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_薄荷的功效与作用_女人喝薄荷水的好处

基础信息

别名: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

性味:味辛;性凉

功能主治: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主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痒;肝郁胁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或叶。

原形态:多年生芳香草本,茎直立,高30-80cm。具匍匐的根茎,深入土壤可至13cm,质脆,容易折断。茎锐四棱形,多分枝,四侧无毛或略具倒生的柔毛,角隅及近节处毛较显着。单叶对生;叶柄长2-15mm;叶形变化较大,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2-7cm,宽1-3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长级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侧脉5-6对,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具柔毛及黄色腺鳞,以下面分布较密。轮伞花序腋生,轮廓球形,花时径约18mm,愈向茎顶,则节间、叶及花序递渐变小;总梗上有小苞片数枚,线状披针形,长在2mm以下,具缘毛;花柄纤细,长2.5mm,略被柔毛或近无毛;花萼管状钟形,长2-3mm,外被柔毛及腺镤,具10脉,萼齿5,铗三角状钻形,长约0.7mm,缘有纤毛;花冠淡紫色至白色,冠檐4裂,上裂片先端2裂,较大,其余3片近等大,花冠喉内部被微柔毛;雄蕊4,前对较长,常伸出花冠外或包于花冠筒内,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药室平行;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小是对果长卵球形,长0.9mm,宽0.6mm,黄褐色或淡褐色,具小腺窝。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沟旁,路边及山野湿地,海拔可高达3500m。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地。

文献

出处:出自《雷公炮炙论》。1.《唐本草》:薄荷茎方,叶似荏而尖长,根经冬不死。又有蔓生者,功用相似。2.《本草图经》:薄荷,旧不着所出州土,而今处处皆有之。夏、秋采茎叶暴干。古方稀用,或与薤作蘼食,近世医小儿疳积。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纲目》: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2.《本草经疏》:薄荷,辛多于苦而无毒。辛合肺,肺合皮毛,苦合心、而从火化,主血脉,主热,皆阳脏也。贼风伤寒,其邪在表,故发汗则解。风药性升,又兼辛温,故能散邪辟恶。辛香通窍,故治腹胀满、霍乱。《食疗》以为能去心家热,故为小儿惊风、风热家引经要药。辛香走散,以通关节,故逐贼风。发汗者,风从汗解也。本非脾胃家药,安能主宿食不消?上升之性,亦难主下气;劳乏属虚,非散可解,三疗俱非,明者当自别之。又:病人新瘥勿服,以其发汗虚表气也。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症者勿服,以其当补而愈。阴虚人发热勿服,以出汗则愈竭其津液也。脚气类伤寒勿服,以其病在下而属脾故也。血虚头痛,非同诸补血药不可用。小儿身热由于伤食者不可用。小儿身热因于疳积者不可用。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虽身热初起,亦不可用。3.《药品化义》:薄荷,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用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同川芎达巅顶,以导壅滞之热。取其气香而得窍,善走肌表,用消浮肿,散肌热,除背痛,引表药入营卫以疏结滞之气。4.《本草新编》:薄荷,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解郁之更神。薄荷入肝胆之经,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较柴胡更为轻清。5.《本草求真》:薄荷,气味辛凉,功专入肝与肺,故书载辛能发散,而于头痛、头风、发热恶寒则宜,辛能通气,而于心腹恶气、痰结则治;凉能清热,而于咽喉、口齿、眼、耳、瘾疹、疮疥、惊热,骨蒸、衄血则妙。是以古方逍遥,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过二、三分为止,恐其有泄真元耳。6.《本经续疏》:吐下则胀满应减,下气则宿食应行,即不减不行,亦宜以宽中理气消导顺降为治,何取于薄荷?不知薄荷之凉,大有似乎豆蔻辈,原能宽中理气,消导顺降者也。特其芳烈外发,不似豆蔻辈内藏,所以重在散发,而治内不专耳。设使恶气宿食既已内扰,仍复托根于表,则非薄荷之内解其结,外其根,何以使表里尽除耶。7.《医学衷中参西录》:薄荷味辛,气清郁香窜,性平。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痛,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头疼、目疼,鼻渊、鼻塞,齿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痢疾初起挟有外感者,亦宜用之,散外感之邪即以清肠中之热,则其痢易愈。又善消毒菌,逐除恶气,一切霍乱痧证,亦为要药。为其味辛而凉,又善表瘾疹,愈皮肤瘙痒,为儿科常用之品。温病发法用薄荷,犹伤寒发汗用麻黄也。按薄荷古原名苛,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药。《本经》、《别录》皆未载之,至唐时始列于药品,是以《伤寒论》诸方未有用薄荷者。然细审《伤寒论》之方,确有方中当用薄荷,因当时犹未列入药品,即当用薄荷之方,不得不转用他药者。试取《伤寒》之方论之,如麻杏甘石汤中之麻黄,宜用薄荷代之。盖麻杏甘石汤,原治汗出而喘无大热,既云无大热,其仍有热可知,有热而犹用麻黄者,取其泻肺定喘也;然麻黄能泻肺定喘,薄荷亦能泻肺定喘(薄荷之辛能抑肺气之盛,又善搜肺风),用麻黄以热治热,何如用薄荷以凉治热乎?又如凡有葛根诸汤中之葛根,亦可以薄荷代之;盖葛根原所以发表阳明在经之热,葛根之凉不如薄荷代之;盖葛根原所以发表阳明在经之热,葛根又何如薄荷乎?斯非背古训也,古人当药物未备这时,所制之方原有不能尽善尽美之处,无他,时热限之也。8.《本草正义》:孙星衍辑刻《本草经》,径谓薄荷苏类,确乎可信。《唐本草》谓为辛温,亦以苏类例之。然冷冽之气能散风热,决非温药,故洁古直谓之辛凉。其主治则《唐本》谓贼风伤寒、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又皆与紫苏大略相近,惟辛而凉降,微与温散者不同耳。按外治风热生疮,煮汁和入消肿末药敷之,凉入肌肤,立能止痛。9.《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10.《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11.孙思邈:煎汤洗漆疮。12.《唐本草》:主贼风,发汗。(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13.《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14.《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关痛。15.《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16.《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17.《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劳热,用其汁与众药为膏。18.李杲:主清利头目。19.王好古: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20.《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癞诸疮。又:野薄荷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21.《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22.《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23.《医要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24.《本草再新》:消目翳。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68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地骨皮_地骨皮功能主治_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枸杞根、苟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齿牙根、红耳堕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红榴根皮、狗地芽皮 性味: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虚热;泻肺火…

