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荆子

黄荆子
(《纲目拾遗》)

【异名】布荆子(《本草求原》),黄金子(《浙江中药手册》)。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果实。

【植物形态】黄荆(《救生苦海》),又名:五指柑(《生草药性备要》),山荆(《玉环志》),山黄荆、黄荆条(《纲目拾遗》),七叶黄荆、蚊子柴、五指风、蚊烟柴、土柴胡、土常山、马藤、酱草。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枝叶有香气。新枝方形,灰白色,密被细绒毛。叶对生;掌状复叶,县长柄,通常5出,有时3出;小叶片椭圆状卵形,长4~9厘米,宽1.5~3.5厘米,中间的小叶片最大,两侧次第减小,先端长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或每侧具2~5浅锯齿,上面淡绿色,有稀疏短毛和细油点。下面白色,密被白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形,5齿裂;花冠淡紫色,唇形,长约6毫米,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强;子房4室,花柱线形,柱头2裂。核果,卵状球形,褐色,径约2.5毫米,下半部包于宿萼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向阳山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

本植物的根(黄荆根)、枝(黄荆枝)、叶(黄荆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手搓下,晒干,扬净。

【药材】干燥果实圆球形,上端稍大略平而圆,下端稍尖,长约3毫米,径约2毫米;宿萼灰褐色,密被棕色细绒毛,包围整个果实的2/3左右,但多半已脱落;基部具短柄;果实外表棕褐色,较光滑,表面纵脉纹明显,果皮较厚,质较硬,不易破碎。内藏白色种子数枚。气香,味苦带涩,以颗粒饱满、干燥、少宿萼、无杂质为佳。
产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广西等地。

同属植物灰毛牡荆的果实在西藏亦作黄荆子使用。

【化学成分】黄荆子干品含精油0.1%,油中含1,8-桉叶素、l-香桧烯、l-2-蒎烯、莰烯、石竹烯以及二萜类、倍半萜醇及薁类化合物等。尚含黄酮类及强心甙。

【药理作用】用小白鼠离体肺灌流黄荆子、黄荆根煎剂均能扩张支气管,前者较后者为优,不同提取部分中以含黄酮及强心甙部分效力较好。黄荆根、黄荆子水煎液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前者较后者强,煎煮时间长的效果更好。

【性味】辛苦,温。

①《草木便方》:"苦,温。"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温。"

③《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无毒。"

【功用主治】祛风,除痰,行气,止痛。治感冒,咳嗽,哮喘,风痹,疟疾,胃痛,疝气,痔漏。

①《玉环志》:"消食下气。"

②《草木便方》:"养肝剧窍,坚齿,聪耳明目。止带浊。疗风痹,颓疝。"

③《广州植物志》:"祛风、涤痰、镇咳。""用代茶叶,有解暑之功。"

④《南宁市药物志》:"温经散瘀,解肌发汗。治感冒,疟疾,哮喘。"

⑤《四川中药志》:"养肝除风,行气止痛。治伤寒呃逆,咳喘,食滞,小肠疝气及痔漏生管。"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大剂0.5~1两);或研末。

【选方】①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黄荆子,炒,水煎服。(《古今医鉴》黄荆散)

②治哮喘:黄荆子二至五钱。研粉加白糖适量,一日二次,水冲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③治肝胃痛:黄荆子研末,和粉作团食。(《纲目拾遗》)

④治胃溃疡,慢性胃炎:黄荆干果一两。煎服或研末吞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⑤治膈食吞酸或便秘:黄荆果实五钱。水煎或开水泡服,早晚各服一次。(《农村常用草药手册》)

⑥治痔漏之管:黄荆条所结之子(炙炒为末),五钱一服,黑糖拌,空心陈酒送服。(《纲目拾遗》)

⑦治痘疹空壳无浆:黄荆子(炒黑为末)一钱,酒浆调服:虚者,人参汤加酒浆二、三匙。(《痘疹仁端录》黄荆散)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将黄荆子焙干研末,炼蜜为丸,每丸含生药3钱。日服3次,每次1丸,1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个疗程。观察46例,近期控制5例,显效17例,好转15例。对咳、痰、喘均有疗效,但以祛痰效果较好。多数病人在用药二天内开始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出现。观察结果证明,本品对单纯型、轻型、虚寒型、无肺气肿的患者效果较好。配合紫河车、淮山药组成复方治疗,则可提高疗效。观察中曾对部分患者的痰液做了细胞学检查,结果证明黄荆子对慢性气管炎的炎症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对气管粘膜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病变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副作用:服药期间患者无不适反应,但心电图复查有S-T段的改变;血象,肝功能及尿17-羟复查则均无明显变化。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07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大驳骨

    大驳骨(《广西中药志》) 【异名】大还魂(《广州植物志》),龙头草(《广西药植名录》),大驳骨消、大驳骨丹、大骨风、接骨木、大骨碎、大骨节草、大接骨(《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

  • 小檗

    小檗(《唐本草》) 【异名】子檗(陶弘景),山石榴(《唐本草》),刺黄柏,三颗针(《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大叶小檗、细叶小檗或日本小檗的根及茎枝。 【植物形态】①大…

  • 茜草

    【中文名】:茜草【类别】:根类【英文名】:IndiaMadderRoot【别名】:四轮草、拉拉蔓、小活血、过山藤。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cordifoliaL.的根…

  • 香加皮

    【中文名】香加皮(《中药志》) 【类别】皮类 【异名】北五加皮、杠柳皮(《科学的民间药草》),臭五加(《山东中药》),山五加皮(《山西中药志》),香五加皮(《四川中药志》)。 【来…

  • 兔脑_兔脑有什么医用功效_兔脑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润肤疗疮。主冻疮;烫火伤;皮肤皲裂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兔科动物蒙东北兔、华南兔、家兔、蒙古兔及高原兔等的脑。 原形态:1.东北兔,体…

  • 通天蜡烛_通天蜡烛治什么病_通天蜡烛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木菌子、土苁蓉 性味:味苦;微涩;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滋阴养血;止血。主淋病;梅毒;血虚;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蛇菰科植物多蕊蛇菰的全草。 原形态…

  • 补血草_补血草的功效与作用禁忌_补血草为什么叫勿忘我

    基础信息 别名:匙叶草、海赤芍、海罗卜、海金花、土地榆 性味:苦;微咸;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解毒。主湿热便血;脱肛;血淋;月经过多,白带;痈肿疮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

  • 大独叶草

    大独叶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化血丹。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独叶草的根、叶。 【植物形态】大独叶草多年生草本。根十数条,丛生。大叶1枚,基生;叶柄长约16厘米;叶片卵状…

  • 油柑虫节

    油柑虫节(《岭南采药录》) 【异名】油甘子虫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树枝上的虫瘿。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 【采集】在虫未爬出前采回,用沸水烫死…

  • 泽泻_泽泻的功效和作用_泽泻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鹅蛋、天秃、禹孙 性味:味甘;淡;性寒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 生长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