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_五加皮的主要功效_五加皮怎么服用

基础信息

别名:南五加皮、五谷皮、红五加皮

性味:味辛;苦;微甘;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数点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的根皮。

原形态:1.细柱五加灌木,有时蔓生状,高2-3m。枝灰棕以,无刺或在叶柄基部单生扁平的刺。叶为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长3-8cm,常有细刺;小叶5,稀为3或4,中央一片最大,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3-8cm,宽1-3.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沿脉上疏生刚毛,下面脉腋间有淡棕色簇毛,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腋生或单生于短枝顶端,直径约2cm;总花梗长1-2cm;花梗长6-10mm;萼5齿裂;花黄绿色,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开放时反郑;雄蕊5,花丝细长;子房2室,花柱2,分离或基部合生,柱头圆状状。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直径5-6mm,成熟时黑色,宿存花柱反曲。种子2粒,细小,淡褐色。花期4-7月,果期7-10月。2.无梗五加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树皮暗灰色或黑色,有纵裂纹,枝无刺或疏生粗壮刺,平直或弯曲。掌状复叶;柄长3-10cm,无刺或有散生的小刺。小叶3-5,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稀为椭圆形,长8-18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叶脉及边缘均有刚毛,边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以,下面浅绿色,叶脉及边缘均有刚毛,边缘有不整齐锯齿。数个至10个头状药序组成圆锥花序,总花梗长5-30mm,必生短柔毛;萼绿色,密生白色绒毛,具5小齿;花深紫色或近于黑褐以,花瓣5,放形,长不及2mm,外面褐短柔毛,以后毛脱落;雄蕊5,长于花瓣;子房2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仅柱头裂片离生。核果浆果状,卵椭圆形,成熟时黑色,具宿存花柱。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地海拔200-1600m的灌木丛林、林缘、山坡路帝和村落中。2。生于海拔200-1600m的森林或灌丛中。资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2.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本草图经》:五加皮,今江、淮、湖南州郡皆有之。春生苗,茎叶俱青,作丛,赤茎,又似藤蔓,高三、五尺,上有黑刺,叶生五叉,作簇者良。四叶、三叶者最多,为次。每一叶下生一刺。三、四月开白花,结细青子,至六月渐黑色。根若荆根,皮黄黑,肉白,骨坚硬。五月、七月采茎,十月采根,阴干用。蕲州人呼为木骨。一说乃有数种,京师、北地者,大片,类秦皮、黄柏辈,平直如板而色白,绝无气味,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经》: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蹩,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2.《本草经疏》:五加皮,观《本经》所主诸证,皆因风寒湿邪伤于(足少阴、厥阴)二经之故,而湿气尤为最也。《经》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又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肝肾居下而主筋骨,故风寒湿之邪,多自二经先受,此药辛能散风,温能除寒,苦能燥湿,二脏得其气而诸证悉瘳矣。又湿气浸淫,则五脏筋脉缓纵;湿气留中,则虚赢气乏。湿邪既去,则中焦治而筋骨自坚,气日益而中自补也。其主益精强志者,肾藏精与志也。3.《别录》:疗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赢,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4.《药性论》: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暨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赢,小儿三岁不能行。5.《日华子本草》: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6.《纲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7.《本草再新》:化痰除湿,养肾益精,去风消水,理脚气腰痛,治疮疥诸毒。8.《陕西中草药》:活血消肿,治风湿关节痛,阴囊湿疹,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9.《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骨折,疮毒,疟疾。10.《药性类明》:两脚疼痹,风湿也。五加皮苦泄辛散,能治风湿。《药性论》言其破逐恶风血。破逐恶风血,即治痹之义也。丹溪治风湿脚痛加减法云,痛甚加五加皮。可见其逐恶血之功大也。11.《本草求真》:五加皮,脚气之病,因于风寒湿三气而成,风胜则筋骨为之拘挛。湿胜则筋脉为之缓纵,男子阴痿囊湿,女子阴痒虫生,小儿脚软。寒胜则血脉为之凝滞,筋骨为之疼痛,而脚因尔莫行。服此辛苦而温,辛则气顺而化痰,苦则坚骨而益精,温则祛风而胜湿,凡肌肤之瘀血,筋骨之风邪,靡不因此而治。盖湿去则骨壮,风去则筋强,而脚安有不理者乎。但此虽属理脚之剂,仍不免有疏泄之虞,须于此内参以滋补之药,则用之历久而不变矣。12.《本草思辨录》:五加皮,宜下焦风湿之缓证。若风湿搏于肌表,则非其所司。古方多浸酒酿酒,及酒调末服之,以行药势。心疝少腹有形为寒,肺热生痿躄为热,《本经》并主之。五加皮辛苦而温,惟善化湿耳。化其阴淫之湿,即驱其阳淫之风。风去则热已,湿去则寒除。即《别录》之疗囊湿、阴痒、小便余沥、腰脚痛痹、风弱、五缓,皆可以是揆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95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五香藤_五香藤的功效和作用_五香藤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蛇毒药、拔毒散、铁骨散、小红袍、岩青叶、黄龙藤、通气香、小血藤 性味:涩微苦,寒。根及藤:甘辛,平;叶: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治流感,毒…

  • 艾叶_艾叶的功效与作用_女人用艾叶泡脚的好处

    基础信息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主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

  • 山丹花

    山丹花(《纲目》) 【异名】山豆子花(《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百合科植物山丹的花蕾,植物形态详"山丹"条。 【性味】①《纲目》:"甘,凉,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

  • 白千层叶

    白千层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层的叶片,植物形态详"白千层"条。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1~1.5%,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

  • 黄花夹竹桃

    黄花夹竹桃(《广西药植图志》) 【异名】夹竹桃、番仔桃(《福建中草药》),台湾柳、柳木子、相等子、吊钟花、酒杯花、竹桃、树都拉(《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黄花…

  • 紫铜矿

    紫铜矿(《药性考》) 【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斑铜矿的矿石。 【矿物形态】斑铜矿等轴晶系。晶体呈立方体状,也有呈菱形十二面体、八面体状的,但极少见,通常成致密块状及散粒状产出。表面常…

  • 猪胆_猪胆的副作用_猪胆可以入药吗

    基础信息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润燥;解毒。主热病燥渴;大便秘结;咳嗽;哮喘;目赤;目翳;泄痢;黄疸;喉痹;聤耳;痈疽疔疮;鼠瘘;湿疹;头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

  • 柿木皮

    柿木皮(《本草图经》) 【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树皮。植物形态详"柿蒂"条。 【功用主治】治下血及汤火伤。 【选方】①治下血不止:柿木皮,暴干更焙,筛末。米饮和二钱匕服之。(《本草图…

  • 吴茱萸_吴茱萸可以入药吗_吴茱萸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食茱萸吴萸、茶辣、漆辣子、优辣子、曲药子、气辣子 性味:辛;苦;热;小毒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

  • 玉芙蓉_玉芙蓉有副作用吗_玉芙蓉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性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心安神。主痔血;便血;疔肿;烫伤;怔忡;小儿急惊风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及绿仙人掌的肉质茎中流出的浆汁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