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柴胡

银柴胡
(《纲目》)

【异名】银胡(《本草求真》),山菜根、山马踏菜根(《山东中药》),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中药志》)。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植物形态】银柴胡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主根圆柱形,直径1~3厘米,外皮淡黄色,顶端有许多疣状的残茎痕迹。茎直立,节明显,上部二叉状分歧,密被短毛或腺毛。叶对生;无柄;茎下部叶较大,披针形,长4~30毫米,宽1.5~4毫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疏被短毛或几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短毛。花单生,花梗长1~4厘米;花小,白色;萼片5,绿色,披针形,外具腺毛,边缘膜质;花瓣5,较萼片为短,先端2深裂,裂片长圆形;雄蕊10,着生在花瓣的基部,稍长于花瓣;雌蕊1,子房上位,近于球形,花柱3,细长。蒴果近球形,成熟时顶端6齿裂。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长于干燥的草原、悬岩的石缝或碎石中。分布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

【采集】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的根呈圆柱形,长15~40厘米,直径1~2.5厘米。根头顶瑞有多数细小疣状突起,为地上茎痕,密集而发白,习称"珍珠盘"。下端略细,少数有分歧。表面黄棕或带灰棕色,有扭曲的纵纹及支根痕,并可见多数圆形小孔,习称"沙眼",近根头处尤多,自此处折断,断面有棕色花纹。质松脆,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粗糙,有空隙,中有大形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花纹。气微,味甘、微苦。以条长、外皮淡黄棕色、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主产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

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多种石竹科植物的根部,亦作银柴胡入药,统称山银柴胡,品质较次。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①丝石竹(又名: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的根,呈略扁的长圆锥形,扭曲不直,长10~22厘米,直径0.7~4.5厘米。根头部常有分叉,有多数小形突起的茎痕。外皮大半已除去,未去净处,具棕白相间的花纹。质坚体重,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多数黄白色花纹交互排列成近似环状,一般为2~4层。气弱,味苦、麻舌,并有刺激性。
产于山东、山西等地。

②锥花丝石竹(又名: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的根,呈圆柱形,外皮淡黄色,顶端有多数残茎痕迹。断面黄白色。味甘。
产于山西、甘肃、新疆等地。

③灯心草蚤缀的根,略呈圆锥形,粗约2~4厘米,根头部有多数地上茎残基,近根头部有细横纹。表面灰棕色或淡棕色,栓皮剥落处呈黄色斑痕。断面黄白色,射线较窄。味苦。
产于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等地。

④旱麦瓶草的根,呈圆柱状,粗约0.5~2厘米,表面黄褐色,有纵皱纹,根头有小疙瘩。断面类白色。味较淡。商品又称黄柴胡、铁柴胡。
产于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黑龙江等地。

⑤蝇子草(又名:鹤草)的根,根部有时有分枝,粗约1~2厘米,根头有时带有地上茎残基,表面浅黄色,有纵纹,仔细观察,纵纹上布有稍突起之横纹。质坚硬,断面淡黄色,较平坦。味微甘,后涩。
产于甘肃、陕西等地。

本品的全草江苏称为脱力草,参见"脱力草"条。

【化学成分】丝石竹根含三萜皂甙,甙元是棉根皂甙元

【药理作用】同属植物太平洋丝石竹内提取的三萜皂甙,给家兔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或以后每天内服,可降低血清胆甾醇浓度,使胆甾醇/脑磷脂系数降低,并使主动脉类脂质含量降低。对于动脉硬化家兔所表现的兴奋、脱毛以及肢体皮下类脂质增厚等症状均有改善。有人认为,皂甙可作用于血浆脂蛋白,阻止胆甾醇的酯化及其在血管壁的沉积,也有认为可以阻止胆甾醇从肠道吸收。

【炮制】银柴胡:拣去杂质,去声,用水洗净,稍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鳖血银柴胡:取银柴胡片,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职出,放凉。(每锒柴胡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

【性味】甘苦,凉。

①《本经逢原》:"甘,微寒,无毒。"

②《医林纂要》:"苦,寒。"

③《陕西中草药》:"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入肝、胃经。

①《本经逢原》:"行足阳明、少阴。"

②《本草便读》:"入肝、胆。"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治虚劳骨蒸,阴虚久疟,小儿疳热羸瘦。

①《本草经疏》:"治劳热骨蒸。"

②《本草备要》:"治劳疳良。"

③《本草从新》:"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小儿五疳羸热。"

