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_大蒜的功效与作用_男人为何不能生吃大蒜

基础信息

别名:胡蒜、葫、独头蒜、独蒜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温中行滞;解毒;杀虫。主脘腹冷痛;痢疾;泄泻;肺痨;百日咳;感冒;痈疖肿毒;肠痈;癣疮;蛇虫咬伤;钩虫病;蛲虫病;带下阴痒;疟疾;喉痹;水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

原形态:大蒜,多年生草本,具强烈蒜臭气。鳞茎大形,球状至扁球状,通常由多数肉质、瓣状的小鳞茎紧密地排列而成,外面被数层白色至带紫色的膜质外皮。叶基生;叶片实习,宽条形至条状披针形,扁平,先端长渐尖,比花葶短,宽可达2.5cm,基部鞘状。花葶实心,圆柱状,高达60cm,中部以下被叶鞘;总苞具长7-20cm的长喙;伞形花序密具珠芽,间有数花;小花梗纤细;小苞片大,卵形,膜质;具短尖;花常为淡红色;花被片披针形至卵状披形,长3-4mm,内轮的较短,花丝比花被短,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的基部扩大,扩大部分每侧各具1齿,齿端成长丝状,长超过花被片,外轮的锥形;子房球状;花柱不伸出花被外。花期7月。

生长环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衍义补遗》陶弘景:今人谓葫为大蒜,谓蒜为小蒜,以其气类相似也。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补遗》:大蒜,性热善散,善化肉,敌人喜食,多用于暑月。其伤脾伤气之祸,积久自见,化肉之功,不足言也。2.《纲目》:葫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症积肉食,此其功也。故王祯称之云:味久不变,可以资生,可以致远,化臭腐为神奇,调鼎俎,代酰酱,携之旅途,则炎风瘴雨不能加,食腊毒不能害,夏月食之解暑气,北方食肉面,尤不可无,乃《食经》之上品,日用之多助者也。盖不知其辛能散气,热能助火,伤肺、损目。昏神、伐性之害,荏苒受之而不悟也。久食伤肝损眼。3.《本草经疏》:葫,大蒜也。辛温能辟恶散邪,故主除风邪,杀毒气,及外治散痈肿?疮也。辛温走窜,无处不到,故主归五脏。脾胃之气最喜芳香,熏臭损神耗气,故久食则伤人。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辛温太过,则血耗而目损矣。总之,其功长于通达走窍,去寒湿,辟邪恶,散痈肿,化积聚,暖脾胃,行诸气。4.《别录》:散痈肿疮,除风邪,杀毒气。5.《唐本草》:下气消谷,除风破冷。6.《食疗本草》:除风,杀虫。7.《本草拾遗》:去水恶瘴气,除风湿,破冷气,烂痃癖,伏邪恶;宣通温补,无以加之;疗疮癣。8.《日华子本草》:健脾,治肾气,止霍乱转筋、腹痛,除邪辟温,疗劳疟、冷风、痃癖、温疫气,敷风损冷痛,蛇虫伤,并捣贴之。9.《日用本草》:燥脾胃,化肉食。10.《滇南本草》:祛寒痰,兴阳道,泄精,解水毒。11.《纲目》:按孙《唐韵》云,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葫荽。按李迅论蒜钱灸法云:痈疽之发,着灸胜于用药,缘热毒中膈,上下不通,必得毒气发泄,然后解散。凡初发一日之内,便用大独头蒜,切如小钱厚,贴顶上灸之,三壮一易,大概以百壮为率。一使疮不开大,二使内肉不坏,三疮口易合,一举而三得之。但头及项以上切不可用此,恐引气上,更生大祸也。......捣汁饮,治吐血心痛;煮汁饮,治角弓反张;同鲫鱼丸治膈气;同蛤粉丸治水肿;同黄丹丸治痢疟孕痢;同乳香丸治腹痛;捣膏敷脐,能达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贴足心,能引热下行,治泄泻暴痢及干湿霍乱,止衄血;纳肛中,能通幽门,治关格不通。12.《四川中药志》:治肺结核,血痢,及崩中带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22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野猪头骨

    野猪头骨(《纲目》) 【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头骨,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 【功用主治】《纲目》:"治邪疟。" 【选方】治积年下血:野猪头一枚,桑枝一握,附子一枚。同入瓶内煅过为…

  • 光刺长突球_光刺长突球的用药价值_用到中药光刺长突球的方剂

    基础信息 别名:仙人掌、光刺乳突球、长突仙人掌、八卦掌 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主肺热咳嗽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光刺长突球的全株。 原形态:茎球形,…

  • 炉甘果_炉甘果可以入药嘛_炉甘果是中药嘛

    基础信息 别名:罗庚梅、角刺 功能主治:止泻痢。主腹泻;痢疾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叶刺篱木的幼果。 原形态:大叶刺篱木乔木,高5-15m。幼枝被短柔毛,皮孔圆…

  • 温泉_温泉可以入药吗_温泉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温汤、沸泉 性味:甘;辛;热;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解毒杀虫。主筋骨拘挛;顽痹;手足不遂;眉发脱落;疥癣;疮疡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下渗的雨水和地表水…

  • 鸡肠_鸡肠的功效与作用_鸡肠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止遗。主遗尿;小便频数;失禁;遗精;白浊;痔漏;消渴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肠子。 原形态:家鸡,家禽。嘴短而坚,…

  • 鲎胆

    鲎胆(《纲目》) 【异名】鲎鱼胆(《圣济总录》)。 【来源】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胆或胆汁,动物形态详"鲎肉"条。 【功用主治】《纲目》:"治大风癞疾,杀虫。"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

  • 凤尾蕉花

    凤尾蕉花(《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铁树花、梭罗花(《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花。植物形态详"凤尾蕉叶"条。 【采集】夏季采收。 【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

  • 木姜子叶

    木姜子叶(《湖南药物志》) 【来源】樟科植物木姜子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木姜子"条。 【功用主治】《湖南药物志》:"治痧症,水肿,无名肿毒,鸡屎癞。"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

  • 大沙叶

    大沙叶(《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大叶满天星(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沙叶的茎叶。 【植物形态】大沙叶灌木,高1~4米;小枝有棱和明显的节。叶膜质,…

  • 稻草

    稻草(《滇南本草》) 【异名】稻穰(《广雅》),稻藁(《崔氏纂要方》),稻杆(刘禹锡《传信方》),禾秆(《纲目》)。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茎叶。植物形态详"粳米"条。 【化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