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菜_珍珠菜的服用禁忌_珍珠菜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扯根菜、矮桃、狗尾巴草、山高粱、山地梅、山酸汤秆、黄参草、大红袍、山马尾、山高梁、山地梅、山酸汤秆、黄参草、大红袍、山马尾、通筋草、白花蓼草、寥子草、红根草、狼尾草、野荷子、荷树草、金鸡土下黄、红头绳

性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解毒消痈。主水肿;热淋;黄疸;痢疾;风湿热痹;带下;经闭;跌打;骨折;外伤出血;乳痈;疔疮;蛇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虎尾珍珠菜的根或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全株多少被黄褐色卷曲柔毛。根茎横走,淡红色;茎直立,单一,圆柱形,基部带红色,不分枝。单叶互生;近于无柄或具长2-10mm的柄;叶卵状椭圆形或阔披外形,长6-14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稍背卷,两面疏生毛和黑色腺点。总状花序顶生;盛花期长约6cm,花密集,常转向一侧,后渐伸长,果时长20-40cm;花梗长4-6mm;苞片线状钻形,比花梗稍长;花萼5裂,裂片狭卵形,长2.5-3mm,先端圆钝,周边膜质,有腺状缘毛;花冠白色,长5-6mm,5裂片,基部合生部分长约1.5mm,裂片狭长圆形,先端圆钝;雄蕊内藏,5数,花丝基部约1mm,连合并贴生于花冠基部,分离部分长约2mm,被腺毛;花药长圆形,长约1mm;子房卵珠形,花柱稍短于雄蕊,长3-3.5mm。蒴果近球形,直径2.5-3mm。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溪边草丛中等湿润处。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南京民间药草》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散血。2.《贵州民间方药集》:利尿。治水肿,小儿疳积。3.《四川武隆药植图志》:开胃。4.《贵阳民间药草》:行血调经,外洗消肿。5.《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腰背四肢扭伤。6.苏医《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蛇咬伤,乳腺炎,白带过多,痈疖,鼻出血。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31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蕨根

    蕨根(《纲目》) 【异名】蕨鸡根(《分类草药性》),乌角、小角(《湖南野生植物》)。 【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蕨的根茎。植物形态详"蕨"条。 【采集】秋、冬挖取,洗净,晒干。 【性味…

  • 菱粉

    菱粉(《纲目拾遗》) 【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果肉,捣汁澄出的淀粉。植物形态详"菱"条。 【化学成分】含直链淀粉15%。 【功用主治】①朱权:"补中。" ②《纲目拾遗》:…

  • 福建胡颓子叶

    福建胡颓子叶(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叶片,植物形态详"白叶刺根"条。 【性味】酸涩,平。 【功用主治】下气定喘。治哮喘。 【选方】治哮喘:…

  • 木贼_木贼的功能主治_天门冬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千峰草、锉草、笔头草、笔筒草、节骨草 性味:甘、苦,平。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 生长采收 来源:本品为木贼科植物木贼Eq…

  • 凉粉草

    凉粉草(《纲目拾遗》) 【异名】仙人草(《职方典》),仙人冻(《纲目拾遗》),仙草(《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凉粉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凉粉草一年生草本。茎下部伏…

  • 泽漆_泽漆的功效和作用_泽漆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漆茎、猫儿眼睛草、五风灵枝、五风草、绿叶绿花草、凉伞草、五盏灯、五朵云、白种乳草、五点草、五灯头草、乳浆草、肿手棵、马虎眼、倒毒伞、一把伞、乳草、龙虎草、铁骨伞、九…

  • 金环蛇

    金环蛇(《广西中药志》) 【异名】手巾蛇(《脊椎动物分类学》),金蛇,金包铁,金角带(《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动物形态】金环蛇全长70~…

  • 散血草

    散血草(《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旋蒴苣苔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旋蒴苣苔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卵形或近圆形,稀为长圆形,长6~10厘米,边缘具细钝锯齿,两面均伏生短…

  • 绛梨木叶

    绛梨木叶(《重庆草药》)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薄叶鼠李的叶。植物形态详"绛梨木子"条。 【功用主治】治食积饱胀。 【选方】治小儿食积疳积:绛梨木叶一两,鸡屎藤叶一两,刮金板叶-两。…

  • 铃茵陈

    铃茵陈(《中药志》) 【异名】金钟茵陈(《滇南本草》),黄花茵陈、(《植物名实图考》),吊钟草(《南京民间药草》),灵茵陈(《江苏植药志》),吹风草、五毒草、徐毒草(《东北药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