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子

南瓜子
(《现代实用中药》)

【异名】南瓜仁(《科学的民间药草》),白瓜子(《东北药植志》),金瓜米(《陆川本草》)。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植物形态详"南瓜"条。

【采集】夏秋间收集成熟种子,除去瓤膜,晒干。

【药材】干燥成熟的种子,呈扁椭圆形,一端略尖,外表黄白色,边缘稍有棱,长约1.2~2厘米,宽约0.7~1.2厘米,表面带有毛茸,边缘较多。种皮较厚,种脐位于尖的一端;除去种皮,可见绿色菲薄的胚乳,内有2枚黄色肥厚的子叶。子叶内含脂肪油,胚根小。气香,味微甘。以干燥、粒饱满、外壳黄白色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化学成分】含南瓜子氨酸、脂肪油、蛋白质及维生素A、B1、B2、C,又含胡萝卜素。脂肪油中的主要成分为亚麻仁油酸、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药理作用】①驱虫作用
蚯蚓实验法证明南瓜子乙醇提取物有驱虫作用。猫用南瓜子浓缩制剂100~300毫克/公斤一次灌胃,对绦虫、弓蛔虫等有明显驱虫作用。40%南瓜子粉煮液和30%瓜子提取物在体外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后段都有麻痹作用,使之变薄变宽,节片中部凹陷(中段节片尤其明显),而对其头及未成热节片则无此作用。曾用合成的dl-南瓜子氨酸饲喂犬及小鼠,对犬包囊带虫、豆状带虫及小鼠短膜壳绦虫皆有效;体外实验证明,1:500溶液使犬绦虫明显兴奋,甚至挛缩,并与氢滇酸槟棉碱有协同作用。

②抗日本血吸虫作用
南瓜子有遏制日本血吸虫在动物体内向肝脏移行的作用。在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蚴的同时,给服南瓜子共28天,有预防作用;但对成虫无杀灭作用。接种血吸虫尾蚴的家猪,每天喂去壳去油南瓜子粉,预防效果与小鼠实验结果基本相仿。小鼠实验证明,口服南瓜子能抑制和杀灭体内日本血吸虫幼虫,对雌虫作用更强;但对血吸虫成虫无杀灭作用:只在服药1周后(每天3克),开始发生形态上的退行性变化。毛壳南瓜子预防作用大于光壳南瓜子。新鲜南瓜子与1年陈旧的南瓜子的预防效果相同。不同产地的南瓜子均能抑制血吸虫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但作用强弱有所不同,徐州所产的功效较为显著。南瓜子浆粉与生南瓜子仁同样有抑制和杀灭血吸虫幼虫的作用。改用发酵法制作的浆粉也有同样预防效果。用酒精沉诧等四种方法可以分离南瓜子仁的有效成分,防治血吸虫的有效成分为一种水溶性物质,即南瓜子氨酸。南瓜子对幼虫的抑制作用主要在性发育期前;在宿主肝内能杀灭部分幼虫,表现为炎性反应及虫体的退化性变化。南瓜子氨酸不能杀灭成虫,但能使虫体萎缩,生殖器官退化,和子宫内虫卵减少。

③其他作用
小鼠以南瓜子浓缩制剂2~10克/公斤灌胃,并无毒性,但口服4克,对肝、肺、肾等可产生暂时性病理损害,使肝内糖元减少和脂肪增加。南瓜子氨酸使肝细胞呈轻度萎缩,肝内有少量脂肪浸润,停药后则迅逮恢复正常。感染血吸虫的兔喂服南瓜子后,血清转氨酶和胆碱酯酶等有所变化,但3周后解剖兔肝病变极轻,体内虫数未减,可能因兔不爱食南瓜子,与饥饿有关。以大量南瓜子氨酸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可使动物兴奋狂躁,而兔和猫则可能表现安静;但能使兔血压升高和呼吸加快;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性味】《陆川本草》:"甘,平。"

【功用主治】治绦虫,蛔虫,产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

①《现代实用中药》:"驱除绦虫。"

②《安徽药材》:"能杀蛔虫。"

③《中国药植图鉴》:"炒后煎服,治产后手足浮肿,糖屎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研末或制成乳剂。外用:煎水熏洗。

【宜忌】《纲目拾遗》:"多食壅气滞膈。"

【选方】①驱除绦虫:㈠新鲜南瓜子仁一至二两,研烂,加水制成乳剂,加冰糖或蜂蜜空腹顿服;或以种子压油取服十五至三十滴。(《中药的药理与应用》)

㈡南瓜子、石榴根皮各一两,日服三次,连服二日。(《四川中药志》)

②治蛔虫:南瓜子(去壳留仁)一至二两。研碎,加开水、蜜或糖成为糊状,空心服。(《闽东本草》)

③治血吸虫病:南瓜子,炒黄、碾细末。每日服二两,分二次,加白糖开水冲服。以十五日为一疗程。(《验方选集》)

