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1

山豆根
(《开宝本草》)

【异名】山大豆根、黄结(《经验方》),苦豆根(《中药材手册》)。

【来源】主要为豆科植物广豆根的根。

【植物形态】广豆根,又名:柔枝槐。
灌木,直立或近平卧,高1~2米。根通常2~5条,圆柱形,黄褐色。茎圆柱形,表面具沟槽,密被短柔毛,茎上部常作"之"字形弯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11~17,长(团状卵形或卵形,长1~2.5厘米,宽0.5~1.5厘米,顶端1小叶较大,多为椭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被短毛,下面灰棕色,密被灰棕色短柔毛;小叶柄短,密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2~15厘米,密被短毛;花萼阔钟状,外被稀毛,顶端有5个三角状的短齿;蝶形花冠黄白色;雄蕊10,花药背着,花丝细长;雌蕊1,子房上位,圆柱形,花柱弯曲,柱头圆形,簇生长柔毛。荚果紫黑色,串珠状。花期4~5月。

生于石山脚下,或岩缝中。分布我国南部。

【采集】4~5月或8~9月间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根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留茎基或茎痕,其下着生数条根。根为长圆柱形,有时分枝,略弯曲,长10~36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略突起的皮孔。质硬难折断,断面略平坦、浅棕色,并可见环状形成层,中心无髓。气微弱,味极苦。以粗壮块大、粉多者为佳。

主产广西。

商品山豆根,除上述主要的广豆根外,应用较广的尚有下列数种:
①北豆根
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使用于东北、华北及山西、山东、青海、甘肃等地(参见"蝙蝠葛"及"蝙蝠葛根"条)。

②土豆根
为豆科植物华东木蓝、多花木蓝、宜昌木蓝、苏木蓝、陕西木蓝、花木蓝的根及根茎,使用于江苏、湖北、河南、甘肃、陕西等地。

药材性状:根头部呈不规则块状,上端常残留茎基或茎痕,其下有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有时分歧。略弯曲,长15~50厘米,直径4~10毫米,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横长的皮孔及纵皱纹,偶有横裂,有时栓皮呈鳞片状剥落。质坚硬,难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皮部纤维状,中心无髓。气微弱,味苦。

③云豆根
为豆科植物卷圈野扁豆的根和毛茛科植物单叶升麻的根茎,使用于云南地区。

【炮制】拣净杂质,粗细分档,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苦,寒。

①《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梦溪笔谈·药议》:"味极苦。"

③《本草正》:"味大苦,大寒。"

【归经】《要药分剂》:"入心,肺、大肠三经。"

【功用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①《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

②《本草图经》:"含以解咽喉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捣敷。

【宜忌】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虚寒者勿服。"

②《本草汇》:"脾虚食少而泻者,切勿沾唇。"

③《得配本草》:"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禁用。"

【选方】①治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势重不能言者,频以鸡翎扫入喉中,引涎出。(《永类钤方》)

②治喉风急证,牙关紧闭,水谷不下:山豆根、白药等分。水煎噙之,咽下。(《外科集验方》)

③治积热咽喉闭塞肿痛:山豆根一两,北大黄、川升麻、朴硝(生)各半两。为末,炼蜜丸,如皂子大。每一粒以薄绵包,少痛便含咽液。(《仁斋直指方》山豆根丸)

④治太阳、少阴之火,为风寒壅遏,关隘不通,留连咽喉发肿,痰涎稠浊,疼痛难堪,发为肉鹅者:射干、麦冬、花粉、甘草、元参、山豆根。水煎服。(《慈幼新书》山豆根汤)

⑤治齿痛:山豆根一片,含于痛处。

⑥治五般急黄:山豆根末,空心以水调服二钱。

⑦治亦白痢:山豆根,捣末蜜丸。空心,煎水下二十丸,三服。(⑤方以下出《备急方》)

⑧治咽喉上膈热毒患瘰疬者:山豆根、紫苏叶、细锉,煎汤。临卧服。(《仁济直指方》山豆根方)

⑨治热肿:山豆根,水研浓汁涂,干即更涂。

⑩治头风,头上白屑:山豆根,捣末,油调涂。

⑾治疮癣:山豆根,捣末,腊月猪脂调涂。

⑿治患寸白虫:山豆根末,每朝空心热酒调服三钱。

⒀治五种痔:山豆根,水研服。

⒁治狗咬,蚍蜉疮,蛇咬,蜘蛛咬,秃疮:山豆根,水研敷。(⑨方以下出《备急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宫颈糜烂
将山豆根(品种未详,下同)研成细粉,高压消毒。先以1:1000新洁尔灭消毒宫颈,后用棉球蘸山豆根粉涂宫颈糜烂处,1~3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320例,一疗程后痊愈156例,好转94例,无效70例,有效率为78.1%。

②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取山豆根5钱,大青叶2两,生甘草5钱,加4倍量的水浸渍半天,煎两次,滤液合并,一日四次分服。治疗12例,痊愈11例;无效1例。据观察,体温降至正常平均为1.63天,主要症状及体征大多在3~5天内明显减轻或消失。

另据临床研究,山豆根曾经用于多种癌症,但其疗效尚难肯定。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67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鲎肉

    鲎肉(《嘉祐本草》) 【来源】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肉。 【动物形态】东方鲎,又名:鲎鱼(《广志》)。体长70余厘米,宽约30厘米,全体深褐色,头胸及腹部各有1坚硬的甲壳被覆。头胸部背…

  • 蜡梅花

    蜡梅花(《纲目》) 【异名】腊梅花(《救荒本草》),黄梅花(《纲目》),铁筷子花、雪里花(《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为蜡梅科植物蜡梅的花蕾。 【植物形态】蜡梅(《纲目》),又名…

  • 扁豆花_扁豆花泡水喝的害处_扁豆花入药的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南豆花 性味:平;甘淡;无毒 功能主治:解暑化湿,和中健脾。主夏伤暑湿,发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跌打伤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花。 原形态…

  • 紫金莲

    紫金莲(《贵州草药》) 【异名】转子莲(《贵州草药》),紫金标(《贵州药植目录》),搬倒甑(《中草药通讯》(2):43,1971)。 【来源】为白花丹科植物紫金莲的根。 【植物形态…

  • 河豚目

    河豚目(《本经逢原》) 【来源】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暗色东方鲀的眼睛。动物形态详"河豚"条。 【功用主治】抉河豚目,拌轻粉,埋地中化水,拔脚上鸡眼疮,可以脱根。

  • 山甘草

    山甘草(《闽南民间草药》) 【异名】野白纸扇(《广州植物志》),白蝴蝶(《闽南民间草药》),白茶(《泉州本草》),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藤、黄蜂藤…

  • 砂仁

    砂仁(《本草原始》) 【异名】缩砂仁、缩砂蜜(《药性论》),缩砂蔤(《海药本草》)。 【来源】为姜科植物阳春砂或缩砂的成熟果实或种子。 【植物形态】①阳春砂(《南越笔记》)多年生草…

  • 荠菜子

    荠菜子(《千金·食治》) 【异名】蒫、荠实(《尔雅》),菥蓂子(《食性本草》),蒫实(《纲目》),粽子(《东北药植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种子。植物形态详"荠菜"条。…

  • 红筷子

    红筷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异名】山麻条(《峨嵋药植》)。 【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兰的全草。 【植物形态】柳兰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1~1.5米,通常不分枝。根茎横走,红褐色…

  • 山油柑果实

    山油柑果实(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芸香科植物山油柑的果实,植物形态详"沙塘木"条。 【采集】秋、冬采收,用开水烫透,晒干。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