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子

南天竹子
(《纲目拾遗》)

【异名】红杷子(王玷桂《不药良方》),天烛子(《三奇方》),红枸子(《现代实用中药》),南竹子(《广西中药志》),钻石黄(《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的果实。

【植物形态】南天竹,又名:蓝田竹(《竹谱详录》),杨桐(《纲目》),阑天竹(《群芳谱》),大椿(《花镜》),猫儿伞、小铁树、老鼠刺、珍珠盖凉伞。
常绿灌木,高约2米,平滑无毛。茎直立,少分枝,幼枝常为红色。叶通常为2~3回单数羽状复叶,各级羽状叶均对生,最末的小羽片具小叶3~5枚;小叶椭圆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革质,深绿色,冬季变红色;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包围茎上,叶柄及总轴有纵条纹。圆锥花序顶生;萼片多轮,每轮3片,渐移变为花瓣,花瓣6,白色;雄蕊6,分离;子房1个,花柱短。浆果球形,鲜红色,含种子2颗。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长于疏林及灌木丛中,多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北、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根(南天竹根)、梗(南天竹梗)、叶(南天竹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或至次年春季采收,晒干,置干燥处,防蛀。

【药材】乾燥果实,近球形,直径6~9毫米,外表棕红色或暗红色,光滑,微只光泽,顶端宿存微突出的柱基,基部留有果柄或其残痕。果皮质脆易碎。种子扁圆形,中央略凹。昧酸涩。以干燥、色红、完整者佳。
产江苏、浙江、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主为南天竹碱甲醚。其他尚有原阿片碱、异紫堇定、南丁宁碱、南天竹碱等。又含蹄纹天竺素-3-木糖葡萄糖甙、翠菊甙。

【药理作用】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对冷血动物(蛙)可引起吗啡样麻醉作用;对温血动物(小鼠、犬)小量时引起轻度麻醉,大量时引起痉挛(阵挛型及强直性),犬有流涎、呃逆、大便失禁等;脊髓的反射性增高,最后则陷于麻痹。南丁宁碱之作用较南天竹碱为弱。

②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均有抑制心脏的作用。对离体蛙、兔心脏均有直接的麻痹作用,阿托品不能影响之。毒毛旋花子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肾上腺素次之。南天竹碱对血管之作用,报道不一,有云对离体蟾蜍下肢灌流有扩张作用,但也有报道,无论对离体蟾蜍或兔之血管灌流,影响不显著,可能系提出之生物碱皆属不纯物所致。南丁宁碱对离体兔耳或蛙下肢血管皆无影响。对兔静脉注射,皆可引起血压下降,此乃由于心脏受抑制所致,最后死于心脏麻痹。

③对平滑肌的作用
南天竹碱能使豚鼠在位肠管紧张度上升,但对离体肠管之作用则相反;对离体兔子宫小量兴奋、大量麻痹。南丁宁碱对离体的兔肠及子宫、犬肠管,皆为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在位兔肠及子宫,则仅见兴奋作用,(开始时可见有短暂之抑制),强度随剂量而增加;此作用点在植物神经末梢及肌肉两方面。

④其他作用
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对横纹肌有直接麻痹作用,与箭毒不同。最初曾报告有局部麻醉作用,但被否定,二种生物碱对呼吸中枢有抑制或麻痹作用。有人提出,南天竹碱具有吗啡样的"菲类"结构,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强;南丁宁碱具有"原小檗碱"样结构,属于原浆毒,对心肌、骨胳肌作用较强,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较弱。早年提出的生物碱,皆为一种混合碱,故作用较为复杂。

【性味】酸甘,平,有毒。

①《现代实用中药》:"酸甘。"

②《福建民间草药》:"苦酸涩,先毒。"

③《广西中药志》:"味酸甘,性干,有毒。"

④《上海常用中草药》:"苦涩微甘,平。"

