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龟筒

行龟筒
(《纲目》)

【异名】鼋皮(《日华子本草》),相行壳、相行甲(《本草图经》)。

【来源】为海龟科动物行龟的皮及鳞甲。

【动物形态】行龟(《纲目》),又名:灵龟(《尔雅》),行、灵行(《汉书》),觜行(《汉书》应劭注),鼋鼍(《吴都赋》),晚虾(《交州记》),谄?(《纲目》)。
体长达1米余。背部及腹部均有坚硬的鳞甲,头部有对称的鳞片,前额鳞为2对。头较大,上颌钩曲。背面鳞甲呈平铺状,褐色;颈鳞甲短宽;脊鳞甲6枚,第6枚最大;肋鳞甲每侧5或6枚,第一枚最小,第3、4枚大,第5枚一般与第6枚相联。幼时背部具3强棱,成长后逐渐不显。缘鳞甲每侧11枚,臀鳞甲1对。腹面呈黄色。四肢均呈扁平之叶状,前肢大,后肢较小,其内侧各有2爪。尾短。
栖于温、热带海洋中。以鱼、虾、蟹等为食,分布福建、广东、浙江、江苏沿海一带。

本动物的血(行龟血)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药理作用】行龟胆汁对小鼠肉瘤-180抑制率为30~50%,艾氏癌实体型为20~30%,对L-615及艾氏癌腹水型则无作用。

【性味】《纲目》:"甘咸,平,无毒。"

【功用主治】①《日华子本草》:"治血疾及中刀箭毒,煎汁饮。"

②《纲目》:"解药毒。"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17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代赭石

    代赭石(《本经》) 【异名】须丸(《本经》),赤土(《说文》),代赭(《伤寒论》),血师(《别录》),紫朱、赭石(《普济方》),土朱(《仁斋直指方》),铁朱(《纲目》),红石头(《…

  • 三颗针

    三颗针(《分类草药性》) 【别名】钢针刺(《天宝本草》),刺黄连(《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 【植物形态】①刺黑珠常绿灌木,…

  • 杜鹃花叶

    杜鹃花叶(《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嫩叶,植物形态详"杜鹃花"条。 【化学成分】叶和嫩枝中含黄酮类、香豆精、三萜类、有机酸、氨基酸、鞣质、酚类、甾醇、强…

  • 大血藤

    【中文名】:大血藤(《简易草药》) 【类别】:茎藤类 【英文名】:SargentgloryvineStem 【异名】血藤(《本草图经》),红皮藤(《任城日记》),千年健(《简易草药…

  • ?草

    ?草(《唐本草》) 【异名】勒草、黑草(《别录》),葛?蔓(《唐本草》),葛勒蔓(《蜀本草》),来莓草(《开宝本草》),葛?草(《圣济总录》),葛勒子、涩萝蔓(《救荒本草》),割人…

  • 茵陈蒿

    茵陈蒿(《本经》) 【异名】因尘(《吴普本草》),马先(《广雅》),茵蔯蒿(《雷公炮炙论》),茵陈(《本草经集注》),因陈蒿(《本草拾遗》),绵茵陈(《本经逢原》),绒蒿、细叶青蒿…

  • 蜈蚣旗根

    蜈蚣旗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岩蕨科植物耳羽岩蕨的根茎。 【植物形态】耳羽岩蕨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茎短而直立,密被鳞片。叶丛生;叶柄长5~10厘米,赤褐色…

  • 紫贝

    紫贝(《唐本草》) 【异名】文贝(《南州异物志》),砑螺(《本草图经》),紫贝齿(《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宝贝科动物蛇首眼球贝、山猫宝贝或绶贝等的贝壳。 【动物形态】①蛇…

  • 大对经草_大对经草的正确使用办法_大对经草可以让小孩子经常喝吗

    基础信息 别名:大花金丝桃、大叶刘寄奴、老君茶 性味:苦;微辛;平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祛风湿;水肿。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骨折;风湿疼痛;水肿;小便不利;夏令伤暑 生长…

  • 黄荆叶_黄荆叶哪些人不能吃_黄荆叶的功能主治

    基础信息 别名:蚊枝叶、白背叶、姜荆叶、埔姜叶、姜子叶 性味: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化湿和中;杀虫止痒。主感冒发热;伤暑叶泻;痧气腹痛;肠炎;痢疾;疟疾;湿疹;癣;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