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参

峨参
(《峨嵋药植》)

【异名】田七(《四川中药志》),金山田七(《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峨参的根。

【植物形态】峨参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直根粗大。茎圆柱形,中空。叶互生,长10~30厘米,2回3出式羽状分裂或2回羽状分裂;裂片披针状卵形,长1.5~3.5厘米,宽5~15毫米,边缘羽状缺裂或齿裂,下面疏生柔毛;叶柄长5~20厘米。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无总苞,小总苞片5~8,卵形或披针形,全缘,有毛;花杂性,雄花较多;萼齿不显;花瓣5,白色,先端钝或突尖。双悬果条状管形,先端渐狭,在中缝处收缩,内侧有显著的槽,顶端有2个宿存柱头。花期4~5月。
生于中山区的阴处或半阴处。分布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采集】3~4月或9~10月采挖。截去茎杆,洗净,刮去粗皮及尾须,用沸水略烫后,晒干或微火烘干。

【药材】干燥根呈条形或圆锥形,长3~7厘米,中部粗1~2厘米。顶端有茎痕,侧面偶有锥形小突起:尾端渐细小。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明显的粗环纹

质坚实沉重,断面黄色或黄棕色,肉质细致。气微,味微辛辣带甘。以质坚实、色白黄、根条粗及环纹细致者为佳。

【化学成分】根含峨参内酯即去氧鬼臼毒素、异峨参内酯以及还原糖、蔗糖,淀粉等。花含黄酮甙,为木犀草素在C7上的糖甙。

【炮制】以水浸湿,闷润4小时,切碎晒干。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甘辛,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脾、胃、肺三经。"

【功用主治】①四川中药志):"补中益气。治脾虚食胀,四肢乏力,肺虚咳喘,老人夜尿,并消水肿。"

②《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胃病,通气。"

③治跌打伤吐血。(四川)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宜忌】《四川中药志》:"凡邪实而正气未虚者忌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69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紫堇花

    紫堇花(《本草图经》)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紫堇的花,植物形态详"紫堇"条。 【性味】《本草图经》:"味酸,微温,无毒。" 【功用主治】治脱肛。 【选方】治大人小儿脱肛,每天冷及吃…

  • 辣椒_辣椒的副作用_辣椒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番椒、辣茄、辣虎、腊茄、海椒、辣角、鸡嘴椒、红海椒、辣子、牛角椒、大椒、七姐妹、班椒 性味:味辛;性热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下气消食。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泻…

  • 玉蜀黍根

    玉蜀黍根(《纲目》) 【异名】抓地虎(《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 【功用主治】利尿,去瘀。治砂淋,吐血。 ①《纲目》:"主治淋沥沙石…

  • 柠条根

    柠条根(《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根。植物形态详"柠条"条。 【采集】夏、秋季采挖,晒干,切片。 【性味】味微辛,性温。 【功用主治】滋阴养血。治高…

  • 续断_续断的医用价值_续断的药用部位

    基础信息 别名:龙豆、属折、接骨、南草、接骨草、鼓锤草、和尚头、川断、川萝卜根、马蓟、黑老鸦头、小续断、山萝卜 性味:味苦;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止崩漏。主…

  • 黄大豆

    黄大豆(宁原《食鉴本草》) 【异名】黄豆(《日用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黄色的种子。植物形态详"黑大豆"条。 【化学成分】参见"黑大豆"条。 【性味】甘,平。 ①《…

  • 墙草根

    墙草根(《福建中草药》) 【异名】白石薯、田薯(《福建中草药》),石薯、软骨石薯(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墙草的根。 【植物形态】墙草,又名:白猪仔菜。一年…

  • 玉芙蓉

    玉芙蓉(《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肉质茎中流出的浆汁凝结物。植物形态详"仙人掌"条。 【采集】4~8月,当仙人掌汁液充盈时,选择生长茂盛的仙人掌树,割破外皮…

  • 灰所

    灰所(《雷公炮炙论》) 【异名】金锁天(《雷公炮炙论》),灰藜、水落藜(《救荒本草》),灰条(《野菜谱》),灰涤菜(《纲目》),灰蒴、灰苋(《医林纂要》),灰苋菜(《草木便方》),…

  • 寒莓叶

    寒莓叶(《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寒莓的叶或全草。 【植物形态】寒莓(《本草会编》),又名:肺形草、水漂沙、寒刺泡、山火莓、大号刺波。常绿蔓生小灌木。茎常斜卧,高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