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_五加皮的主要功效_五加皮怎么服用

基础信息

别名:南五加皮、五谷皮、红五加皮

性味:味辛;苦;微甘;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数点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的根皮。

原形态:1.细柱五加灌木,有时蔓生状,高2-3m。枝灰棕以,无刺或在叶柄基部单生扁平的刺。叶为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长3-8cm,常有细刺;小叶5,稀为3或4,中央一片最大,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3-8cm,宽1-3.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沿脉上疏生刚毛,下面脉腋间有淡棕色簇毛,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腋生或单生于短枝顶端,直径约2cm;总花梗长1-2cm;花梗长6-10mm;萼5齿裂;花黄绿色,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开放时反郑;雄蕊5,花丝细长;子房2室,花柱2,分离或基部合生,柱头圆状状。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直径5-6mm,成熟时黑色,宿存花柱反曲。种子2粒,细小,淡褐色。花期4-7月,果期7-10月。2.无梗五加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树皮暗灰色或黑色,有纵裂纹,枝无刺或疏生粗壮刺,平直或弯曲。掌状复叶;柄长3-10cm,无刺或有散生的小刺。小叶3-5,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稀为椭圆形,长8-18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叶脉及边缘均有刚毛,边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以,下面浅绿色,叶脉及边缘均有刚毛,边缘有不整齐锯齿。数个至10个头状药序组成圆锥花序,总花梗长5-30mm,必生短柔毛;萼绿色,密生白色绒毛,具5小齿;花深紫色或近于黑褐以,花瓣5,放形,长不及2mm,外面褐短柔毛,以后毛脱落;雄蕊5,长于花瓣;子房2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仅柱头裂片离生。核果浆果状,卵椭圆形,成熟时黑色,具宿存花柱。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地海拔200-1600m的灌木丛林、林缘、山坡路帝和村落中。2。生于海拔200-1600m的森林或灌丛中。资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2.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本草图经》:五加皮,今江、淮、湖南州郡皆有之。春生苗,茎叶俱青,作丛,赤茎,又似藤蔓,高三、五尺,上有黑刺,叶生五叉,作簇者良。四叶、三叶者最多,为次。每一叶下生一刺。三、四月开白花,结细青子,至六月渐黑色。根若荆根,皮黄黑,肉白,骨坚硬。五月、七月采茎,十月采根,阴干用。蕲州人呼为木骨。一说乃有数种,京师、北地者,大片,类秦皮、黄柏辈,平直如板而色白,绝无气味,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经》: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蹩,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2.《本草经疏》:五加皮,观《本经》所主诸证,皆因风寒湿邪伤于(足少阴、厥阴)二经之故,而湿气尤为最也。《经》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又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肝肾居下而主筋骨,故风寒湿之邪,多自二经先受,此药辛能散风,温能除寒,苦能燥湿,二脏得其气而诸证悉瘳矣。又湿气浸淫,则五脏筋脉缓纵;湿气留中,则虚赢气乏。湿邪既去,则中焦治而筋骨自坚,气日益而中自补也。其主益精强志者,肾藏精与志也。3.《别录》:疗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赢,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4.《药性论》: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暨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赢,小儿三岁不能行。5.《日华子本草》: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6.《纲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7.《本草再新》:化痰除湿,养肾益精,去风消水,理脚气腰痛,治疮疥诸毒。8.《陕西中草药》:活血消肿,治风湿关节痛,阴囊湿疹,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9.《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骨折,疮毒,疟疾。10.《药性类明》:两脚疼痹,风湿也。五加皮苦泄辛散,能治风湿。《药性论》言其破逐恶风血。破逐恶风血,即治痹之义也。丹溪治风湿脚痛加减法云,痛甚加五加皮。可见其逐恶血之功大也。11.《本草求真》:五加皮,脚气之病,因于风寒湿三气而成,风胜则筋骨为之拘挛。湿胜则筋脉为之缓纵,男子阴痿囊湿,女子阴痒虫生,小儿脚软。寒胜则血脉为之凝滞,筋骨为之疼痛,而脚因尔莫行。服此辛苦而温,辛则气顺而化痰,苦则坚骨而益精,温则祛风而胜湿,凡肌肤之瘀血,筋骨之风邪,靡不因此而治。盖湿去则骨壮,风去则筋强,而脚安有不理者乎。但此虽属理脚之剂,仍不免有疏泄之虞,须于此内参以滋补之药,则用之历久而不变矣。12.《本草思辨录》:五加皮,宜下焦风湿之缓证。若风湿搏于肌表,则非其所司。古方多浸酒酿酒,及酒调末服之,以行药势。心疝少腹有形为寒,肺热生痿躄为热,《本经》并主之。五加皮辛苦而温,惟善化湿耳。化其阴淫之湿,即驱其阳淫之风。风去则热已,湿去则寒除。即《别录》之疗囊湿、阴痒、小便余沥、腰脚痛痹、风弱、五缓,皆可以是揆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95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土八角

    土八角(《四川中药志》) 【别名】土大香。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红茴香或云南茴香的果实。 【植物形态】①红茴香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干灰色,幼枝绿色。单叶互生,革质,椭圆…

  • 慈竹花

    慈竹花(《重庆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植物形态详"慈竹叶"条。 【功用主治】治痨伤吐血:鲜慈竹花半斤,鲜黄桷树寄生半斤,炖黄牛肉或杀口肉服。

  • 青鳞鱼_青鳞鱼是中药吗_青鳞鱼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青皮、柳叶鱼、青鳞、青皮子、柳叶青 性味:味甘;淡;性温 功能主治:解毒。主海蛇咬伤;缠腰火丹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青鳞鱼及其近缘种的肉。 原形态:…

  • 土蜂

    土蜂(《本经》) 【别名】蜚零(《本经》),马蜂(《尔雅》郭璞注)。 【来源】为土蜂科昆虫土蜂的全虫。 【动物形态】土蜂体大,形圆长,长约2厘米。色黑,被细毛。前头部广阔,复眼1对…

  • 风箱树根_风箱树根和什么不能一起服用_风箱树根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水杨梅蔃、杨梅树根、水杨梅根、八卦风、黄被棒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消肿。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肝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睾丸炎;风湿性关节炎;…

  • 地耳草

    地耳草(《植物名实录》) 【异名】田基黄(《生草药性备要》),水榴子、香草(《质问本草》),斑鸠窝、雀舌草(《植物名实图考》),蛇喳口(《草木便方》),合掌草、跌水草(《分类草药性…

  • 雪茶

    雪茶(《纲目拾遗》) 【异名】地茶、太白茶(《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地茶科植物雪茶的地衣体。 【植物形态】雪茶地衣体白色或灰白色,管状,单一或有稀少分枝,先端稍弯曲,呈蛔虫状…

  • 龙珠子

    龙珠子(《本草拾遗》) 【来源】为茄科植物龙珠的果实。植物形态详"龙珠"条。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本草拾遗》:"主疔肿。"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烂…

  • 海燕_海燕的禁忌_海燕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五角星、海五星 性味:味咸;性温 功能主治:补坚硬;祛风湿;制酸;止痛。主阳痿;风湿腰腿痛;劳伤疼痛;胃痛泛酸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燕科动物海燕的全体。 …

  • 山?叶

    山?叶(《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叶。植物形态详"山?子"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甘,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平。" ②《本草求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