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

【中文名】芡实(《纲目》)

【类别】种子类

【异名】卵菱(《管子》),鸡瘫(《庄子》),鸡头实、雁喙实(《本经》),鸡头、雁头、乌头(《方言》),艻子(陶弘景),鸿头(韩愈),水流黄(《东坡杂记》),水鸡头(《经验方》),肇实、刺莲藕(《广西中兽医药植》),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江苏植药志》),鸡咀莲(《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鸡头苞(《江西中药》),刺莲蓬实(《药材学》)。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

【植物形态】芡(《周礼》),又名:藙(《方言》),芰(崔豹《古今注》)。
一年生水生草本,具白色须根及不明显的茎。初生叶沉水,箭形;后生叶浮于水面,叶柄长,圆柱形中空,表面生多数刺,叶片椭圆状肾形或圆状盾形,直径65~130厘米,表面深绿色,有蜡被,具多数隆起,叶脉分歧点有尖刺,背面深紫色,叶脉凸起,有绒毛。花单生;花梗粗长,多刺,伸出水面;萼片4,直立,披针形,肉质,外面绿色,有刺,内面带紫色;花瓣多数,分3轮排列,带紫色;雄蕊多数;子房半下位,8室,无花柱,柱头红色。浆果球形,海绵质,污紫红色,外被皮刺,上有宿存萼片。种子球形,黑色,坚硬,具假种皮。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于池沼湖泊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台湾、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及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芡实根)、花茎(芡实茎)、叶(芡实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9~10月种子成熟时,割取果实,击碎果皮,取出种子,除去硬壳晒干。

【药材】干燥种仁呈圆球形,直径约6毫米。一端呈白色,约占全体1/3,有圆形凹陷,另一端为棕红色,约占全体2/3。表面平滑,有花纹。质硬而脆,破开后,断面不平,色洁白,粉性。无臭,味淡。以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碎末及皮壳者为佳。

主产江苏、湖南、湖北、山东。此外,福建、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四川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种子含多量淀粉。每100克中含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物32克,粗纤维0.4克,灰分0.5克,钙9毫克,磷110毫克,铁0.4毫克,硫胺素0.40毫克,核黄素0.08毫克,尼克酸2.5毫克,抗坏血酸6毫克,胡萝卜素微量。

【炮制】炒芡实:先将麸皮放热锅内炒至烟起,再将净芡实倒入,拌炒至微黄色,取出,筛净麸皮,放凉。

孟诜:"凡用(芡实),蒸熟,烈日晒裂取仁,亦可舂取粉用。"

【性味】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纲目》:"甘,平,涩,无毒。"

④《药品化义》:"味甘,性干温、鲜凉。"

【归经】入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脾、胃四经。"

②《药品化义》:"入脾、胃、肝三经。"

【功用主治】固肾涩精,补脾止泄。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1)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常配山药、白术。
(2)涩精止带:用于遗精、白带过多、尿频或尿失禁,常配金樱子、莲子。

①《本经》:"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②《日华子本草》:"开胃助气。"

③《纲目》:"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

④《本草从新》: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宜忌】《随息居饮食看》:"凡外感前后,疟痢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选方】①治梦遗漏精:鸡头肉末、莲花蕊末、龙骨(别研)、乌梅肉(焙干取末)各一两。上件煮山药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粒,温酒、盐汤任下,空心。(《杨氏家藏方》玉锁丹)

②治精滑不禁: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二两,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两。共为末,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医方集解》金锁固精丸)

③治浊病:芡实粉、白茯苓粉。黄蜡化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盐汤下。(《摘元方》分清丸)

④治老幼脾肾虚热及久痢:芡实、山药、茯苓、白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各四两,人参一两。俱炒燥为末,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⑤小便频数及遗精。用秋石、白茯苓、芡实、莲子各二两,共研为末。加蒸枣做成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四精丸"。

⑥白浊。用芡实粉、白茯苓粉。化黄蜡和蜜作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盐汤送下。此方甸"分清丸"。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56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芦竹沥

    芦竹沥(《重庆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茎秆经烧炙而沥出的液汁。植物形态详"芦竹根"条。 【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 【功用主治】《重庆草药》:"治小儿…

  • 假耧斗菜

    假耧斗菜(《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小叶假耧斗菜(《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叶矛对钩(藏名)。 【来源】为毛茛种植物假耧斗菜的叶。 【植物形态】假耧斗菜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上部…

  • 大蕉皮_大蕉皮的禁忌_大蕉皮煮水喝有什么功效

    基础信息 性味:味甘;涩;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降血压。主痢疾;霍乱;皮肤瘙痒;高血压病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芭蕉科植物大蕉等的果皮。 原形态:1.大蕉,多年生丛生草本…

  • 安息香_安息香有什么功效与作用_安息香闻起来什么味

    基础信息 别名:拙贝罗香 性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开窍醒神;豁痰辟秽;行气活血;止痛。主中风痰劂;惊痫昏迷,产后血晕;心腹疼痛;风痹肢节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安息香…

  • 天蓬草

    天蓬草(《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雀舌草(《救荒野谱》),雪里花(《纲目拾遗》),吴檀(《植物学大辞典》),寒草、金线吊葫芦(《福建民间草药》),瓜子草、指甲草(《浙江中医杂志》…

  • 熟地黄_熟地黄哪些人不可以使用_熟地黄有副作用嘛

    基础信息 别名:熟地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

  • 姜味草_姜味草的副作用_姜味草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地生姜、柏枝草、香草、灵芝草、小姜草、小香草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湿中健胃;化湿消积。主风寒感冒;胃寒脘痛;腹胀;恶心呕吐;泄泻;痢疾;症瘕;…

  • 牛奶莓_牛奶莓有什么功效_牛奶莓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高脚红毛饭消扭、虎泡、七月泡、灯笼泡、马泡、红刺苔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开胃,利水。主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水肿,中耳炎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

  • 小叶凤凰尾巴草

    小叶凤凰尾巴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蹄盖蕨科植物日本双盖蕨的根茎或全草。 【植物形态】日本双盖蕨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茎横走,被棕色鳞片。叶近生,叶柄长10…

  • 铁线草_铁线草的功效_铁线草的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假地豆、田吊子、血筋草、铺地藤、乌蝇羽、拐子草、田胡蜘蛛 性味:甘淡;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无名肿毒,疮疖,热淋,石淋,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