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贼

木贼
(《嘉祐本草》)

【异名】木贼草(《木草经疏》),锉草(《盛京通志》),节节草(《植物名实图考》),节骨草(《东北药植志》),擦草、无心草(《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全草。

【植物形态】木贼
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以上。根茎短,黑色,匍匐,节上长出密集成轮生的黑褐色根。茎丛生,坚硬,直立不分枝,圆筒形,直径4~8毫米,有关节状节,节间中空,茎表面有20~30条纵肋棱,每棱有两列小疣状突起。叶退化成鳞片状,基部合生成筒状的鞘,鞘长6~10毫米,基部有1暗褐色的圈,上部淡灰色,先端有多数棕褐色细齿状裂片,裂片披针状锥形,先端长,锐尖,背部中央有1浅沟,裂片早落,仅在茎先端及幼茎上者不脱落。孢子囊穗生于茎顶,长圆形,长1~1.5厘米,先端具暗褐色的小尖头,由许多轮状排列的六角形盾状孢子叶构成,沿孢子叶的边缘生敖个胞子囊,孢子囊大形。孢子多数,同型,圆球形,有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卷绕在孢子小,遇水即弹开,以便繁殖。孢子囊穗6~8月间抽出。
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河岸湿地、溪边,喜阴湿的环境,有时也生于杂草地。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按粗细扎成小捆,阴干或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呈长管状,中空有节,不分枝。长30~60厘米,直径约5毫米,每节长3~6厘米。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多数纵枝,顺直排列,其上密生细刺,触之有粗糙感。节处有筒状深棕色的鳞叶。易自节处拔脱。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内有灰白色或浅绿色的薄瓤。气无,味甘,微苫涩。以茎粗长、色绿、质厚、不脱节者为佳。
主产东北及陕西、湖北等地。

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尚以同属植物纤细木贼(笔管草)的全草作木贼使用。参见"土米贼"条。

【炮制】洗净,稍润,剪去根部,切段,晾干。

【性味】甘苦,平。

①《嘉祜本草》:"味甘微苦,无毒。"

②《纲目》:"温。"

③《本草正》:"味微苦微甘。"

【归经】入肺、肝、胆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二经血分。"

③《本草汇言》:"入手、足三阳经。"

【功用主治】疏风散热,解肌,退翳。治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肝,疟疾,喉痛,痈肿。

①《嘉祜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积块,益肝胆,明目,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

②《纲目》:"解肌,止泪,止血,去风湿,疝痛,大肠脱肛。"

③《本草正》:"发汗,解肌。治伤寒,疟疾。去风湿,散火邪。"

④《玉楸药解》:"平疮疡肿硬,吐风狂痰涎。治痈疽瘰疬,疔毒,疖肿,汗斑,粉渣,崩中赤白诸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宜忌】气血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目疾由于怒气及暑热伤血、暴赤肿痛者,非其所任。"

②《本草汇言》:"多服损肝,不宜久服。"

③《本经逢原》:"多用令人目肿,若久翳及血虚者非所宜。"

【选方】①治目障昏矇多泪:木贼草(去节)一两,为末,和羊肝捣为丸,早晚各食后服二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②治目昏多泪:木贼(去节),苍术(泔浸)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茶凋下,或蜜丸亦可。(《圣惠方》)

③治风寒湿邪,欲发汗者:木贼草(去节)一两,生姜、葱白各五钱。水煎热饮,即汗。(《圣惠方》)

④治肠风下血:木贼(去节,炒)一两,木馒(炒)、枳壳(制)、槐角(炒)、茯苓、荆芥各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浓煎枣汤调下。(《仁斋直指方》木贼散)

⑤治血痢不止:木贼五钱,水煎温服。一日一服。(《圣惠方》)

⑥治脱肛历年不愈:木贼不以多少,烧存性,为末,掺肛门上,按之。(《三因方》)

⑦治月水不断:木贼(炒)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一服。(《圣惠方》)

⑧治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科出血及其它出血:木贼50%,黄柏20%,益母草20%,五倍子10%。分别研末,过120目筛,混匀。外用:将药粉撒布创面,用纱布压迫。内服;每次二克,每四至六小时一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⑨治胎动不安:木贼(去节)、川芎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金银花一钱煎服。(《圣济总录》)

⑩治咽喉红痛:鲜木贼草捣绞汁调蜜服。(《泉州本草》)

⑾治浮肿型脚气、皮肤病性肾炎、水肿:木贼草四钱五分,浮萍三钱,赤豆三两,红枣六枚。水煎,一日三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⑿治舌硬出血:木贼煎水,漱之。(《圣惠方》)

