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

羊蹄
(《本经》)

【异名】东方宿、连虫陆、鬼目(《本经》),败毒菜根(《永类钤方》),羊蹄大黄(《庚辛玉册》),土大黄(《滇南本草》),牛舌根(《镇江府志》),牛舌大黄(《植物名实图考》),鸡脚大黄(《中医药实验研究》)。

【来源】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根。

【植物形态】①羊蹄,又名:蘧(《诗经》),恶菜(《毛诗传,),荲(《广雅》),牛颓(陆玑《诗疏》),蓄(《别录》),秃菜(陶弘景),猪耳朵(《救荒本草》),秃叶、天王叶(《滇南本草图说》),败毒菜、牛舌菜、水黄芹(《纲目》),牛舌片、野萝卜、野莙荙、大头黄、羊耳朵、癣草。
多年生草本,根粗大黄色。茎直立,高1米许。根生叶丛生,有长柄,叶片长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4~10厘米,先端钝,基部圆或带楔形,边缘呈波状;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总状花序顶生,每节花簇略下垂;花被6,淡绿色,外轮3片展开,内轮3片成果被;果被广卵形,有明显的网纹,背面各具一卵形疣状突起,其表有细网纹,边缘具不整齐的微齿;雄蕊6,成3对;子房具棱,1室,1胚珠,花柱3,柱头细裂。瘦果三角形,先端尖,角棱锐利,长约2毫米,褐色,光亮。有3片增大的果被包覆。花期4月。果熟期5月。
生于山野、略旁或湿地。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各地。

②尼泊尔羊蹄,又名:牛儿黄草、尼泊尔酸模、牛儿大黄。
多年生草本,根粗大。茎圆形,有浅棱,高0.7~1.5米,直立。单叶五生,叶柄细;茎生叶长椭圆形、卵状长椭圆形至三角状卵形,长20~40厘米,宽3~5厘米,或更大,先端短尖,基部心脏形或圆形,边缘具不整齐之波状起伏,上部偶有杂于花序中的少数叶。总状花序,花簇之间有距离,花梗中部有明显的关节;花被6,内轮3枚扩大为果被,卵圆形,网脉突出而明显,中央有长椭圆形的疣状突起,边缘有针状齿,每侧约10枚,齿端成钩状;雄蕊6;子房三棱形,花柱3,柱头流苏状。瘦果三角形,有光泽。花期5月。
喜生于低山温暖地区的路旁及沟边。分布我国中部及西南部。

以上两种植物的叶(羊蹄叶)、果实(羊蹄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8~9月采取。

【化学成分】羊蹄根含大黄根酸、大黄素、呢坡定基-3-甲基萘)。
本植物还含一种降血糖成分(熔点103~104℃)。

【药理作用】羊蹄根酊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将根(品种未鉴定)煎剂与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在试管内直接接触后注入鸡胚,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尿囊液蛋白质可大大降低这一作用。羊蹄根(品种未鉴定)煎剂浓缩后酒精提取物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相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都有抑制作用(试管中美蓝脱色法),对前两者白细胞的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瓦氏呼吸器测定法)。羊蹄含草酸,大剂量应用时有毒。大黄隶的药理作用参见"大黄"条。

同属植物团酸模的醇提水溶液对动物有持久的、中枢性的降低血压的作用。与大黄相似,小剂量有收敛,大量有轻泻作用.并能反射性的利胆,亦有某些止血作用。

【性味】苦,寒,有小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唐本草》:"味辛苦,有小毒。"

④《本草衍义补遗》:"甘。"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少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通便,利水,止血,杀虫。治大便燥结,淋浊,黄疸,吐血,肠风,功能性子宫出血,秃疮,疥癣,痈肿,跌打损伤。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通便。用于皮肤病、疥癣、各种出血、肝炎及各种炎症。

①《本经》:"主头秃疥瘙,除热,女子阴蚀。"

②《别录》:"主浸淫疽痔,杀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癣,杀一切虫肿毒,醋摩贴。"

④《滇南本草图说》:"晒干为末,敷马刀,石痈,疔毒,癣疮,疥癞,痈疽,瘘疬等症,用醋为使,破烂用油调搽。"

⑤《滇南本草》整理本:"治诸热毒,泻六腑实火,泻六经客热,退虚痨发烧,利小便,治热淋。杀虫,搽癣疮、癞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敷,磨汁涂或煎水洗。

【宜忌】《本草汇言》:"脾胃虚寒,泄泻不食者切勿入口。"

【选方】①治大便卒涩结不通:羊蹄根一两(锉)。以水一大盏,煎取六分,去滓,温温顿服之。(《圣惠方》)

②治产后风秘:羊蹄根锉研,绞取汁三、二匙,水半盏,煎一、二沸,温温空肚服。(《本草衍义》)

③治赤白浊:羊蹄根每用三钱至五钱。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④治湿热黄疸:羊蹄根五钱,五加皮五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热郁吐血:羊蹄草根和麦门冬煎汤饮,或熬膏,炼蜜收,白汤调服数匙。(《本草汇言》)

⑥治肠风下血:败毒菜根(洗切)、连皮老姜各半盏。同炒赤,以无灰酒淬之,碗盖少倾,去滓,任意饮。(《永类钤方》)

⑦治内痔便血:羊蹄根八钱至一两,较肥的猪肉四两。放瓦罐内,加入清水,煮至肉极烂时,去药饮汤。(《江西民间草药》)

