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木皮

桦木皮
(《开宝本草》)

【异名】桦皮(《灵苑方》),桦树皮(《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桦木科植物华北白桦或白桦的树皮。

【植物形态】①华北白桦,又名:红桦、桦皮树。
落叶乔木,高达15~20米。树皮横裂,纸质,分层剥落,白色,光滑,具白粉;嫩枝红褐色,有腺点。单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常2~3簇生;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7.5厘米,宽2.5~5.5厘米,基部截形、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不整齐钝齿,两面有黄白色或褐色腺点,侧脉5~8对,直达齿端;叶柄细。花单性,黄色,雌雄同株,排列为柔荑花序;雄花序常3个着生枝端,下垂,长约8厘米,每苞腋有3雄花,具萼,雄蕊2)雌花序单生枝端,每苞有3花,花柱2,每苞内具2小苞,共发展为果苞。果穗圆筒状,直立,长2.5~3.5厘米,具长梗;果苞3裂,黄褐色,内部有短细毛,中裂狭尖长三角形,两侧裂宽圆形;小坚果扁椭圆形,具2膜质翅,花柱宿存。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长在潮湿的壤土上,但亦能耐干燥。分布山西、河北等地。

②白桦
落叶乔木,高15米左右。树皮白色,易剥落;嫩枝红褐色,光滑无毛,上有白色皮孔。叶有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长5~6厘米,宽3~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侧脉5~7对。花单性,雌雄花均集成柔荑花序。果穗为球穗状,窄而长,下垂,通常长3.6~4厘米,宽0.6~0.7厘米,苞楔形,长0.2~0.5厘米,中裂片稍长于两侧裂片。
生于山地林区。分布东北、西北、西南和内蒙古等地。

以上植物树干中流出的液汁(桦树液)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伐下桦木,剥取柔软的外皮,晒干。

【药材】白桦的干燥树皮,呈大张的反卷筒状,卷筒的外表面(即皮的内表面)淡黄棕色,有深色横条纹。卷简的内表面(即皮的外表面)灰白色而微带红,上有疙瘩样的枝痕,黑棕色。质柔韧,折断略平坦,可成层的片状剥落。气微弱而香;味苦。
产东北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华北白桦树皮含白桦脂醇约35%,各种高级脂肪酸约35%以上,鞣质约7%(内皮含鞣质约11%)。初试尚含酚性物质、还原性物质、多糖类、皂甙、蛋白质、三萜类化合物、总甙、树脂和油脂。鲜叶含桦叶烯三醇、桦叶烯四醇等三萜类,含鞣质5.19%。小坚果含油11.44%。

白桦树皮含白桦脂醇约23%。

【药理作用】①止咳、祛痰与平喘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白桦树皮的水、甲醇、乙醚及酸性乙醇的提取物以及乙醚析出物,都有一定的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其中以水和甲醇的提取物以及乙醚析出物效果较好。小鼠腹腔注射桦树皮的水提取物、乙醇处理的水提取物、甲醇提取物以及酸性乙醇提取物都有明显的祛痰作用,也是水和甲醇的提取物效果较好,乙醚提取物无效(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乙醇处理的白桦树皮水提取物有一定的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引喘法)。

②抗菌作用
白桦树皮煎剂在试管内对肺炎双球菌、卡他奈瑟氏菌及甲型链球菌的某些菌株有抑制作用。

【毒性】白桦树皮水煎浓缩液经乙醇处理,再加浓氨水沉淀后之滤液,回收乙醇加水溶解的部分,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92.92克生药/公斤。

桦木属植物的树皮,在发生腐脱的部位中,含某种成分,对大鼠移植的肉瘤-45有一定作用,治疗组的动物经治疗后体重增加,其作用方式与溶肉瘤素有所不同,二者合并应用,可能收到更好效果。

【性味】苦,寒。

①《开宝本草》:"苦,平,无毒。"

②《本草汇言》:"苦,寒,无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消肿解毒。治肺炎,痢疾,腹泻,黄疸,肾炎,尿路感染,慢性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牙周炎,急性乳腺炎,疖肿,痒疹,烫伤。

①《伤寒身验方》:"浓煮汁冷饮,主伤寒时行热毒疮(豌豆疮)。"

②《开宝本草》:"浓煮汁饮之,主诸黄疸。"

③《本草衍义》:"烧为黑灰,合他药,治肺风毒。"

④《纲目》:"治乳痈。"

⑤《吉林中草药》:"解毒。治痈疮肿毒,痢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制成糖浆或冲剂。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宜忌】《本草经疏》:"脾胃弱,易于作泄者忌之。"

【选方】①治五疸发黄:桦木皮、铃儿茵陈各等分。煎汤作茶饮。(《林氏家抄方》)

②治痢疾:桦树皮煅炭,研成细末。每次一钱,糖为引,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③治小便热短:桦皮浓煮汁饮。(《濒湖集简方》)

④治乳痈疽初发,肿痛结硬欲破脓:北来真桦皮,无灰酒服方寸匕,就之卧。(《灵苑方》)

⑤治吹乳:桦皮手掌大一方,皂角子七个。上二味烧成灰,好酒空心调服。(《普济方》桦皮散)

