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含

蛇含
(《本经》)

【异名】蛇衔(《本经》),威蛇(《日华子本草》),小龙牙(《斗门方》),紫背龙牙(《本草图经》),紫背草(《仁斋直指方》),蛇包五披风(《植物名实图考》),五匹风(《草木便方》),五皮风、地五甲、五爪龙(《分类草药性》),地五加、五爪虎、五叶莓(《贵州民间方药集》),地五爪、五虎下山(《江西民间草药》),五爪风、五星草、五虎草(《湖南药物志》),五爪金龙、五叶蛇莓(《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蛇含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蛇含,又名:蛇含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主根短,侧根如须状丛生。茎多数,细长,略匍匐,具疏生的绢状毛。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较小,柄短;掌状复叶;小叶3~5,椭圆形或狭倒卵形,长2~4厘米,宽0.5~1.7厘米,先端浑圆或钝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粗锯齿,下部全缘,上面近于无毛,下面脉间有绢状毛;托叶阔披针形,基部与叶柄结合。花小,成顶生的圆锥状聚伞花序;萼片5,卵状披针形,副萼5,近线形,背面均有少许毛;花瓣5,黄色,倒心脏形,先端稍凹;雄蕊多数;雌蕊多数,着生于花托上。瘦果有纵皱,无毛。花期4~5月。
生长于山坡或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夏季采收。

【性味】苦辛,凉。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本草图经》:"味辛甘,无毒。"

③《草木便方》:"甘,平。"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治惊痫高热,疟疾,咳嗽,喉痛,湿痹,痈疽癣疮,丹毒,痒疹,蛇、虫咬伤。

①《本经》:"主惊痫,寒热邪气,除热,金疮,疽痔,鼠瘘恶疮,头疡。"

②《别录》:"疗心腹邪气,腹痛,湿痹。"

③《药性论》:"能治丹疹,小儿寒热。"

④《本草拾遗》:"主蛇咬。"

⑤《日华子本草》:"能治蛇虫蜂虺所伤及眼赤,止血,熁风疹痈肿。"

⑥《本草图经》:"治咽喉中痛,含咽之。"

⑦《植物名实图考》:"治咳嗽。"

⑧《草木便方》:"发汗解肌。治风痰咳嗽,惊痫,洗眼消毒。"

⑨《分类草药性》:"治咳嗽,风寒湿气,跌打损伤。"

⑩《湖南药物志》:"治疯狗咬伤,脚背痛,痢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煎水含漱。

【选方】①治小儿惊风:㈠五皮风四钱,土升麻三钱,辰砂草二钱,银花藤二钱,土瓜根二钱。煎水服。㈡五成风三钱,全虫一个,僵虫一个,朱砂五分。各药研成细末,混合成散剂,开水吞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温疟、发高烧、咳嗽:五匹风五钱,白蔹二钱,紫苏三钱。加水煎汤,于发疟前两小时服用,每日一剂,连服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③治疟疾:蛇含五至七株(以无毛茎细者为好),泡开水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伤风咳嗽:五皮风、排风藤。煎水服。

⑤治百日咳:五皮风五钱,生姜三片。煎水服。

⑥治麻疹后热咳:五成风、白蜡花、枇杷花各三钱。研末,加蜂蜜蒸服。(④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⑦治风湿麻木:五匹风、生姜。熬水洗患处。(《贵州草药》)

⑧治痈肿,偏头痛:蛇含全草捣汁搽,或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⑨治金疮:蛇含草捣烂敷之。(《肘后方》)

⑩治赤疹:蛇含草捣令极烂,敷之。(《古今录验方》)

⑾治蛇咬伤:五爪龙、山棕子各三两,一条边一两。上药一半煮汤,一半杵烂敷伤口。(《闽东本草》)

⑿治蜈蚣螫人,蛇含草挼敷之。(《斗门方》)

⒀治身面恶癣:紫背草入生矾研,敷二、三次。(《仁斋直指方》)

⒁治角膜溃疡:鲜蛇含全草三株。洗净,捣烂,敷患眼眉弓,一至二日换药一次。(《浙扛民间常用草药》)