  • 银鱼_银鱼的医用功效_银鱼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王余、鲙残鱼、银条鱼、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补虚;润肺;健胃。主营养不良;咳嗽;脾虚泄泻;小儿疳积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银鱼科动物太湖新银鱼的全体。…

  • 绵马贯众_ 绵马贯众的功能与主治_贯众的中毒剂量

    基础信息 别名:贯众、绵马、野鸡膀子、牛毛黄、贯仲 性味:苦;涩;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驱虫。用于虫积腹痛,疮疡。 生长采收 来源:本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

  • 铁筷子2

    铁筷子2(《陕西中草药》) 【异名】黑毛七,小山桃儿七(《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铁筷子的根。 【植物形态】铁筷子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无毛。根茎直径约6毫米…

  • 苣荬菜花

    苣荬菜花(《河北中药手册》) 【来源】为菊科植物苣荬菜的花,植物形态详"苣荬菜"条。 【采集】夏秋季花将开放时采摘,晒干。 【性味】性平。味甘。 【功用主治】治急性黄痘型传染性肝炎…

  • 茯神_茯神和什么不能一起服用_茯神是如何帮助病人的

    基础信息 别名:伏神 性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宁心;安神;利水。主惊悸;健忘;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菌类植物药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间天然抱有…

  • 白木_白木作为药材的主要功效_白木的气味好闻吗

    基础信息 别名:野黄皮、鸡卵黄、小柑、小郎伞、搽散、野辣椒 性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散瘀止痛。主胸痹;跌打肿痛;骨折;扭伤;风湿痹痛;候痛;毒蛇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

  • 车前

    车前(《四声本草》) 【异名】罘苜(《诗经》),马舄(《毛诗传》),当道(《本经》),陵舄(《列子》),牛舌草(陆玑《诗疏》),车前草、虾蟆衣(《尔雅》郭璞注),牛遗、胜舄(《别录…

  • 驴打滚儿草

    驴打滚儿草(《内蒙古中草药》) 【异名】还阳参。 【来源】为菊科植物屠还阳参的全草。 【植物形态】屠还阳参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呈灰绿色,含乳汁,有毛。基生叶簇生,卵状…

  • 粉霜

    粉霜(《品汇精要》) 【异名】白雪(《抱朴子》),水银霜、白灵砂(《纲目》),白粉霜(《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轻粉的精制品。 【制法】将轻粉纳于烧瓶中,密封瓶口,然后埋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