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草_腹水草的用法用量_腹水草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疔疮草、仙桥草、翠梅草、毛叶仙桥、霜里红、两头根、钓鱼竿、吊线风、梅叶伸筋、金鸡尾、倒地龙、吊杆风、叶下红、双头粘、散血丹、两头绷、惊天雷、万里云、仙人搭桥、二头马兰、蟹珠草、过山龙、汤生草、金叠鸟草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行水;消肿;散瘀;解毒。主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跌打损伤;疮肿疔毒;烫伤;毒蛇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爬红岩或毛叶腹水草的全草。

原形态:1.爬红岩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根状茎短而横走,根密被黄褐色茸毛。茎弓曲,顶端着地生根,圆柱形,中上部有条棱,无毛或稀被黄色卷毛。叶互生;具短柄;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纸质,长5-13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边缘具偏斜的三角形锯齿。花序穗状腋生,长1-3cm,近无梗;花密集;苞片和花萼均为5裂,裂片均为条状披针形至钻形,不等长,无毛或具疏睫毛;花冠紫色或紫红色,长5-6mm,檐部占1/3,4裂,裂片狭三角形;雄蕊2,略伸出至伸出达2mm,花药长0.6-1.5mm,蒴果卵球状,长约3mm。种子圆形,具不明显网纹。花期7-9月。2.毛叶腹水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m。除花冠外全体密被多细胞柔毛。叶片卵状鞭形,长7-12cm,宽3-7两面密被棕色腺毛。花序头状,腑生,长1-1.5cm;近无梗;苞片披针形;花萼5深裂,裂片钻形,稍不等长,短于苞片,同样被毛;花冠紫色或紫蓝色,长6-7mm,4裂,裂片三角形,近相等,长1-1.5mm,筒部内面上端被长柔毛;雄蕊2,强烈伸出,花药长1.2-1.5mm。蒴果卵形,长约2.5mm。种子黑色,球形,直径约0.3mm。花期6-8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文献

出处:出自《浙江中药手册》;1.《百草镜》:(毛叶仙桥)春月发苗;叶狭尖糙涩,微有毛,三月开花碧色,至五月间,其茎蔓延粘土生根,两头如桥,故名。三月采,去根。2.《李氏草秘》:仙桥草,形似桥,倒地生根,叶似柳,厚背,紫色者多,秋开紫花一条。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百草镜》:茎叶:散风火,利湿热。治白火丹,疥疮。涩精。2.《汪连仕采药书》:茎叶:消疔肿拔根,合苍耳草酒煎服。3.《李氏草秘》:治疔疮,诸毒痈肿,用此草捣汁加酒服。4.《纲目拾遗》:茎叶:治失力黄。能退诸疮热血,风火气毒。5.《闽东本草》:全草:通经活血,破瘀生新,舒筋消肿。治月经不调,久年痛风,跌打损伤,水肿臌胀。6.《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全草或根:逐水,消肿,解毒。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02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獐髓

    獐髓(《别录》) 【来源】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髓或脊髓。动物形态详"獐肉"条。 【功用主治】①《别录》:"益气力,悦泽人面。" ②《纲目》:"治虚风。"

  • 荠苨苗

    荠苨苗(《纲目》) 【异名】隐忍(陶弘景)。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荠苨的苗叶。植物形态详"荠苨"条。 【性味】《纲目》:"甘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①《本草图经》:"主腹脏风…

  • 珠芽蓼

    【药品名称】珠芽蓼【藏药名】然布【拼音名】Zhuyaliao【英文名】RHIZOMAPOLYGONIVIVIPARI【标准编号】WS3-BC-007 【来源/处方】本品为蓼科植物珠…

  • 鹈鹕嘴

    鹈鹕嘴(《嘉祐本草》) 【来源】为鹈鹕科动物斑嘴鹈鹕的嘴。 【动物形态】斑嘴鹈鹕,又名:鹈鹕(《庄子》),鹜鹕(《山海经》),淘河(《尔骓》郭填注),逃河(《嘉祐本草》),淘鹤(《…

  • 五加叶_五加叶的医用价值_五加叶的成分分析

    基础信息 别名:五加蕻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散风除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皮肤风湿;跌打肿痛;疝痛;丹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的叶。 …

  • 大驳骨丹

    大驳骨丹(《岭南采药录》) 【异名】鸭仔花、逼迫树(《本草求原》),大还魂(《岭南采药录》),大驳节(《陆川本草》),大接骨草、救命王(《南宁市药物志》),大驳骨、鸭公青,十月青《…

  • 土远志

    土远志(《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奇异排草的根。植物形态详"三张叶"条。 【采集】春、夏季挖掘地下根部,洗净晒干。或临时采用新鲜品。 【药材】根呈圆柱形,往往蛇形弯曲…

  • 白杨树根皮

    白杨树根皮(《四川中药志》) 【异名】白杨皮(《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根皮。植物形态详"白杨树皮"条。 【采集】春季采挖。 【性味】苦,平。 ①《分类草药性》…

  • 鹿脂

    鹿脂(《唐本草》)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脂肪油。动物形态详"鹿茸"条。 【功用主治】①《唐本草》:"主痈肿死肌,温中,四肢不随,风头,通腠理。" ②《中国医学大辞典》:…

  • 鹳骨_鹳骨的功效与作用_鹳骨和什么不能一起服用

    基础信息 别名:原动物白鹳、冠雀、鹳雀、负釜、黑尻、背灶、皂裙、鹤、老鹳、捞鱼鹳 性味: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解毒;止痛。主痨瘵;腹痛;喉痹;蛇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