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蒿

一枝蒿

(《纲目拾遗》)

【别名】蜈蚣草(《分类草药性》),乱头发(《贵州民间方药集》),一支蒿、飞天蜈蚣(《贵阳民间药草》),羽衣草(《贵州草药》),千条蜈蚣(江西《草药手册》),锯草(《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蓍或西南蓍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①蓍(《尚书》)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有棱条,上部分枝。叶互生,长线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O.7~1.5厘米,无柄;栉齿状羽状深裂,裂片线形,排列稀疏,锐尖头,有不等长的缺刻状齿牙,叶片半抱茎,两面披长柔毛,背面毛较密,开花时下部叶常枯萎。头状花序径5~6毫米,长6~7毫米,密集成复伞房花序;总苞钟状,总苞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四形,覆瓦状排列;周边舌状花,雌性,5~11朵,白色,花冠矩圆状,先端3浅裂;中心臂状花,两性,白色,花药黄色,伸出花冠外面。瘦果扁平,长圆形,有翼,无冠毛,长约3毫米,宽1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林缘、路旁、屋边及山坡向阳草地。分布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蓍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西南蓍草。详"土一枝蒿"条。

【采集】夏、秋间开花时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多已折断,根头短,密生须根。全体被灰白色毛茸,茎之上部略有分枝,表面棕黄色略紫,有顺向细纹。断面中空,内表面白色.叶稍卷缩,灰绿色或棕黄色,叶缘裂片细小如蜈蚣足。花呈半球形,枯黄棕色。气微弱,味微苦。以干燥、完整、无根、无杂质者为佳。

产东北,华北及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辛苦,微温,有毒。

①《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辛麻苦,有毒。"

②《陕甘宁肯中草药选》:"味辛苦,性子,有小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肝,肺三经。"

【功用主治】活血,祛风,止痛,解毒。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痞块,痈肿。

①《纲目》:"蓍叶主治痞疾。"

②《纲目拾遣》:"活血解毒,去一切积滞、沉痼阴寒等疾,驱风理怯。"

③《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热毒,涂疮生肌。"

④《东北药植志》:"为健胃、强壮剂,又为痔药。"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O.5~1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泡酒涂擦;研末调敷。

【宜忌】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跌打损伤:一枝蒿一两。泡酒涂擦。

②治重伤,止痛消肿:一枝蒿二钱,法半夏三钱,生白芷三钱。各药研成细末,混合成散剂,开水吞服,每服三分。

③抬跌打损伤,风湿疼痛:一枝蒿一钱,五香血藤五钱,见血飞二钱,黑骨头五钱,排风藤四钱,红牛膝三钱。泡酒二斤,每次服一两。(宜忌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腹中痞块:蓍叶、独蒜、穿山甲末、食盐。同以好醋捣成讲,量痞大小贴之,两炷香为度,其痞化为脓血,从大便出。(《保寿堂经验方》)

⑤治头风、年久头风痛:一枝蒿捣绒绞汁,漓耳心。<《贵州草药》)

⑥治经闭腹痛:蓍草叶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⑦治肿毒:蓍草叶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⑧治风火牙痛:一枝蒿捣绒,揉擦两太阳穴;如痛不止,再取叶含塞于痛处。(《贵州草药》)

⑨治毒蛇咬伤:㈠一枝蒿、水慈姑。捣烂,或晒研末,调淘米水敷伤口。(《贵阳民间药萆》)㈡一枝蒿茎叶一握,捣烂,在患肿上部向下推,直到伤处,敷于伤口周围,并可止血。此药敷后疼痛减低。(《贵阳市秘方验方》)

【临床应用】治疗各种急、慢性炎症疾患
将蓍草制成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相当原生药8克,成人每次2~4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小儿酌减。或取鲜茎叶3~5钱,水煎服,每日2次。亦可用茎叶加工制成60%凡士林软膏外用。曾治急性外科感染、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炎、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深部脓肿、痈、妇科炎症疾患、上呼吸道感染、慢性中耳炎、湿疹等共188例。急性炎症以3天为观察期,如已见效可继续用药6~7天以巩固疗效;慢性炎症以7~10天为观察期,疗程视病情而定。结果一疗程后痊愈137例(72.8%),好转36例(19.2%),无效16例(8%)。据临床观察,本品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退热镇痛作用,尤其对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而对呼吸系统炎症效果较差。有效病例多数在1~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2~3天内白细胞数逐惭恢复正常。经动物实验证明,本品毒性低,临床使用较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35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臭草

    臭草(《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臭艾(《广西中药志》),小香草(《广西植物名录》),荆芥七(《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芸香的全草。 【植物形态】芸香(《晋成公子安集…

  • 猪心

    猪心(《别录》) 【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心,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性味】甘咸,平。 ①《千金·食治》:"平,无毒。" ②《纲目》:"甘咸,平,无毒。" 【归经】,《随息居饮食谱…

  • 青丝龙

    青丝龙(《湖南药物志》) 【异名】阴痧草、晒不死、阳痧草、地松杉、地青松杉、杉松兰。 【来源】为石松科植物哈氏石松的全草。 【植物形态】哈氏石松常绿多年生附生草本,高6~16厘米。…

  • 山海螺_山海螺治什么病_山海螺有什么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地黄、白河车、牛附子、乳夫人、奶树、四叶参、白蟒肉、山胡萝卜、土党参、奶参、乳薯、通乳草、奶奶产头、老奶头、野菜产砂、奶葫芦、奶茵、陈、奶党、羊乳参、白马肉、牛奶参…

  • 高粱

    高粱(《纲目》) 【异名】木稷、藋粱(《广雅》),芦穄(《食物本草》),蜀秫、芦粟、获粱(《纲目》),番黍(《瓯治遗事》)。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种仁。 【植物形态】蜀黍(张…

  • 黑海参_黑海参可以吃吗_黑海参营养价值及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黑怪参、黑狗参、黑参 功能主治:养血催奶。主妇女产后乳少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参科动物黑海参、黑赤星海参、米氏海参及期近缘种的全体。 原形态:1.黑海参,…

  • 马雹儿_马雹儿的功效_马雹儿入药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老鼠担冬瓜、野苦瓜、扣子草、玉钮子 性味:味甘;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利尿。主痈疮疖肿;痰核瘰疬;咽喉肿痛;痄腮;石淋;小便不利;皮肤湿疹;目…

  • 杓儿菜_杓儿菜有毒吗_杓儿菜可入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挖耳草、芸香草、毛叶草、野烟、牛儿草、牛牛草、金挖耳、大白泡草、倒提壶、野葵花、六氏草、毛叶芸香草、野朝阳柄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

  • 水梨藤

    水梨藤(《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水梨儿藤的根皮。 【植物形态】水梨儿藤藤状灌木。茎圆柱形,黑褐色,表面光滑。叶互生,阔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4.2厘米,先端…

  • 白栎蔀

    白栎蔀(《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白栎果实上带有虫瘿的总苞。 【植物形态】白栎,又名:金刚栎,白反栎、栭栎、柞子柴、白斗、枥柴、白柴蒲树。落叶乔木,高达25米。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