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根

南天竹根
(《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土黄连(《广西中药志》),钻石黄、山黄连(《重庆草药》),鸡爪黄连、山黄芩(《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的根,植物形态详"南天竹子"条。

【采集】9~10月采收。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主为南天竹碱和南天竹碱甲醚,尚含南天青碱、小檗碱、药根碱,未发现有南丁宁碱。

【药理作用】南天竹碱见"南天竹子"条。

【性味】苦,寒。

①《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

②《福建中草药》:"苦,平。"

【功用主治】祛风,清热,除湿,化痰。治风热头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风湿痹痛,火眼,疮疡,瘰疬。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回食病。"

②《中国土农药志》:"治颈疬,痰咳。"

③《野生药植图说》:"治疮癣疥癞。"

④《重庆草药》:"清热除湿。治热症火眼,吐血,风热头痛,风湿腿痛或劳动后腰腿胀痛。"

⑤《福建中草药》:"清热,燥湿,解毒。治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湿热痹,坐骨神经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点眼。

【选方】①治肺热咳嗽:鲜南天竹根一两,鲜枇杷叶(去毛)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湿热黄疸:鲜南天竹根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流火风疾(俗称热风关节炎):南天竹鲜根一至二两,猪脚一至二个。酌加红洒、开水,炖两小时,分两三次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湿热痹:鲜南天竹根一至二荫,或加白葡萄鲜根一两,芙蓉菊鲜根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坐骨神经痛:南天竹根一至二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跌打损伤,气闭晕厥:南天竹根一节,磨白酒五钱成浓汁,对开水一杯温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⑦驱除蛔虫:南天竹根和楝树皮煎水服。(《杭州药植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84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搜山虎

    搜山虎(《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茄科植物新莨菪的根。 【植物形态】新莨菪多年生草本,高约80厘米。根状茎粗壮。茎圆柱形,紫色。叶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8~15厘米,宽3~7厘…

  • 朴消

    朴消(《本经》) 【异名】朴硝石(《吴普本草》),消石朴(《别录》),海末(《石药尔雅》),朴硝(《局方》),盐消、皮消、水消(《纲目》),海皮硝、毛硝(《药材学》)。 【来源】为…

  • 牛毛七

    牛毛七(《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曲尾藓科植物山毛藓的全草。 【植物形态】山毛藓密集成丛,暗绿带黄棕色,高4~10厘米。茎直立,纤细,又状分枝,多目次年生殖苞下茁生新枝,形成分层…

  • 竹精

    竹精(《纲目拾遗》) 【来源】为新竹管腔内之液汁,剖竹取之。 【功用主治】《纲目拾遗》:"治汗斑,以鸡毛蘸水,刷上。

  • 凹朴皮

    凹朴皮(《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鹅掌楸的树皮。 【植物形态】鹅掌楸,又名:马褂树、双飘树。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黑褐色,纵裂。叶互生;呈马褂状,长4~18厘…

  • 橙皮

    橙皮(《岭南采药录》) 【异名】黄果皮、理陈皮(《滇南本草》)。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甜橙的果皮。植物形态详"甜橙"条。 【采集】冬季或春初,收集剥下的果皮,晒干或烘干。 【药材】…

  • 阴晚

    阴晚(《医林纂要》) 【来源】为平胸龟科动物大头平胸龟的全体。 【动物形态】大头平胸龟体略呈扁圆形,腹背均有坚硬的鳞甲,甲长约16厘米,宽约12厘米。头大,不能缩入甲内;头部覆有整…

  • 牛毛毡

    牛毛毡(《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牛毛毡的全草。 【植物形态】牛毛毡一年生草本。匍匐根茎极细。秆丛生,极细密,高2~12厘米。叶鳞片状,具鞘,鞘微红色,膜质,管状,高5…

  • 营实

    营实(《本经》) 【异名】蔷薇子(陶弘景),野蔷薇子(《东医宝鉴》),石珊瑚(《纲目拾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果实。植物形态详"蔷薇花"条。 【采集】8~9月采收,…

  • 枫柳皮

    枫柳皮(《唐本草》) 【异名】枫杨皮(《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树皮。 【植物形态】枫杨,又名:柜柳(《尔雅》郭璞注),枫柳(《唐本草》),桦柳、鬼柳(《群芳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