⒀目昏多泪。用木贼(去节)、苍术(淘米水泡过)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

⒁急喉痹塞。用木贼在牛粪火上烧存性,每服一钱,冷水送下,血出即安。

⒂血痢不止。用木贼五钱,水煎,温服。一天服一次。

⒃泻血不止。方同上,一天服二次。

⒄肠痔下血。用木贼、枳壳各二两,干姜一两,大黄二钱半,一起在锅内炒黑存性,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送下。甚效。

⒅大肠脱肛。用木贼(烧存性)研为末,敷肛部,并把它托入体内。药中加龙骨亦可。

⒆妇女血崩。用木贼、香附子各一两,朴硝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血色黑者用酒一碗煎,血色赤者用水一碗煎,连渣服下。一天服二次。脐下痛者,加乳香、没药、当归各一钱同煎。忌食生冷硬物及猪、鱼、面等。此方名"雷氏木贼散"。

⒇月经不净。用木贼(炒)三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每天服一次。

(21)胎动不安。用木贼(去节)、川芎,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碗,加金银一钱煎服。

(22)小肠疝气。用木贼锉细,微炒为末。沸汤送服二钱,有效。以热酒送下亦可。

【临床应用】①治疗牛皮癣
木贼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每日2次,半月为一疗程;如无不良反应,可连续应用。治疗99例,基本痊愈4例,显效49例。疗效最快者经注射15次后即达到基本治愈,但一般需注射70~80次。极个别病例用药后皮损反见增加而停药。用药后未见毒性不良反应,远期疗效待继续观察。

②治疗矽肺
对改善症状有一定效果。据36例观察,服药后咳嗽、咳痰、气喘、胸痛、心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但X线胸片、心电图及肺功能检查则无明显变化。制剂及用法:㈠流浸膏: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每日量相当生药100克。㈡糖浆剂:每次5毫升,15~30天后改为每次10毫升,均日服3次;每日量相当生药37.5~75克,副作用:服药初期有口干、肠鸣等反应,连续服药15~30天后自行消失;服流浸膏的有3人出现颜面色素沉着,可能与叶绿素渣质吸收有关,停药后短期内消失。此外,发现有17.6%的病例肝功能有一定损害,可能由于服药时间长、剂量大、疗程无间隙有关。如每日服相当75克生药的流浸膏,2个月为一疗程,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可能起到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99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狸肉

    狸肉(《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猫的肉或全体。 【动物形态】豹猫,又名:狸(《诗经》),豾狸(《尔雅》郭填注),野猫(《圣惠方》),狸猫。外形似家猫。身长50~65厘米…

  • 白千层

    白千层(《中国药植图鉴》) 【异名】玉树(《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白干层的树皮。 【植物形态】白干层常绿乔木,高约20米。树皮灰白色,厚而疏松,可薄片状层层剥落…

  • 九龙藤叶_九龙藤叶怎么入药_九龙藤叶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燕子尾、猪蹄叉、羊蹄叉、夜合草、千打捶、马蹄叶 性味:甘;苦;平 功能主治:利尿,化瘀,理气止痛。主小便不利,腰痛,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龙…

  • 刺玫花

    刺玫花(《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植物形态详"刺莓果"条。 【功用主治】治月经过多,刺玫花3~6朵,煎水服。

  • 青香藤

    青香藤(《云南中草药》) 【异名】青木香。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青香藤的根。 【植物形态】青香藤藤本。根粗壮,不规则圆柱形,略分枝。叶互生,略革质,卵状心形,长5.5~8.5厘米…

  • 食茱萸

    食茱萸(《千金·食治》) 【异名】越椒(《广雅》),檔子(《本草拾遗》),艾子(《本草图经》),辣子(《纲目》)。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的果实。 【植物形态】樗叶花椒落叶乔…

  • 兔肉

    兔肉(《别录》) 【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占兔、东北兔、高原兔、华南兔、家兔等的肉。 【动物形态】①蒙古兔,又名:草原兔、跳猫。体形中等,长约45厘米,尾长约9厘米。体重一般在2公斤以…

  • 鲮鱼

    鲮鱼(姚可成《食物本草》) 【异名】雪魿(《纲目拾遗》),魿鱼(姚可成《食物本草》),土铃鱼(《本草求原》)。 【来源】为鲤科动物鲮色的肉。 【动物形态】鲮鱼体长、侧扁,腹部圆,背…

  • 菘菜_菘菜的使用禁忌_菘菜可以入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白菜、夏菘、青菜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解热除烦;生津止渴;清肺消痰;通利肠胃。主肺热咳嗽;便秘;消渴;食积;丹毒;漆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

  • 大刺儿菜_大刺儿菜吃了是不是会吐血_什么时期的大刺儿菜药效更好

    基础信息 别名:大蓟、藏大蓟 性味:味甘;苦;性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主吐血;衄血;尿血;子宫出血;黄疸;疮前程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贡的蓟的全草。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