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参

峨参
(《峨嵋药植》)

【异名】田七(《四川中药志》),金山田七(《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峨参的根。

【植物形态】峨参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直根粗大。茎圆柱形,中空。叶互生,长10~30厘米,2回3出式羽状分裂或2回羽状分裂;裂片披针状卵形,长1.5~3.5厘米,宽5~15毫米,边缘羽状缺裂或齿裂,下面疏生柔毛;叶柄长5~20厘米。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无总苞,小总苞片5~8,卵形或披针形,全缘,有毛;花杂性,雄花较多;萼齿不显;花瓣5,白色,先端钝或突尖。双悬果条状管形,先端渐狭,在中缝处收缩,内侧有显著的槽,顶端有2个宿存柱头。花期4~5月。
生于中山区的阴处或半阴处。分布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采集】3~4月或9~10月采挖。截去茎杆,洗净,刮去粗皮及尾须,用沸水略烫后,晒干或微火烘干。

【药材】干燥根呈条形或圆锥形,长3~7厘米,中部粗1~2厘米。顶端有茎痕,侧面偶有锥形小突起:尾端渐细小。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明显的粗环纹

质坚实沉重,断面黄色或黄棕色,肉质细致。气微,味微辛辣带甘。以质坚实、色白黄、根条粗及环纹细致者为佳。

【化学成分】根含峨参内酯即去氧鬼臼毒素、异峨参内酯以及还原糖、蔗糖,淀粉等。花含黄酮甙,为木犀草素在C7上的糖甙。

【炮制】以水浸湿,闷润4小时,切碎晒干。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甘辛,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脾、胃、肺三经。"

【功用主治】①四川中药志):"补中益气。治脾虚食胀,四肢乏力,肺虚咳喘,老人夜尿,并消水肿。"

②《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胃病,通气。"

③治跌打伤吐血。(四川)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宜忌】《四川中药志》:"凡邪实而正气未虚者忌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69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青竹蛇

    青竹蛇(《陆川本草》) 【异名】竹叶青、青竹丝(《动物学大辞典》)。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竹叶青的全体。 【动物形态】竹叶青全长50~80厘米。头部三角形;头顶覆盖许多小鳞,后头部…

  • 狼尾草根

    狼尾草根(《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的根及根茎。植物形态详"狼尾草"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四川中药志》:"味甘,性平,无毒。" 【功用主治】清肺止咳…

  • 红升麻根

    红升麻根(《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檀物异叶泽兰的根。植物形态详"红升麻"条。 【采集】秋、冬、春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微辛麻,凉。 【功用主治】解表退热, 【…

  • 大麦

    大麦(《本草经集注》) 【别名】麰(《广雅》),倮麦,麰麦(陶弘景),牟麦(《纲目》),饭麦、赤膊麦(《医林纂要》)。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 【植物形态】大麦一年生草本…

  • 自消容

    自消容(《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十字珍珠草(《本草求原》),自消融、通心草、大金不换(《岭南采药录》),通心蓉(《广东中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猪屎豆的茎叶。 【植物形态…

  • 拔毒散

    拔毒散(《滇南本草》) 【异名】王不留行(《滇南本草》),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云南中草药》),小拔毒、尼马庄柯(《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拔毒散的…

  • 远志

    【中文名】远志(《本经》)) 【类别】根类 【异名】葽绕、蕀蒬(《尔雅》),棘菀(《本经》),苦远志(《滇南本草》)。 【来源】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的根。 【植物形态】细叶远志,又…

  • 肾经草_肾经草的药理作用_肾经草有副作用嘛

    基础信息 别名:玉峰花、睫毛兰、土天麻、银兰、鸡肾草、鸡儿草、双肾草、地夫子、野阳合、玉峰兰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壮腰补肾;清热利水;解毒。主肾虚腰痛;遗精;阳痿;白…

  • 八月札

    八月札(《饮片新参》) 【别名】燕蓄子(孟诜),畜蓄子、拿子(《本草拾遗》),桴棪子(《食性本草》),覆子(《日华子本草》),木通子(《本草汇言》),八月瓜(《分类草药性》),八月…

  • 山慈姑叶

    山慈姑叶(《证类本草》) 【来源】为兰科植物杜鹃兰或独蒜兰等的叶。植物形态详"山慈姑"条。 【功用主治】《纲目》:"除乳痈、便毒。" 【选方】治疮肿:山慈姑茎叶捣为膏,入蜜,贴疮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