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鳔

鱼鳔
(《纲目》)

【异名】鱁鮧(《齐民要木》),鱁鯷、鱼白、鳔(《本草拾遗》),鱼胶(《三因方》),白鳔(《普济方》),鱼脬、縼胶(《纲目》),鱼肚(《医林纂要》)。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动物形态详"石首鱼"、"鲟鱼"、"鱣鱼"条。

【采集】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药材】干燥的鳔多压制成长圆形的薄片,淡黄色,角质状,略有光泽。黄鱼的鳔较小,鲟鱼及蝗鱼的鳔大,并附有垂带2条。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气微腥,味淡。商品统称为鱼肚。鲟鱼、鳇鱼的鳔称为"黄唇肚"或"黄鲟胶"。有切成线条的称为"线鱼胶"。
产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炮制】鱼鳔:烘软、切段,晾干。蛤粉炒鱼胶:先用蛤粉放锅内炒热,再将切断的鱼胶倒入,文火拌炒至松泡为度,取出筛去蛤粉即成。(每鱼胶10斤,用蛤粉2.5斤)

《本经逢原》:"凡用鳔胶入丸,切作小块,蛤粉炒成珠,方可磨末。炼蜜调剂,须待凉用,又不可捣,捣则粘韧,难为丸矣。"

【性味】甘,平。

①《海药本草》:"无毒。"

②《纲目》:"甘,平,无毒。""鳔胶,甘咸,平,无毒。"

③《本草新编》:"味甘,气温。"

【归经】《本草新编》:"入肾。"

【功用主治】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①《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②《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③《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④《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⑤《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⑥《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熬膏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溶化涂敷。

【宜忌】胃呆痰多者忌服。

【选方】①治肾水不足,阴虚血虚之症:鱼鳔一斤(麸面炒焦,磨去粗末,再炒再磨),沙蒺藜四两,当归四两(酒洗),肉苁蓉四两(去鳞甲,酒洗),莲须、菟丝子四两(酒煮)。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钱。(《拔萃良方》鱼鳔丸)

②治肾虚封藏不固,梦遗滑泄:黄鱼鳔胶一斤(切碎,蛤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沙苑菱藜八两(马乳浸一宿,隔汤蒸一炷香,焙干或晒干),五味子二两。研为细末,炼白蜜中加入陈酒再沸,候蜜将冷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腹时温酒或盐汤送下。(《证治准绳》聚精丸)

③治产后抽搦强直,乃风入子脏,与破伤风同:鳔胶一两。以螺粉炒焦,去粉,为末。分三服,煎蝉蜕汤下。(《经效产宝》)

④治破伤风,口噤,强直:鱼胶烧七分,留性,研细,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酒调下,不饮酒,米汤下。(《三因方》)

⑤治呕血:鳔胶长八寸,广二寸,炙令黄,刮二钱。用甘蔗节三十五个,取自然汁调下。(《经验方》)

⑥治赤白崩中:鱼璇胶三尺,焙黄研末,同鸡子煎饼,好酒食之。(《纲目》)

⑦治经血逆行:鱼胶(切,炒)、新绵(烧灰)。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多能鄙事》)

⑧治产后血晕:鳔胶烧存性,酒和童子小便调服三、五钱。(《岁时广记》)

⑨治便毒肿痛,已大而软者:鱼鳔胶热汤或醋煎软,乘热研烂贴之。(《仁斋直指方》)

⑩治八般头风:鱼鳔烧存性,为末。临卧以葱酒服三钱。(《纲目》)

⑾治痫症:鳔胶(微焙,杭粉炒黄色)、皂矾(炒黄色)各一两,朱砂三钱。共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二服。(《嵩厓尊生》鳔风散)

⑿治食道癌,胃癌:鱼鳔,用香油炸酥,压碎。每服5克,每日服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名家论述】①《本经逢原》:"鳔胶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为固精要药。丹方又以一味炒研,砂糖调,日服一钱匕,治痔最良,经久痔自枯落。烧灰,治产后风搐,破伤风痉,取其滋荣经脉,而虚风自息也。"

②《本草新编》:"鱼鳔胶稠,入肾补精,恐性腻滞,加入人参,以气行于其中,则精更益生,而无胶结之弊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28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列当

    【中文名】列当(《开宝本草》) 【类别】全草类 【异名】栗当(《食医心镜》),草苁蓉(《唐本草》),花苁蓉(《日华子本草》),兔子拐杖(《东北药植志》),独根草(《河北药材》),兔…

  • 红三七_红三七的功效与作用_红三七的用法

    基础信息 别名:扭子七、算盘七、九龙盘、螺丝三七、血三七、九牛(扌造)、九节犁、九节雷、赶山鞭、蜈蚣七、伞墩七、螺丝七、荞叶七、钻山狗、荞莲、蜈蚣草、盘龙七、牡蒙、荞麦三七、散血丹…

  • 浙贝母

    浙贝母(《药材学》) 【异名】土贝母(《本草正》),象贝(《经验广集》),浙贝、象贝母(《百草镜》),大贝母(《本草正义》)。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植物形态】浙贝…

  • 土田七

    土田七(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别名】,姜三七、竹叶三七。 【来源】为姜科植物土田七的块茎。 【植物形态】土田七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茎呈不规则圆形,芳香有辛辣味…

  • 鹅肠草

    鹅肠草(《云南中草药》) 【异名】抽筋草、鹅肠菜、伸筋藤、鹅耳肠(《云南中草药》),壮筋丹,鸡卵菜(《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牛繁缕的全草。 【植物形态】牛繁缕多年生…

  • 长瓦韦

    长瓦韦(《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异名】扎柏(藏名)。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长瓦韦的全草。 【植物形态】长瓦韦附生草本,长约20余厘米。根茎长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卵圆披针形,…

  • 丝瓜_丝瓜可以解毒吗_丝瓜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天丝瓜、天罗、蛮瓜、绵瓜、布瓜、天罗瓜、鱼鲛、天吊瓜、纯阳瓜、天络丝、天罗布瓜、虞刺、洗锅罗瓜、天罗絮、纺线、天骷髅、菜瓜、水瓜、缣瓜、絮瓜、砌瓜、坭瓜 性味:味甘…

  • 阳雀花根

    阳雀花根(《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百科植物云南锦鸡儿的根。植物形态详"阳雀花"条。 【采集】8~10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性平,味甘微苦。 【功用主治】祛风活血…

  • 棕榈皮_棕榈皮的功效和作用_棕榈皮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拼榈木皮、棕毛、棕皮、棕、拼榈、棕衣树、百页草、定海针 性味: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主吐血;衄血;便血;血淋;尿血;血崩;外伤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

  • 赤小豆花

    赤小豆花(《药性论》) 【异名】腐婢(《本经》)。 【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花。植物形态详"赤小豆"条。 【采集】夏季采取。 【性味】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