【功用主治】敛肺,止咳,清肝,明目。治久咳,喘息,百日咳,疟疾,下疳溃烂。

①《王圣俞手集》:"明目乌须,解肌热,清肝火,活血散滞。"

②《科学的民间药草》:"为镇咳药,用于气喘症。"

③《福建民间草药》:"能止泄提神,强筋益气。"

④《药材学》:"敛肺。治久咳自汗,并治阴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烧存性研末。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涂。

【宜忌】外感风寒咳嗽不宜。

【选方】①治小儿天哮:经霜天烛子、蜡梅花各三钱,水蜒蚰一条。俱预收,临用水煎服。(《三奇方》)

②治百日咳:南天竹干果实三至五钱。水煎调冰糖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三阴疟:南天竹隔年陈子,蒸熟。每岁一粒,每早晨白汤下。(《文堂集验方》)

④治下疳久而溃烂,名蜡烛疳:红把子烧存性一钱,梅花冰片五厘。麻油调搽。(王玷桂《不药良方》)

⑤解砒毒,食砒垂死者:南天竹子四两,擂水服之。如无鲜者,即用于子一、二两煎汤服亦可。(《纲目拾遗》)

⑥治八角虱:红杷子同水银捣烂擦之。亦可浸酒,去风痹。(《纲目拾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85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山蒟_山蒟的副作用_山蒟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酒饼藤、爬岩香、二十四症、上树风、石蒟、穿壁风、满天香、小风藤、山萎绿藤、香藤、钻骨风、辣椒姜、见风追、过节风、于节风、上树蛇、抱蛇、水蒌、血姜、山老叶、也侧苗 性…

  • 牛马藤

    牛马藤(《草木便方》) 【异名】过山龙(《草木便方》),油麻血藤(《中草药资料》)。 【来源】为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根及茎叶。 【植物形态】常绿油麻藤,又名:常春油麻藤、常绿黎豆、…

  • 毛冬青叶

    毛冬青叶(《广西中草药》) 【来源】冬青科植物毛冬青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毛冬青"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平,味苦涩。" 【功用主治】①《广西中草…

  • 秤杆升麻

    秤杆升麻(《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斑麻、麻沙菜、白花根、米点菜、土升麻(《贵州民间药物》),猫儿翻甑、搬倒甑(《贵州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鼓钉的根。 【植物形态】白鼓…

  • 玉簪花_玉簪花的功效与作用_玉簪花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内消花、白鹤花、白鹤仙、白萼、玉泡花、银净花 性味:苦;甘;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经。主咽喉肿痛;疮痈肿痛;小便不利;经闭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

  • 漏芦_漏芦泡水喝的功效_漏芦主要是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野兰、鹿骊、鬼油麻、和尚头、大头翁、独花山牛蒡、祁漏芦、禹漏芦、龙葱根、毛头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

  • 亚麻子_亚麻子是中药吗_亚麻子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胡麻子、壁虱胡麻、亚麻仁、大胡麻、胡麻仁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润燥通便。主麻风;皮肤干燥;瘙痒;脱发;疮疡湿疹;肠燥便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

  • 老鼠刺

    老鼠刺(《贵州草药》) 【异名】猫儿刺。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老鼠刺的根。 【植物形态】老鼠刺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10米。幼枝疏生短柔毛。叶互生,密集,硬革质,长方状卵形或菱状卵…

  • 黄鳝藤根

    黄鳝藤根(《福建中草药》) 【异名】熊柳根(《福建民间草药》),铁包金、土黄耆(《闽东本草》)。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儿茶的根。植物形态详"黄鳝藤"条。 【采集】秋、冬采收,…

  • 鹅掌金星草_鹅掌金星草可以入药吗_鹅掌金星草主要治疗什么

    基础信息 别名:辟瘟草、鸭脚金星草、独脚金鸡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解毒。治伤寒热病,烦渴,惊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肝炎,血淋,便血,痈肿疔疮。 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