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_菟丝子有副作用吗_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菟丝实、吐丝子、无娘藤米米、黄藤子、龙须子、萝丝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缠龙子、黄丝子

性味:辛甘;平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主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

原形态:1.菟丝子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约1mm,多分枝,随处可生出寄生根,伸入寄主体内。叶稀少,鳞片状,三角状卵形。花两性,多数和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长约1mm;花萼西洋太,长约2mm,中部以下连合,裂片5,三角状,先端钝;花冠白色,壶形,长约3mm,5浅裂,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或钝,向外反折,花冠简基部具鳞片5,长圆形,先端及边缘流苏状;雄蕊5,着生于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花丝短,花药露于花冠裂片之外;雌蕊2,心皮合生,子房近球形,2室,花柱2,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稍扁,直径约3mm,几乎被宿存的花冠所包围,成熟时整齐地周裂。种子2-4颗,黄或黄褐色卵形,长约1.4-1.6mm,表面粗糙。花期7-9月,果期8-10月。2.南方菟丝与菟丝子形态相似,区别点是:雄蕊着生于花冠理解片弯缺处,花丝较长,花冠基部的鳞片先端2裂;蒴果仅下半部被宿存花冠包围,成熟时不整齐地开裂;种子通常4颗,卵圆形,长0.7-2mm,淡褐色。花果期6-8月。3.与菟丝子的主要区别是:茎较粗壮,肉质,直径1-2.5mm,黄色或红色的茎上常带紫红色瘤状斑点。花序穗状,长达3cm,基部常多分枝;花萼碗状,内质,背面常有紫红色瘤状突起;花柱单一,柱头2裂。蒴果卵圆形,长约5mm;种子1-2颗,长3-3.5mm,种皮黄至黄棕色。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田边、路边荒地、灌木丛中、山坡向阳处。2.寄生于田边、路旁的豆笠、菊科蒿属、马鞭草科牡荆属等的草本或小灌木上。3.寄生于草本木本植物上。资源分布:1.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北方地区为主。2.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甘肃、宁夏、新疆、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3.分布于我罱北多数地区。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从新》:菟丝子人煎剂,微炒研破,若人丸,须另研细未。占人因难于磨细,酒浸一宿。煮令吐丝,捣成饼、烘干再研,则末易细。然酒浸稍久,往往味变酸臭,全失冲和馨香之味,每多无效。今市中菟丝饼,俱将麦面打入,气味全乖,断不可用。1.《别录》:菟丝子,生朝鲜川泽田野。蔓延草本之上,色黄而细为赤网,色浅而大为菟累。月采实,暴干。2.陶弘景:菟丝子,田野墟落中甚多,皆浮生蓝纻麻蒿上。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平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看,三经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大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肥健。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脏得补,则二病自愈。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凡劳伤,皆脾肾肝三脏主之,肝脾气旺,则瘀血自行也。2.《本草汇言》: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非若黄柏、知母,苦寒而不温,有泻肾经之气;非若肉桂。益智,辛热而不凉,有动肾经之燥;非若苁蓉、琐阳,甘咸而滞气,有生肾经之湿者比也。如《神农本草》称为续绝伤,益气力,明目精,皆由补肾养肝,温理脾胃之征验也。3.《本草新编》:茧丝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专用。遇心虚之人,日夜梦,精频泄者,用苑丝子三两,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晚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遗。此乃心、肝、肾三经齐病,水火两虚所致。菟丝子正补心、肝、肾主圣药,况又不杂之别味,则力尤专,所以能直人三经以收全效也。他如夜梦不安,两目昏暗、双足乏力,皆可用之一、二两,同人参、熟地、白术、山萸之类,用之多建奇功。4.《本经逢原》:菟丝子,祛风明目,肝肾气分也。其性味辛温质粘,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止遗泄,主茎寒精出,溺有余沥;去膝腔酸软,老人肝肾气虚,腰痛膝冷,合补骨脂、杜仲用之;诸筋膜皆属于肝也。气虚瞳子无神者,以麦门冬佐之,蜜九服,效。凡阳强:不痿,大便燥结、水赤涩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阳也。5.《本草正义》:菟丝为养阴通络上品。其味微辛,则阴中有阳,守而能走,与其他滋阴诸药之偏于腻滞者绝异。缨仲醇谓五味之中、辛通四气,《经》言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所解极为削切。《本经》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于滋补之中,皆有宣通百脉,温运阳和之意。汁去面府,亦柔润肌肤之功用,久服则阴液足而目自明。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13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岩豇豆

    岩豇豆(《贵州草药》) 【异名】岩泽兰(《贵州草药》)。 【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肉叶吊石苣苔的全草。 【植物形态】肉叶吊石苣苔附生灌木。茎匍匐,随处生根,有分枝。叶3枚转生;具短柄…

  • 线叶金鸡菊

    线叶金鸡菊(《贵州草药》) 【异名】除虫菊(《贵州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线叶金鸡菊的叶。 【植物形态】线叶金鸡菊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茎直立,具短绒毛,上部分枝。叶…

  • 山药藤

    山药藤(《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茎藤。植物形态详"山药"条。 【采集】秋季连根拔起,晒干。 【性味】甘,平。 【功用主治】治皮肤湿疹、丹毒。 【用法与用量】…

  • 土燕窝

    土燕窝(《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雨燕科动物褐背金丝燕的唾液,凝结于岩洞等处所成的巢窝。 【动物形态】褐背金丝燕体长约9厘米,外形似家燕。嘴短阔,平扁而弱,黑色。头部和背部暗褐色…

  • 菘菜_菘菜的使用禁忌_菘菜可以入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白菜、夏菘、青菜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解热除烦;生津止渴;清肺消痰;通利肠胃。主肺热咳嗽;便秘;消渴;食积;丹毒;漆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

  • 树舌_树舌的功效与作用_树舌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赤色老母菌、扁芝、梨菌、枫树芝、老母菌、扁蕈、白斑腐菌、木灵芝、树耳朵、老牛肝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消炎抗癌。主咽喉炎;食管癌;鼻咽癌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

  • 白线薯_白线薯入药的功效及作用_食用白线薯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基础信息 别名:红藤、山乌龟、一滴血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清热解毒。主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痛经;痈疖肿毒;湿疹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

  • 庵摩勒

    庵摩勒(《唐本草》) 【异名】余甘子(《临海异物志》),余甘(《唐本草》),庵摩落迦果(《纲目》),望果(《中国树木分类学》),油甘子(《广州植物志》),牛甘子(《南宁市药物春》)…

  • 槟榔_槟榔对男性的危害_槟榔吃多了会上瘾吗

    基础信息 别名: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主虫积;食滞;脘腹…

  • 漆大姑根

    漆大姑根(《广州常用草药集》)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盘子的根。植物形态详"漆大姑"条。 【功用主治】《广州常用草药集》:"治疴呕痧症,炒熟煎茶可治红白痢症。" 【用法与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