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卷心_竹卷心的作用与功效_竹卷心的服用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竹针、竹叶卷心、竹心

性味:苦;寒;淡;甘

功能主治:清心除烦;利尿;解毒。主热病烦渴;小便短赤;烧烫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卷而未放的幼叶。

原形态:1.淡竹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繸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技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工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mm;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钍形,长约3mm;花药长7-10mm,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mm,柱头3枚,各长约smm,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2.青竿竹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植株丛生,无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5m,径约6cm。顶端不弯垂,竿的节上分枝较多;节间圆柱形,竿的节间和箨光滑无毛。3.大头典竹植株木质化,是乔木状。竿高达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节上通常具毛环,节间通常较短;箨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贴生前向刺毛;释片基部较狭;释舌较长,长约5mm;小穗通常呈麦秆黄色;内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较长而密的缘毛。叶鞘通常被毛;叶舌较长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笋期6-7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淡竹通常栽植于庭园。2.青竿竹多生于平地、丘陵。3.大头典竹生于山坡、平地工路旁。资源分布:1.淡竹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2.青竿竹分布于广东、广西。3.大头典竹分布于广东、海南及广西。

文献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火伤,烧存性油调搽。2.《本草再新》:清心泻火,解毒除烦,消暑利湿,止渴生津。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33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大叶桉叶

    大叶桉叶(《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大叶桉的叶。 【植物形态】大叶桉,又名:蚊仔树。常绿乔木,高达30米。干皮不剥落,暗褐色;有槽纹;枝皮淡红色。叶互生,革质,卵状…

  • 菴闾

    菴闾《本经》) 【异名】菴芦(《本草经集注》),菴闾草(《千金翼方》),菴闾蒿(《广利方》),淹茼(《履巉岩本草》),覆闾(《纲目》),臭蒿(《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菊科植…

  • 柿根

    柿根(《纲目》) 【异名】狐柿子根皮(《疡医准绳》),柿子根(《重庆草药》)。 【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态详"柿蒂"条。 【采集】9~10月采。 【化学成分】根有强心…

  • 对对参

    对对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壮精丹(《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兰科植物长距鸟足兰的根。 【植物形态】长距鸟足兰一年生草本,高33~48厘米。根2枚并生,稍肉质;纺…

  • 廉姜_廉姜治什么病_廉姜有什么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绥、姜汇、箭杆风、山姜、小良姜、姜叶淫羊藿、九连姜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温中消食;散寒止痛;活血;止咳平喘。主胃寒冷痛;噎膈吐逆;腹痛泄泻消化不良;风湿关节…

  • 蟾舌

    蟾舌(《纲目拾遗》)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舌。动物形态详"蟾蜍"条。 【功用主治】《纲目拾遗》:"拔疔。" 【选方】治鱼脐疔:(癞)虾蟆舌一个,研烂,用红绢…

  • 狼尾巴蒿

    狼尾巴蒿(《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异名】臭花椒。 【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熏倒牛的果实。 【植物形态】熏倒牛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全体有棕褐色腺毛和白色短柔毛。根直立,…

  • 木天蓼子

    木天蓼子(《药性论》) 【来源】为猕猴槐科植物木天蓼的带有虫瘿的果实。植物形态详"木天寥"条。 【性味】①《药性论》:"味苦辛,微热,无毒。" ②《现代实用中药》:"味酸涩微辛。"…

  • 雷公连_雷公连吃多了有影响吗_雷公连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大医药、大软筋藤、九龙上调、野红苕、青藤、雷公药、风湿药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瘀止痛。主风湿麻木;心绞痛;骨折;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

  • 洋蓍草

    洋蓍草(《中国药植图鉴》) 【异名】锯草(《中国药植图鉴》),蜈蚣蒿、一苗蒿(《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千叶蓍的全草。 【植物形态】千叶蓍多年生草本。茎单一,高35~5…