④治百日咳:南瓜种子,瓦上炙焦,研细粉。赤砂糖汤调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8):20,1953)

⑤治小儿咽喉痛:南瓜子(不用水洗,晒干),用冰糖煎汤。每天服二、三钱。(《国医导报》3(1):53,1941)

⑥治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南瓜子、花生仁、胡桃仁同服。(《四川中药志》)

⑦治内痔:南瓜子二斤,煎水熏之。每日二次,连熏数天。(《岭南草药志》)

【临床应用】①治疗血吸虫病
临床试用南瓜子仁治疗血吸虫病,具有一定疗效。治后大便复查,部分患者转为阴性。尤其对急性病例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据73例观察,服药1~5天体温即开始下降者占89%,在6~14天开始退热的占11%,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为服药后6~34天;疗程结束后部分病例的肝脾肿大、血象、肝功能、心电图等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慢性病例的病情则无明显改变。常用制剂:㈠去油粉剂:每日全量240~300克,10岁以下儿童服半量,10~16岁服160~200克。㈡水浸膏:每毫升相当于生南瓜子仁4克。急性病例每日用180毫升,慢性病例每扫服60毫升。儿童剂量按去油粉剂推算。均以30天为一疗程。副作用:服药初期可能有腹泻、恶心、食欲减退等反应,均较轻微,不久即消失。浸膏反应较粉剂为轻。治疗中有3例晚期病人服药后黄疸指数上升,停药后2例下降,1例仍继续上升而发生肝性昏迷。故对晚期病例应慎重使用。

②治疗绦虫病
南瓜子配合槟榔应用。详见"槟榔"条。

③治疗蛔虫病
南瓜子煎服或炒熟吃。儿童一般每次用1~2两,于早晨空腹时服。观察5~13岁粪检阳性患儿56例,服药后1~2天共51例排出蛔虫;第5~10天48例复查大便,有33例转为阴性。

④治疗产后缺乳
每次用生南瓜子5~6钱,去壳取仁,用纱布包裹捣成泥状,加开水适量和服(亦可加入少许豆油或食糖搅拌),早晚空腹各服1次。一般连服3~5天即可见效。如将瓜子仁炒热吃或煮粥吃则无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97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复叶葡萄叶_复叶葡萄叶的用法用量_复叶葡萄叶的适用范围

    基础信息 别名:止血灵、甜茶叶 性味:味甘;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止血;清热解暑。主外伤出血;预防中暑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的叶。 原形态:本质藤本。细长…

  • 蒲桃种子

    蒲桃种子(《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桃金娘种植物蒲桃的种子,植物形态详"蒲桃壳"条。 【功用主治】治糖尿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

  • 杧果

    杧果(《岭南采药录》) 【异名】庵罗果(《开宝本草》),香盖(《大明一统志》),蜜望、望果(《广东新语》),莽果(《肇庆府志》),沙果梨(《植物名实图考》),檬果(《植物学大辞典》…

  • 山臭草_山臭草治什么病_山臭草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闷头花、断肠草 性味:苦;辛;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劳伤;胸脘刺痛;坐板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大叶紫堇的全草或根。 原形态:大叶…

  • 山丹花

    山丹花(《纲目》) 【异名】山豆子花(《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百合科植物山丹的花蕾,植物形态详"山丹"条。 【性味】①《纲目》:"甘,凉,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

  • 山扁豆_山扁豆有毒吗_山扁豆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梦草、挞地沙、细杠木、砂子草、细密梳、细柑木、蛇谷草、野通草、地柏草、水皂角、黄瓜香、茫喜、蛇药、假牛柑、疳草、下通草、鱼骨折、红霜石、苦麦草 性味:甘苦;平;无毒…

  • 苘麻_苘麻治什么病_苘麻的作用与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白麻、青麻、野棉花、叶生毛、磨盘单、车轮草、点圆子单、馒头姆、孔麻、磨仔盾、毛盾草、野火麻、野芝麻、紫青、绿箐、野苘、野麻、鬼馒头草、金盘银盏 性味:苦;平 功能主…

  • 下果藤_下果藤是中药吗_下果藤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吹风藤 性味:涩;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止血。主发热;烧烫伤;疮疡;胃痛;风湿痛;外伤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咀签的茎叶。 原形态…

  • 马蹄甲

    马蹄甲(《本草经集注》) 【来源】马科动物马的马蹄,原动物详"马肉"条。 【性味】甘,平. ①《别录》:"温。" ②《纲目》:"甘,平,无毒。" 【功用主治】治崩漏带下,牙疳,秃疮…

  • 丹参

    【中文名】丹参(《本经》) 【类别】根类 【异名】亦参、木羊乳(《吴普本草》),逐马(陶弘景),山参(《日华子本草》),紫丹参(《现代实用中药》),红根(《中国药植志》),紫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