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藨叶

黄藨叶
(《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的叶。

【植物形态】切头悬钩子,又名:黄泡、老虎泡(《分类草药性》),黄喜马莓。
半匍匐状灌木。小枝粗壮,平展,先端曲垂,有不明显的棱,密生红棕色弯曲长毛,刺粗壮有钩。小叶3片,阔倒卵形至椭圆形,长5~10厘米,先端圆切或稍凹,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锯齿,上面深绿,下面有棕色毛;叶柄长2~7厘米;托叶线形。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小花梗极短;花径8~12毫米;萼片5,卵圆形,先端短尖,外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较萼片为大,白色;雄蕊1轮;心皮有细伏毛,成熟心皮多数。聚合果球形,黄色,有多数具皱纹的小核果。花期3月。
生长于荒土坎或大山坡地。分布四川、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黄藨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8~9月采收。

【性味】性平,味咸酸,无毒。

【功用主治】杀虫止痒。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皮肤疮:黄藨干叶、满天星。研粉,调麻油搽。

②治黄水疮:黄藨叶,晒干研粉,兑冰片、麻油或菜油外搽。痒加花椒粉。(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59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吊灯花

    吊灯花(《贵州草药》) 【异名】小鹅儿肠(《贵州草药》)。 【来源】为萝藦科植物短序吊灯花的全草。 【植物形态】短序吊灯花缠绕藤本。茎细,长2米左右。叶对生;有柄;叶片卵形,长4~…

  • 蔛草

    蔛草(《唐本草》) 【异名】蔛荣、蔛菜(《唐本草》),接水葱(《七卷食经》),鸭仔菜、黑菜、合菜(《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少花鸭舌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少花鸭舌…

  • 樟树叶

    樟树叶(《纲目拾遗》)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樟木"条。 【采集】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陆川本草》:"味苦辛,温。"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杀…

  • 烟胶

    烟胶(《纲目》) 【异名】牛皮灶岸(《纲目》),皮烟(《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老法熏硝牛皮过程中,牛皮受热后煏出的油状液体,淋沥于灶面上,日久积累而成的黑褐色胶状物。 【采…

  • 茼蒿_茼蒿服有什么禁忌_茼蒿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同蒿、蓬蒿、同篙菜、蓬蒿菜、蒿菜、菊花菜、苘蒿菜 性味:味辛;甘;性凉 功能主治:和脾胃;消谈饮;安心神。主脾胃不和;二便不通;咳嗽痰多;烦热不安 生长采收 来源:…

  • 紫菀

    【中文名】紫菀(《本经》) 【类别】根类 【异名】青菀(《吴普本草》),紫蒨(《别录》),返魂草根、夜牵牛(《斗门方》),紫菀茸(《本草述》)。 【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

  • 猴樟果

    猴樟果(《贵州草药》) 【来源】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果实。植物形态详"猴樟"条。 【采集】秋季采收。 【性味】性温,味辛。 【功用主治】驱风,行气,温中,镇痛。治疝气疼痛,香樟果实三颗…

  • 大巢菜

    大巢菜(《纲目》) 【异名】薇(《诗经》),垂水(《尔雅》),薇莱、巢菜、野豌豆(《品汇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箭舌豌豆(《植物学大辞典》),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

  • 华凤仙

    华凤仙(《广西中草药》) 【异名】水指甲花、象鼻花。 【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华凤仙的茎、叶。 【植物形态】华凤仙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下部伏地,生根,上部直立,节上有2至…

  • 榉树叶

    榉树叶(《唐本草》) 【来源】为榆科植物大叶榉树或其同属植物的叶。植物形态详"榉树皮"条。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②婉可成《食物本草》:"味苦,寒,无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