④《医林纂要》:"坚肾水,平相火。"

⑤《本草求原》:"清肺、胃、脾、肾热,兼能凉血。治五脏虚损,肌肤劳热,骨蒸烦痛,湿痹拘挛。"

⑥《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凉血。治肺结核潮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宜忌】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

【选方】①治骨蒸劳热:银柴胡一钱五分,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钱,甘草五分。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证治准绳》清骨散)

②治温证潮热,身体枯皮,皮肤甲错,消索而不润泽者:银柴胡二钱,鳖甲三钱。(《温症指归》银甲散)

【名家论述】①《本经逢原》:"银柴胡,其性味与石斛不甚相远。不独清热,兼能凉血。《和剂局方》治上下诸血龙脑鸡苏丸中用之。凡人虚劳方中,惟银州者为宜,若用北柴胡,升动虚阳,发热喘嗽,愈无宁宇,可不辨而混用乎!按柴胡条下,《本经》推陈致新,明目益精,皆指银夏者而言。非北柴胡所能也。"

②《本草便读》:"银柴胡,无解表之性。从来注《本草》者,皆言其能治小儿疳热,大人痨热,大抵有入肝胆凉血之功。"

③《本草正义》:"柴胡,古以银州产者为胜,宋之苏颂已有是说,陈承亦谓银夏者最良,然虽有其说,而尚未分用,故濒湖《纲目》仍未显为区别。今之二种分用者,盖即石顽提倡之力。而以今之功用言之,治虚热骨蒸,自有实效,断非北柴胡之升阳泄汗可比;然则古人谓柴胡为虚劳之药者,亦指银柴胡言之也。赵恕轩《纲目拾遗》,谓热在骨髓,非银柴胡莫疗,用以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及小儿五疳羸热,盖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辟,固虚热之良药。苟劳怯而未至血液枯绝,以此清理虚火之燔灼,再合之育阴补脾,尚可徐图挽救,非北柴胡之发泄者所可同日语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44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绿结鸡骨

    绿结鸡骨(《陆川本草》) 【来源】为杜鹃科动物褐翅鸦鹃的骨。动物形态详"红毛鸡"条。 【性味】甘咸,微温。 【功用主治】强筋壮骨。治风湿骨痛,趺打伤积。 【用法与用量】内服:浸酒,…

  • 藤仲_藤仲有什么副作用_藤仲有医用价值吗

    基础信息 别名:大叶鹿角藤、枪花药、土杜仲、金丝杜仲、大杜仲、杜仲、银丝杜仲、九牛藤 性味:甘;微苦;性微温;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止血。主风湿关节痛;骨折;外伤出血 生长采收…

  • 鸡蛋花

    鸡蛋花(《岭南采药录》) 【异名】蛋黄花、擂捶花(《广东中药》Ⅱ),大季花(《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鸡蛋花的花朵。 【植物形态】鸡蛋花,又名:缅栀子(《植物名实…

  • 毛风藤_毛风藤的功效与作用_毛风藤有什么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白毛英、毛果、毛和尚头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通经。主风湿痹痛;经闭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野海茄的全草。 原形态:草质藤本,长…

  • 芭蕉油

    芭蕉油(《日华子本草》) 【异名】芭蕉汁(《卫生杂兴》),芭蕉树水(《中级医刊》(5):57,1959)。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茎中的液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 【采集】于…

  • 常春藤子

    常春藤子(《本草拾遗》)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果实。植物形态详"常春藤"条。 【采集】秋后采集。 【性味】《本草拾遗》:"甘,温,无毒。" 【功用主治】《本草拾遗》:"主风…

  • 栀子

    【中文名】栀子(《本经》) 【类别】果实类 【异名】木丹(《本经》),鲜支(《上林赋》),卮子(《汉书》孟康注),支子(《本草经集注》),越桃(《别录》),山栀子(《药性论》),枝…

  • 大黑头草

    大黑头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异名】黄药(《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大黄药,一号黄药、吊吊黄、小香薷(《红河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垂花香薷的全草。 【植物形态】垂花…

  • 香菊

    香菊(《岭南采药录》) 【异名】玉芙蓉(《岭南采药录》),白艾、白香菊(《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叶。 【植物形态】芙蓉菊直立、分枝亚灌木,高10~40厘米。叶…

  • 鹰嘴爪

    鹰嘴爪(《本草拾遗》) 【来源】为鹰科动物苍鹰的嘴和脚爪。动物形态详"鹰骨"条。 【功用主治】主五痔,烧为末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