⑧治肛门周围炎症:羊蹄根(鲜品)一两到一两半。水煎冲冰糖,早晚空腹服。(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⑨治女人阴蚀疼痛:羊蹄煎汤揉洗。(《本草汇言》)

⑩治喉痹卒不语:羊蹄独根者,勿见风日,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喉令亦,敷之。(《千金方》)

⑾治疬疡风:羊蹄草根,于生铁上酽醋磨,旋旋刮取,涂于患上;未瘥,更入硫黄少许,同磨涂之。(《圣惠方》)

⑿治白秃:羊蹄草根(独根者,勿见风日),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疮令去,以敷之。(《补缺肘后方》)

⒀治疥:羊蹄根(捣),和猪脂涂上,或着少盐佳。(《姚僧坦集验方》)

⒁治细癣:羊蹄根于磨石上以苦酒磨之,以敷疮上;当先刮疮,以火炙干后敷四、五过。(《千金方》)

⒂治癣疮久不瘥:羊蹄根捣绞取汁,用调腻粉少许如膏,涂敷癣上,三、五遍;如干,即猪脂调和敷之。(《简要济众方》)

⒃治瘙窟温癣痒,浸淫日广,痒不可忍,搔之黄水出,瘥后复发:取羊蹄根去土,细切捣碎敷上一时间,以冷水洗,日一敷,若为末敷之亦得。(《履幢岩本草》)

⒄治头风白屑:羊蹄草根曝干,捣罗为末,以羊胆汁调,揩涂头上。(《圣惠方》)

⒅治汗斑初起:硼砂研末,用鲜羊蹄根蘸擦之;或单用鲜羊蹄根擦患处。初起者有效。(《中医药实验研究》)

⒆治跌打损伤:鲜羊蹄根适量,捣烂,用酒炒热,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⒇结肠(便闭)。用羊蹄根一两,加水一大碗,煎至六成,温服。

(21)肠风下血。用羊蹄根洗净,切细,加连皮老姜各半碗,是炒赤,以酒淬过,去渣,适量饮服。

(22)喉痹。用羊蹄根,在陈醋中研成泥。先以布把喉外擦红,再把药涂上。

(23)顽癣。用羊蹄根绞出汁,加轻粉少许,调成膏涂癣上,三、五次即愈。又方:用羊蹄根五升,在桑柴火上煮开四、五次,取汁洗癣,同时以羊蹄汁和矾末涂搽。

(24)湿癣(痒不可忍,出黄水,愈后易复发)。用羊蹄根捣烂,和醋调匀涂搽。过一阵,用冷水洗去。一天治一次。析采得的羊蹄磨醋涂癣,有奇效。

【临床应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取尼泊尔羊蹄干品30克,煎分3次服;或用尼泊尔羊蹄粉3克,开水冲服,每日3~4次。治疗42例,平均4天止血。重症33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3例;轻症9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1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19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双肾子_双肾子的用药禁忌_双肾子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天鹅抱蛋、玉凤花根、对对参、双黄参、双肾参、老母鸡抱蛋、金鹅抱蛋、羊肾参、金刚如意、对人参、偏坠药、鸡卵参、山象牙、腰子七 性味:甘;苦;平 功能主治:补肾益肺;利…

  • 地仙桃_地仙桃的药用价值_地仙桃的用法用量

    基础信息 别名:接骨仙桃草、马非 性味:甘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消肿止痛;消肿止痛。主明脘冷痛作胀;泛吐酸水;跌打肿痛;骨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草科植物梓木草或大…

  • 山藤藤秧

    山藤藤秧(《全展选编·外科》)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山葡萄的根、藤。 【植物形态】山葡萄木质藤本,长达15米;幼枝初具细毛,后无毛,叶宽卵形,长4~17厘米,宽3.5~18厘米,顶…

  • 野梧桐

    野梧桐(《本草推陈》) 【异名】野桐、楸、白肉白:抱仔(《中国树木分类学》),赤芽楸、赤芽槲(《本草推陈》)。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的树皮。 【植物形态】野梧桐小乔木。茎干粗…

  • 绿豆_绿豆治什么病_绿豆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基础信息 别名:青小豆 性味: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消暑;利水;解毒。主暑热烦渴;感冒发热;霍乱吐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疮疡痈肿;风疹丹毒;药物及食物中…

  • 苦荞头

    苦荞头(《贵州民间方药集》) 【异名】荞叶七(《陕西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苦养麦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苦荞麦(《纲目》),又名:万年荞、野南荞、鞑靼蓼、野荞麦。一年生草…

  • 银紫丹参_银紫丹参的功效与作用_银紫丹参吃多了有什么影响

    基础信息 别名:白背丹参、丹参、白元参、紫丹参 性味: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利湿解毒。主胸痹绞痛;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崩漏;赤白带下;恶疮肿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

  • 青刺尖

    青刺尖(《滇南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叶。 【植物形态】扁核木,又名:梅花刺。落叶灌木,高1~2米。枝具棱,灰绿色,常有白色粉霜,具枝刺,长8~20毫米。单叶互生或丛…

  • 乔木紫珠_乔木紫珠功效与作用_乔木紫珠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别名:紫珠、大树紫珠、白叶子树 性味: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衄血;咯血;胃肠道出血;妇女崩漏;咽喉肿痛;外伤出血;烧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

  • 黄栎

    黄栎(《云南中草药》) 【异名】黄栗树(《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黄椆的树皮。 【植物形态】黄椆常绿乔木,高15~20米。树皮深灰色,呈不规则的纵裂;小枝有黄褐色绒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