等有机酸。乌头酸的含量在甘蔗茎的上部较高(0.835%),中部次之(0.205%)、下部较低(0.125%)。此外,在甘蔗茎的顶部(生长点)含维生素B1(236~563微克/lOO克,干重)、B2(110~330微克/lOO克,干重)、B6(10微克/lOO克,鲜品)。茎节中也含维生紊B6,以上部的嫩茎节中含量较多。茎中还含维生素C。

榨去汁的甘蔗渣中,含有对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有抑制作用的多糖类(2.6克/2.6公斤),主要由五碳糖和六碳糖组成(甘蔗糖制造过程中提出的糖蜜内,也含这种多糖类0.55克/1.2公斤)。

甘蔗叶含维生素C、乌头酸等。叶蜡中,除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外,还含4α-甲基-24-亚甲基-γ-胆甾烯醇和α1-谷甾醇。

【性味】甘,寒。

①《别录》:"甘,平,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冷。"

③《滇南本草图说》:"气味甘,性微寒,无毒。"

④《纲目》:"甘涩,平,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足太阴,足阳明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肺、大小肠。"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用主治】消热,生津,下气,润燥。治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结。并解酒毒。

①《别录》:"主下气和中,助脾胃,利大肠。"

②《食疗本草》:"主补气,兼下气。"

③《日华子本草》:"利大小肠,下气痢,补脾,消痰止渴,除心烦热。"

④《日用本草》:"止虚热烦渴,解酒毒。"

⑤《滇南本草》:"治百毒诸疮,痈疽发背,捣烂敷之;汁:治心神恍惚,神魂不定,中风失音,冲开水下。又熬饧食,和胃更佳。"

⑥《滇南本草图说》:"同姜汁服,可解河豚毒。"

⑦《本草再新》:"和中清火,平肝健脾,生津止渴,治吐泻、疟、痢,解疮火诸毒。"

⑧《随息居饮食谱》:"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

【用法与用量】内服:甘蔗汁,2~4两。外用:捣敷。

【宜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胃寒呕吐,中满滑泄者忌之。"

②《本草汇言》:"多食久食,善发湿火,为痰、胀、呕、嗽之疾。"

【选方】①治发热口干,小便涩:甘蔗,去皮尽令吃之,咽汁。若口痛,捣取汁服之。(《外台》)

②治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旋旋吐者: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二味相和,分为三服。(《梅师集验方》)

③治卒干呕不息:蔗汁,温令热,服一升,日三。(《补缺肘后方》)

④治虚热咳嗽,口干涕唾: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极润心肺。(《纲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92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荠乞

    荠乞(《唐本草》) 【异名】臭苏、青白苏(《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荠乞的茎、叶。 【植物形态】荠乞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4棱形,上部及花序中轴除节外均无毛…

  • 射干_射干是中成药吗_射干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乌扇、乌蒲、黄远、乌萐、夜干、乌翣、乌吹、草姜、鬼扇、凤翼、扁竹根、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扁竹、地萹竹、较剪草、黄花扁蓄、开喉箭、黄知母、冷水丹、冷水花、扁竹兰、…

  • 檰芽

    檰芽(《本草图经》) 【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初生嫩叶。植物形态详"杜仲"条。 【化学成分】叶含杜仲胶约3%,生物碱0.028%,葡萄糖甙0.072%,果胶7.3%,脂肪2.2%…

  • 夏蜡梅

    夏蜡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异名】牡丹木、大叶柴。 【来源】为蜡梅科植物夏蜡梅的花和根。 【植物形态】夏蜡梅落叶灌木,高1~3米。树皮灰白色或灰褐色,皮孔隆起。叶对生,膜质,…

  • 大叶蛇总管_大叶蛇总管伤肝还是会护肝_大叶蛇总管的使用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藿香、山薄荷、铁鞭角、蓝花柴胡、脉叶香茶菜 性味:味微辛;苦;性寒 功能主治:利湿和胃;解毒敛疮。主急性肝炎;消化不良;脓疱疮;湿疹;皮肤瘙痒;烧烫伤;毒蛇咬伤 生…

  • 鸡肚肠草

    鸡肚肠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小鸡草、鱼肚肠草。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赛繁缕的全草。 【植物形态】赛繁缕二年生草本,高10~28厘米。茎纤弱柔软,下部伏卧,节上生不定根…

  • 橙皮_橙皮多吃有影响吗_橙皮可以多吃吗

    基础信息 别名:理皮、黄果皮、理陈皮、广柑皮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主治:行气健脾;降逆化痰。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痰壅气逆之咳嗽痰多;胸隔满闷;梅核气 生长采…

  • 合欢花

    合欢花(《本草衍义》) 【异名】夜合花(《本草衍义》),乌绒(《雷公炮制药性解》)。 【来源】为豆科植物合欢的花或花蕾。植物形态详"合欢皮"条。 【采集】6月花初开时采的花,商品称…

  • 淡竹叶_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_淡竹叶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竹叶门冬青、迷身草、山鸡米、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淡竹米、林下竹 性味:甘;淡;寒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利尿。主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小便…

  • 赤胫散

    赤胫散(《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土竭力(《植物名实图考》),花蝴蝶、花脸荞、荞子连、九龙盘、花扁担、土三七、散血连(《贵州民间方药集》),小晕药、花脸晕药、红皂药(《民间常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