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

螳螂
(《别录》)

【异名】不过、蟷蠰、薁洀貈、蛑(《尔雅》),蚀肬(《本经》),髦(《方言》),蚚父(《说文》),天马(《吕氏春秋》高诱注),螗螂、石螂(《尔雅》郭填注),屹肬(《方言》郭璞解),拒斧、刀螂、蟷螂(《纲目》),斫父、斫郎(《说文解字注》)。

【来源】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等的全虫。

【动物形态】①大刀螂
体形较大,呈黄褐色或绿色,长约7厘米。头部三角形。前胸背板、肩部较发达。后部至前肢基部稍宽。前胸细长,侧缘有细齿排列。中纵沟两旁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其后方有细齿,但不甚清晰。前翅革质,前缘带绿色,末端有较明显的褐色翅脉;后翅比前翅稍长,向后略微伸出,有深浅不等的黑褐色斑点散布其间。雌性腹部特别膨大。足3对,细长。前脚足粗大,为镰刀状,基部外缘有短棘16个以上,腿节下外缘有短棘4个,以第2个最大。
栖于草丛及树枝上。捕食各种小虫。秋季产卵于草茎或树枝间,翌年春末孵化,幼虫形与成虫相似,惟翅较小。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②小刀螂
体形大小中等,长4.8~9.5厘米,色灰褐至暗褐,有黑褐色不规则的刻点散布其间。头部稍大,呈三角形。前胸背细长,侧缘细齿排列明显。侧角部的齿稍特殊。前翅革质,末端钝圆,带黄褐色或红褐色,有污黄斑点。后翅翅脉为暗褐色。前胸足腿节内侧基部及胫节内侧中部各有一大形黑色斑纹。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以上两种螳螂的卵鞘(桑螵蛸)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螳螂除上述2种外,常见而分布较广的尚有薄翅螳螂、巨斧螳螂及华北刀螂等,其全虫及卵鞘亦可同供药用。

【采集】夏、秋间捕捉。

【化学成分】绿色螳螂的体液呈碱性,pH7.8~9.0,棕色螳螂则呈酸性,pH5~6(可能与食物有关)。在体外,此两色素的呈色,可因酸碱性而互变。薄翅螳螂的棕色色素与黄色色素都是胆绿素及其相类物质;薄翅螳螂的皮下及血液都含胆绿素。与高等动物一样,甘氨酸是合成胆绿素的材料。

【性味】《医林纂要》:"甘咸,温。"

【功用主治】治惊痫,咽喉肿痛,痔疮。

①《纲目》:"治小儿急惊风搐搦,又出箭镞,生者能蚀疣目。"

②《医林纂要》:"补心、缓肝,去风热,定惊痫。入心而能泄热气,散瘀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搐鼻、吹喉或调敷。

【选方】①治小儿急惊,定搐:螳螂-个,蜥蜴一个,赤足蜈蚣一条。上三味,同为细末。每用一剜耳,吹入鼻内。(《圣济总录》中分散)

②治喉症,不论新久,咽喉肿痛或破烂:螳螂一只(晒干),净冰片一钱,硼砂七分,正绿萼梅(去蒂)五分。共研细末,吹入喉内,能生肌,消炎。(福建)

③治痔疮:烧螳螂(褐色者)服之。(《新本草纲目》)

④治脚气(痹、水脚气):取螳螂体部,以饭粒捣和,包裹腿脚患处。(《动植物民间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22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黄锁梅根_黄锁梅根哪些人不能吃_黄锁梅根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锁梅根、钻地风、黄泡刺根、红锁梅、乌泡、黄泡、倒竹伞、三月泡、雀不钻、黄茨果 性味:酸苦;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主筋骨疼痛,肢体痿软麻木,赤白…

  • 萝藦_萝藦可以入药吗_萝藦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芄兰、莞、省瓢、苦丸、白环藤、熏桑、鸡肠、头羊角菜、羊奶科、合钵儿、细丝藤、过路黄、婆婆针扎儿、婆婆针袋儿、羊婆奶、婆婆针线包、奶浆藤、奶浆草、野隔山消、小隔大撬、…

  • 球果藤_球果藤有什么医用功效_球果藤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表藤、淮通、汉防已、土防已 性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利水通淋。主风湿痹痛;劳伤疼痛;水肿;小便淋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球果藤的茎。 …

  • 骨碎补

    骨碎补(《本草拾遗》) 【异名】猴姜、胡狲姜(《本草拾遗》),石毛姜(《日华子本草》),石庵闾(《开宝本草》),过山龙(《植物名实图考》),石岩姜(《草木便方》),石良姜(《分类草…

  • 黄鼠狼

    黄鼠狼(《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青蕨(《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肿足蕨的全株。 【植物形态】肿足蕨多年生草本,高20~60米。根状茎长而攒走,密被线状披针形的…

  • 鱼狗

    鱼狗(《本草拾遗》) 【异名】鸿、天狗(《尔雅》),水狗(《尔雅》郭璞注),鱼虎、鱼师(《禽经》),翠鸟(《本草拾遗》),翠碧(《埤雅》),翠碧鸟(《纲目》),鱼翠(《纲目拾遗》)…

  • 蚌泪

    蚌泪(《纲目拾遗》) 【异名】活蚌水(《本经逢原》),蚌清水(《泉州本草》)。 【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蚌类的体内分泌液。动物形态详"蚌肉"条。 【功用主…

  • 木半夏

    木半夏(《本草拾遗》) 【异名】四月子、野樱桃(《纲目》)。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果实。 【植物形态】木半夏,又名:枣皮树、骆驼花、多花胡颓子。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枝开…

  • 白萆粟

    白萆粟(《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马钱叶菝葜的根茎。 【植物形态】马钱叶菝葜攀援灌木,长1~3米。根茎横生,木质,粗大。茎坚硬,具疏刺。单叶互生,革质,卵形、椭圆…

  • 莲蓬草

    莲蓬草(《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橐吾、独脚莲(《质问本草》),荷叶术、荷叶三七、岩红、独足莲、铁铜盘。野金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吴风草的全株。 【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