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柳头_樟柳头哪些人不能吃_樟柳头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白石笋、广东商陆、观音姜、山冬笋、横柯、像甘庶、老妈妈拐棍、毛姜、石笋

性味:味辛;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主水肿膨胀;淋症;白浊;痈肿恶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闭鞘姜的根茎。

原形态:闭鞘姜,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茎基部近木质,上部常分枝。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20cm,宽6-10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全缘,平行羽状脉由中央斜出,下面密被绢毛;叶鞘封闭。穗状花序顶生,椭圆形或卵形,长5-15cm;苞片卵形,红色,长约2cm,被短柔毛,具厚而锐利的短尖头,每1苞片内有花1朵;小苞片长1.2-1.5cm;花萼革质,红色,长1.8-2cm,3裂,嫩时被绒毛;花冠管长约1cm,裂片长约5cm,白色或红色;唇喇叭形,白色,长6.5-9cm,先端具裂齿及皱波纹;雄蕊花瓣状,长约4.5cm,宽约1.3cm,上面被短柔毛,白色,基部橙黄色。,蒴果稍木质,长约1.3cm,红色。种子黟以,光亮,长约3mm。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5-1700m的疏林下、山谷阴湿地、路边草丛、荒坡、水沟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1.《南方主要有毒檀物》:樟柳头根新鲜时有毒。逆量食用两会II起中毒感口头晕,呕吐,剧烈下泻。解救方法:食陈冷稀粥水,每次一碗,每十五分钟服一次,服至止泻为止。如中毒过重,应对症治疗。广州草药医师介绍:甘草二钱嚼吞原汁或水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水肿,消痈肿恶疮,落胎,杀虫。2.《岭南采药录》:能行水,通肠,堕胎,利二便,治十种水病。3.《广东中药》:治百日咳月、便刺痛(尿路感染)。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28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羊角藤_羊角藤的副作用_羊角藤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巴戟、白面麻、红头根、山八角、穿骨虫、放筋藤、牛的藤、鸡眼藤、三角藤、猫红藤、黑风藤、鳝鱼藤、湘巴戟、乌藤、百眼藤、鸟泥藤、圹羊扭、羊角扭 性味:辛;微甘;温 功能…

  • 野菠菜_野菠菜是中药吗_野菠菜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酸模、皱叶羊蹄、羊蹄根、野当归、土大黄、野萝卜、牛舌菜、千年不烂心、癣药草、假大黄、连明子 性味:酸;苦;性寒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杀虫。主肺结核咯血;痔疮出血;…

  • 雪三七_雪三七是中药吗_雪三七哪些人不可以使用

    基础信息 别名:黑七、山大黄、雪里七 性味:苦涩;性寒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散瘀止痛;止痢。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牛尾七的根。 原形态:多…

  • 算盘子

    算盘子(《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野南瓜、柿子椒(《植物名实图考》),算盘珠、八瓣橘、馒头果、水金瓜、红橘仔(《福建民间草药》),地金瓜(《广西中兽医药植》),血木瓜(《民间常用…

  • 天仙藤_天仙藤的功能与主治_天仙藤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都淋藤、三百两银、兜铃苗、马兜铃藤、青木香藤、长痧藤、香藤 性味:苦;温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利水消肿;解毒。主胃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血气腹痛;蛇虫咬伤 生长…

  • 急性子_急性子是中药吗_急性子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金凤花子、凤仙子 性味:辛;苦;温;小毒 功能主治:行瘀降气;软坚散结。主经闭;痛经;产难;产后胞衣不下,噎膈;痞块;骨哽;龌齿;疮疡肿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

  • 砖子苗

    砖子苗(《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玛玛机机(藏名)。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密穗砖子苗的全草。 【植物形态】密穗砖子苗粗壮、直立、秃净、多年生草本。秆疏丛生,高20~60厘米,锐…

  • 黑骨头_黑骨头的禁忌有哪些_黑骨头对身体的危害

    基础信息 别名:铁散沙、铁骨头、牛尾蕨、山筋线、山杨柳、青蛇胆、小青蛇、柳叶夹、黑龙骨、飞仙藤、达风藤、小黑牛、青香藤、奶浆藤、青色丹、黑骨藤、青风藤、西南杠柳、滇杠柳 性味:味甘…

  • 绿段草_绿段草有什么禁忌_绿段草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基础信息 别名:地胆、花花草、彩斑桑勒草、小花草、花叶叶 性味:味甘;淡;性凉 功能主治:凉血除蒸;解毒消肿。主烦热;劳嗽;胃痛;目赤;骨折;带状疱疹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

  • 鳗鲡鱼膏

    鳗鲡鱼膏(《纲目》) 【来源】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脂肪。动物形态详"鳗鲡鱼"条。 【功用主治】①陶弘景:"疗诸瘘疮。" ②《唐本草》:"疗耳中有虫痛者。" 【用法与用量】外用:熬油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