⒂治雷公藤中毒:鲜蛇含全草二至四两,鲜构树枝梢(连叶)七、八枝。捣烂取汁,加鸭蛋清四只混匀,灌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⒃产后泻痢用蛇含极一反,浓煎服下。

⒄刀伤出血。用蛇含草捣烂敷伤处。

⒅身面恶癣。用蛇含草加生矾研敷。

⒆蜈蚣、蝎伤用蛇含划揉碎敷伤处。

⒇痈肿瘀血、产后积血等。作蛇含、大黄、附子、芍药、大戟、细辛、独活,黄芩、当归,莽草、蜀椒各一两,薤白十四枚,共研为末,在夺酒中泡一夜,加猪油二斤熬成膏收存,用时每服一弹丸大的经量,温酒送下。一天服两次。病在体外,则用膏敷涂。此方名"蛇含膏"。

【临床应用】治疗肠梗阻
取鲜蛇含全株4两,捣烂绞汁,冲入等量童便,稍加热,缓缓服下。冬季用干品,每次2两作煎剂,冲等量童便内服,同样有效。服药后如有剧烈呕吐吐出药液时,应补足服药量;采取小量多次服药方法,一般第2次服药即不呕吐。临床试治数例,均在24小时内见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73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乌鸦_乌鸦的功能主治_乌鸦的医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鸦乌、鸦、楚乌、鹎乌、巨喙乌、黑老鸦、老鸦 性味:味酸;涩;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定痫;滋阴止血。主头风眩晕;小儿风痫;肺痨咳嗽;吐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鸦…

  • 美丽胡枝子根

    美丽胡枝子根(《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豆科植物美丽胡杖子的根。植物形态详"美丽胡枝子"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福建中草药》:"苦,平。" 【功用主治】清肺热,祛风…

  • 竹叶马豆

    竹叶马豆(《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铁马豆(《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细叶牧地香豌豆的全草。 【植物形态】细叶枚地香豌豆多年生草本,高约30~90厘米。茎直…

  • 甘蔗滓

    甘蔗滓(《纲目》)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杆经榨去蔗浆后的渣滓。植物形态详"甘蔗"条。 【功用主治】治秃疮,痈疽,疔肿。 【用法与用量】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选方】①…

  • 长叶柄野扇花_长叶柄野扇花的功效和作用_长叶柄野扇花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链骨连、条柄野扇花、青鱼胆、千年青、柑子树 性味:苦;涩;微辛;寒 功能主治:凉血散瘀;解毒敛疮。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无名肿毒;腮腺炎;黄疸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

  • 鼋甲

    鼋甲(《本草拾遗》) 【来源】为鳖科动物鼋的甲壳。 【动物形态】鼋,又名:绿团鱼、癞头鼋。为鳖类中之大型者,体长一般为26~72厘米。吻端很短;背甲近圆形,散生小疣,暗绿色;腹面及…

  • 蝉蜕_蝉蜕的功效和作用_蝉蜕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蜩甲、蝉壳、伏壳、枯蝉、蝉甲、蜩蟟退皮、蝉退壳、金牛儿、蝉退、蝉脱、蝉衣、催米虫壳、唧唧猴皮、唧唧皮、知了皮、热皮、麻儿鸟皮、仙人衣 性味:味甘;咸;性凉 功能主治…

  • 蘡薁根

    蘡薁根(《纲目》)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根,植物形态详"蘡薁"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福建中草药》:"微甘辛,平。" 【功用主治…

  • 蛤壳_蛤壳的禁忌_蛤壳有没有不良反应

    基础信息 别名:海蛤壳 性味:味咸;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制酸止痛;敛疮收湿。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胁痛;湿热水肿;淋浊带下;胃痛泛酸;臁疮湿疹 生长采…

  • 蒲州豉

    蒲州豉(《本草拾遗》) 【性味】①《本草拾遗》:"味咸,无毒。" ②《纲目》:"咸,寒,无毒。" 【功用主治】《本草拾遗》:"主解烦热,热毒,寒热,虚劳,调中,发汗,通关节,杀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