⑥治肺脏风毒,遍身疮疥及瘾疹瘙痒,搔之成疮,又治面上风刺及妇人粉刺:杏仁(去皮、尖,用水一碗,于银铫子内熬,候水减一半已来,取出,放令干)、荆芥穗各二两,枳壳(去瓤,用炭火烧存性,取出,于湿纸上令冷)、桦皮(烧成灰)各四两,甘草(炙)半两。上药除杏仁外,余药都捣罗为末,却将杏仁别研令极细,次用诸药末旋旋入研令匀。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下,日进三服;疮疥甚者,每日频服。(《局方》桦皮散)

⑦治汤火伤:桦树皮煅炭研末,外敷。(《吉林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多种炎症
取桦树皮7两,剥去。上层白皮,切碎,用10倍量水煎煮2小时;按此共煎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至800毫升,加入蔗糖3两搅拌,再加水煎至1000毫升,过滤备用。每次50~100毫升,日服2次。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肾炎、牙周炎、外伤感染、尿路感染、疖肿及腹泻等共247例,均有效果,其中对乳腺炎疗效较显著。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桦树皮50克,制成煎剂、糖浆剂或冲剂,每日3次分服;或用50%针剂,每日1次2毫升,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均以10天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在不同季节先后观察1001例,有效率在80%左右。桦树皮具有止咳、祛痰、平喘及消炎的作用,以祛痰、镇咳效果最好,平喘次之。疗效不受年龄、病程的影响,口服与注射效果相同。用药量如超过50克,或延长疗程,疗效并无明显提高。同时发现桦树皮尚有利尿、消肿、镇静等作用。对合并肺心病的数例患者,服用本药后尿量增加,浮肿消退;数例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多数患者反映,服药后食欲增加。用药期间有轻微口干、胃难受、恶心等现象,但未发现严重过敏或毒性反应。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桦木皮,五疸皆湿热蕴于阳明所致,苦平能除湿热,故主诸疽也。藏器以之治伤寒时行热毒疮,宗奭以之治肺风毒,皆取其苦凉能散风邪热毒之义耳。"

②《本草汇言》:"桦木皮,苦寒善降,能散郁热风毒;轻浮柔软,能消乳毒痈疡。但寒淡清脆之物,如脾胃冷弱,易于作泄者,勿多服久服。"

③《本经逢原》:"桦皮,治湿热疠风痈毒,取其能辟恶气,杀虫匿也。《开宝》治诸黄疸,浓煮汁饮之,以其能利小便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60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小野鸡尾_小野鸡尾有副作用嘛_小野鸡尾哪些人不可以使用

    基础信息 别名:海风丝、草莲、凤尾蕨、线鸡尾草、小金花草、光棍药、黑蕨、火汤蕨、金粉蕨、中华金粉蕨、乌蕨、土黄连、日本乌蕨、水金鸡尾、金鸡尾、地柏枝、虾虾猛、凤尾莲、孔雀尾、金花草…

  • 十大功劳_十大功劳有什么副作用_十大功劳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黄天竹、土黄柏、刺黄柏、刺黄芩、木黄连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叶:滋阴清热。主治肺结核,感冒。根、茎:清热解毒。主治细菌性痢疾,急性畅胃炎,传染性肝炎,肺炎,肺…

  • 寒水石

    寒水石(《吴普本草》) 【异名】凝水石、白水石(《本经》),凌水石(《别录》),盐精(《丹房鉴源》),水石、冰石(《石药尔雅》),鹊石(《本事方》),盐精石、泥精、盐枕、盐根(《纲…

  • 海螺_海螺的副作用_海螺的食用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假猪螺、瓷螺、交螺、顶头螺、海窝窝、菠螺、红螺 性味: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主目痛;心腹热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骨螺科动物脉红螺、皱红螺或其他类…

  • 紫梢花_紫梢花的副作用_紫梢花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紫霄花、花子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主阳痿;遗精;白浊;虚寒带下;小便不禁;阴囊湿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简骨海绵科动物脆针海绵的…

  • 鹅毛_鹅毛的食用方法_鹅毛的用法用量

    基础信息 性味:味咸;性凉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收湿敛疮。主痈肿疮毒;风癣疥癞;湿疹湿疮;噎膈;惊痫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家鹅的羽毛。 原形态:家鹅,体长约60-8…

  • 条参_条参有哪些副作用_条参有什么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雪条参、红条参 性味:味苦;甘;性温 功能主治:补益气血。主身体虚弱;头晕;四肢无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伞状绢毛菊的根。 原形态:伞状绢毛菊多年生…

  • 金沸草_金沸草的功效_金沸草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金佛草、白芷胡、旋复梗、黄花草、毛柴胡、黄柴胡 性味:味咸;性温 功能主治:散风寒;化痰饮;消肿毒;祛风湿。主风寒咳嗽;伏饮痰喘;胁下胀痛;可疮肿毒;风湿疼痛 生长…

  • 卤碱

    卤碱(《纲目》) 【异名】卤咸(《本经》),卤盐、寒石(《吴普本草》)。 【来源】为盐卤凝结而成的氯化镁等物质的结晶。 【制法】取卤块用水洗净,打碎,入盆内,每盆以2~3斤为宜,稍…

  • 水八角

    水八角(《分类草药性》) 【异名】花鸡公、一口血、枫香细辛(《四川中药志》),裂叶秋海棠、虎爪龙、水黄连、水蜈蚣、风吹不动(《江西草药》)。 【来源】为秋海棠科植物掌裂叶秋海棠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