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菜

【中文名】千屈菜(《救荒本草》)

【类别】全草类

【异名】对叶莲(《贵州民间药物,),对牙草,铁菱角(《湖南药物志》)。马鞭草、败毒草。

【来源】为千屈莱科植物千屈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千屈菜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全体具柔毛,有时无毛。茎直立,多分枝,有四棱。叶对生或3片轮生,狭披针形,长4~6厘米,宽8~15毫米,先端稍钝或短尖,基部圆或心形,有时稍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两性,数朵簇生于叶状苞片腋内;花萼筒状,长6~8毫米,外具12条纵棱,裂片6,三角形,附属体线形,长于花萼裂片,约1.5~2毫米;花瓣6,紫红色,长椭圆形,基部楔形;雄蕊12,6长6短;子房无柄,2室,花柱圆柱状,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全包于萼内,成热时2瓣裂;种子多数,细小。花期7~8月。

生于潮湿地,常栽培作观赏。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同属植物光千屈菜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是:茎叶无毛,叶对生,披针形;花3~5朵集成短小的聚伞花序,在叶(苞)腋呈轮生状,萼的附属体短,长0.6毫米左右。分布我国北部及东北部。

【采集】秋季采收。

【化学成份】:含牡荆素(vitexin)、荭草素(orien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氯原酸、鞣花酸、没食子酸、胆碱、鞣质、色素、挥发油、果胶、树脂及生物碱。

【性味】苦,寒。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寒,味甘。"

②《湖南药物志》:"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清热毒,收敛,破经通瘀。治痢疾,血崩,溃疡。用于痢疾、瘀血经闭。

①《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止血崩。"

②《中国药植图鉴》:"止泻,治细菌性痢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敷。

【选方】①治痢疾:千屈菜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溃疡:千屈菜叶、向日葵盘,晒干,研末,先用蜂蜜搽患处,再用药末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06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栗壳_栗壳可以食用吗_栗壳的作用和功效

    基础信息 性味: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降逆生津;化痰止咳;清热散结;止血。主反胃;呕哕;消渴;咳嗽痰多;百日咳;腮腺炎;瘰疬;衄血;便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板…

  • 百部—直立百部

    【中文名】:百部—直立百部【类别】:根类【英文名】:SessiieSiemonaRoot【别名】:药虱药、一窝虎。 【来源】: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sessilifoli…

  • 大叶楠根

    大叶楠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樟科植物大叶楠的根。 【植物形态】大叶楠,又名:豪樟、竹叶槁;落叶桢楠。常绿小乔木,通常高达8米。小枝暗棕褐色,无毛。叶互生,倒卵状椭圆…

  • 臭灵丹草

    【中药名】臭灵丹草 Choulingdancao   【别名】狮子草、臭叶子、山林丹。   【英文名】Herba Laggerae。   【药用部位】菊科植物翼齿六棱菊Lagger…

  • 三七花

    三七花(《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花。植物形态详"三七"条。 【性味】甘,凉。 【功用主治】清热,平肝,降压。治高血压,头昏,目眩,耳鸣,急性咽喉炎。 【用…

  • 奶浆果

    奶浆果(《四川常用中草药》) 【异名】牛奶子(《峨嵋药植》),大山枇杷,大斑鸠食子(《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异叶榕的果实。 【植物形态】异叶榕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

  • 鳗鲡鱼_鳗鲡鱼可以治疗白斑吗_鳗鲡鱼和鳗鱼一样吗

    基础信息 别名:鯬鯠、鳗鯠、鳗鯬、白鳝、蛇鱼、风鳗、鳗鱼、白鳗、青鳝、黑耳鳗、黑鳗鱼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补肺;益肾固冲;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主五脏虚损;消化不良;小儿…

  • 结血蒿_结血蒿是中药吗_结血蒿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老羊蒿、结白蒿、山蒿、白蒿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蒸。主瘟疫发热;劳热骨蒸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莲蒿的茎叶。 原形态:毛莲蒿半…

  • 萼果香薷

    萼果香薷(《新疆中草药手册》) 【异名】香薷(《新疆中草药手册》),土香薷(《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萼果香蒲的全草。 【植物形态】萼果香薷一年生草本,高10~5…

  • 乌风蛇(乌梢蛇)

    【中药名称】乌梢蛇【拼音名】Wushaoshe【英文名】ZAOCYS 【来源】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dhumnades(Canto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